《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
品味
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体会全文激情飞
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
止的崇高献身精神;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
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
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演讲辞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辞。
现在,我们来学习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二.文本解读
信息筛选: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句式?找出来大声地诵读,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1.本文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
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明确: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本文思路:梦想是什么?(17—32节)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4节)怎样实现梦想?(5—16节)
2.齐读17—32节,结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15字内回答。
)
明确:彻底消除种族隔离,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个角落。
3.指名朗读1—4节,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明确: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一
百年前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得已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4.指名朗读5—16节,概括怎样实现梦想。
明确:采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决不退缩。
5.演讲辞开篇阐明了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解放黑奴宣言》在美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是保障黑奴权利的一部法典。
作者高度评价了宣言的巨大意义,说它“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这样,作者首先为黑奴争取民权自由运动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基础,说明美国自颁布宣言以来,黑奴就应该而且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
这就将美国政府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也为以后的斗争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
从内容上看,在阐明宣言的意义后,作者笔锋陡转,向人们揭露了一百年后美国让人失望的现实,“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黑人的这种悲惨的处境与首段中宣言的光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文章自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讽刺效果,增强了对敌的战斗力和内容的感染力。
三.拓展探究
结合本文,探讨演讲辞的特点。
明确:我们通过对本演讲辞的学习、体悟,可以认识到,演讲辞
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
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
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鼓动性。
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
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由此可见,演讲辞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
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做秀。
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众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
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
舍此则为缘木求鱼。
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课堂小结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政治演讲辞,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
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我们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热情。
五.作业设计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800字左右,文体
不限。
附:板书设计
修辞手法:
1.化抽象为形象的比喻。
2.增强说理气势的反复。
3.增强语言气势的排比句。
4.使观点鲜明突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