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提升专题讲解一: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一、技法详解
1、什么是中心句和过渡句?
◆中心句:指能够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年级上册《詹天佑》
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干来写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 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指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往往把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整体。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句,前一句承接上文,讲兵马俑的规模庞大,后一句领起下文,描述的是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样的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上下文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2、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及作用。
①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 ,起到统领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②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末尾,又称“总结句” ,起到总结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③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
④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3、怎样找中心句?
(1思路导航
①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②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③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 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④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 因此, 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⑤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⑥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 蕴藏着深长的意义, 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⑦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3、怎样找中心句?
(2例题精讲
①观察哪句话是讲全文或全段主要意思的,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这句话是讲全段主要意思的,它就是这段的中心句。
②观察全文或全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哪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
河水运载我们的
木舟, 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段话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它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③通过分析、比较,以最能概括主要内容而不是中心思想的句子作为中心句。
如:
秋天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红得那么鲜艳。
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
葡萄呢,更逗人喜爱,那种叫“水晶”的,晶莹剔透,真像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欢乐和富强。
这句话概括了文章描写的主要景色,它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4、怎么找过渡句?
①位置上,过渡句常常出现在文中某个段落开头 , 有时也独立成一段。
②内容上,过渡句是由一个内容(问题转移到另一个内容(问题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
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 , 也可以根据内容 , 最好是根据内容判断。
常见的过渡句通常伴有关联词(除了……还……、不仅……还……、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然而、却等等。
所以,如果某段的开头出现上述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一般是过渡句。
二、专题精练
用横线画出下面短文的中心句。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y ōn ɡ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但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 (j ùn 工了, 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mi ǎo 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今天, 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 过青龙桥车站, 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塑像。
翻过那座山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
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少年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
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小的时候,祖母哄他入睡时,像唱摇篮曲一样常给他这么念叨说:“孩子,只要翻过咱们家后面的一座大山,就能看见大海啦! ”
其中“一座大山”那句话,少年还真的把它牢记在心了。
其实,这句话显然过分夸张了。
因为现在已经这样爬过两三座山头了,可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尽管如此,少年还是像念咒似的在心中默念着祖母的话,继续向上爬去。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
然而站在山顶向下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少年站稳微微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积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