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根据国内外数控机床的研究发现,对于现在的数控加工而言,刀具使用寿命与刀具的材质选择上有着千差万别,特别是现代化高科技的材料问世,是的这个领域越来越发展迅猛。
谈到数控加工,也就比掌握了解一些必备的信息,数控机床刀具研磨机冷却和防护系统自然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快速切削高温导致了刀具寿命的下降。
加快了更新换代,冷却时保障数控机床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得到双面甚至更多的优势。
相比日新月异的可以进步,数控机床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各个国家在这领域的投入也与日俱增,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数控机床不但要有好的冷却系统外,还要具备安全的防护的防护系统,这样可以保证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一台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数控机床必须要具备任何操作人员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不然就有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数控机床的研磨机冷却和防护系统是非常有市场需求的,也是设计工作者追求的设计理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与国外相比,国内在数据研磨机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规模较小,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主要是一些大学,下面国内外在研磨机研究中的一些典型机床及研究现状。
国内JD-960S 型数控双面研磨机
机床特点:
1,本机采用龙门式结构,外型美观大方,提高了整机刚度。
2,整机的运行采用单电机拖动,通过减速机后由四组不同速比的齿轮给上研磨盘、下研磨盘、齿圈、中心轮提供不同的速度,使四种速度达到最佳的配比,满足工艺的要求,其中中心轮相对与其它三个转速的速比可调(两级),使游轮自转可实现正转、反转,满足了不同研磨(修盘)工艺的需求。
3,本机继承其它研磨机压力控制的成功经验:采用四段压力,即轻压、中压、重压、修研(轻压)的运行过程;
4,本机采用PLC、文本显示器,变频调速,电机速度由外设电位器手动随时调节;研磨速度的匹配,符合国际上通用的研磨机理,此速度匹配已被普遍认可。
适用范围:
本机主要用于:光学晶体,光学玻璃,表玻璃,半导体硅片,石英晶体片,压电陶瓷,砷化镓,铌酸锂、钼片、活塞环、机械密封件、陶瓷磨片、油泵叶片及石墨、宝石、铜、等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双面研磨。
研磨精度:
1.产品精度: 0-0.002 mmφ
2.厚度一致性:0-0.004 mm
3.上下面平面度: 0.005 mm
4.上下面平行度: 0.006 mm
日本CNC竖型内圆研磨机
通过NC进行自动校正,高精度加工
具备各种任意调整研磨加工的新功能的NC端面研磨机。
特征
高精度(工程能力高)
通过齿轮等的内径张力弹簧夹进行端面研磨,可以简单的相对于内径的端面偏移等(包括热处理等)进行修整。
并且宽度(高度)的公差可以设定为非常高的水平。
另外,对于面粗度也可以达到1.0Rz以下的要求。
应用性
通过杯型磨石,可以简单的进行齿轮零件等凹部或者凸部较低的部分的研磨。
并且通过安装内处理自动定尺寸装置,可以进行定量研磨、定尺寸研磨。
端面即使有油沟也没有问题。
工具费低廉
使用CNB磨石,进行不修整加。
磨石的磨损非常少,包含加工部分在内的工具成本比其他工艺要偏低。
另外,无需象车刀那样进行分度校正,加工过程中不会由于车刀屑造成不良品,不会由于切分导致夹取不良,不会发生伤痕
德国2M84100.2M8475双面研磨机
机床特点
高强度铸铁床身,减振吸振,确保加工精度。
高精度密轴承,保证机床刚性及精度。
上、下盘及内环传动采用三个独立变频驱动电机。
启动传控,实现三阶段压力任意调整和自动转换。
数据通讯,触摸屏控制,方便,快捷。
独特的尺寸控制方式,精确可靠。
高效,高精的CBN砂轮研磨,备有砂轮修整环。
可配有铸铁盘或砂轮,适合各种研磨工艺。
可配修整器,高精度快速修整研磨盘。
应用领域
本机床为万能性机床,使用与液压气动元件、液压马达部件、汽车转向泵零产件、制冷压缩机零部件、油泵油嘴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高精密轴承、密封件、活塞环、量刃具、磨具、仪表、硬质合金刀片、陶瓷阀芯、单晶硅片、磁性材料等产品的研磨加工。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验方法
根据要求研究主要是针对数控研磨机的冷却和防护系统,对研磨机工作的状况进行分析讨论,对大多数场合进行加工操作所带来的这方面问题进行研究,使得冷却和防护这块更好的得到开发和创新,也会产生更加优越的系统配置,来保障机床的正常运行时间延长或者减缓故障的出现周期等。
试验方法主要依靠参考资料文献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来设计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实践到实验,再到实践理论,到实验成功一步步来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毕竟本科所学到的知识有限,但是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锻炼自身的实践短板,设计出达到预期效果的这套系统。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戴曙主编.金属切削机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2].乐兑谦主编.金属切削刀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李伯民赵波等编著.实用磨削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机床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5].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陈蔚芳王宏涛主编.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 N. Acherkan. Machine Tool Design. Vol. 1,2, Mir Publishers. Moscow,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