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下种植中药材

林下种植中药材

林下种植中药材【篇一:林下种植中药材】适合林间套种的几种材如下:一、。

白芍是常用大宗,年需求量在2000吨以上。

好种易管,4年,适合林间套种,亩用种苗2800株,投资200元左右,亩产量600--800公斤,已多年低谷,今年价格开始复苏,预计明后年价格开始大幅反弹。

二、。

牡丹是多年生植物,年需求量在1000吨左右,亩用种苗7000--8000株,投资200元左右,适合林下套种。

三、夏枯球。

夏枯球是多年生植物,生长期半年,一次种植多年见效,适合林下套种,亩用种2.5公斤,亩产球180公斤左右,产草200公斤,市场价球10元,草1.5元。

该用量较大,前景看好。

四、。

知母是多年生种植,生长周期2年,适合林下套种,亩产量280公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15--18元。

种植可用,亩用种子6公斤,种苗种植,亩用种苗80公斤,生长期一年。

五、。

射干是多年生植物,生长期2年,适合林下套种,亩产量180公斤,目前市场价25--28元,种植可用种子4公斤/亩,种苗60公斤/亩。

近年有不少果农在果园中间套种中药材,并取得了一定的,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果园套种中药材应遵循的原则多年的种植实践证明,不是哪个品种的中药材都能在果园中间套作,而是一定要根据药材和果园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主要考虑:一是要根据不同果树与中药材的特性,组成合理的田间。

如选用的中药材品种要以耐阴性、浅根性为主;其次,配置比例要适当坚持果树为主,优势互补的原则;第三,要间套种本地的特优、;第四,加强田间管理,互促互利,矛盾,以确保双丰收。

如有果农在果园的树下套种、知母、,就是地利用果林空间和优势,进行立体开发的成功范例。

二、幼龄果树与中药材间套模式果树种植后,一般2—3年形成树冠,才有一定的荫蔽度。

在这期间,合理地套种茎秆低矮、株型瘦小、较喜阳的中药材品种,可达到减少养分流失,杂草生长,增加收益的目的。

如第一年至第二年,在2米宽的行距中套种、、、、等植株较小的品种;第三年,随着果树树冠的增大,在2米宽的行距中已形成了较荫蔽的环境,这就要种植喜阴的中药材,如旱、、、、、、知母等。

值得的是,大多数中药材不耐连作,一是连作容易病害而减产;二是连作同一种中药材易造成缺乏某种营养。

因此,每年或隔年要换茬,并选择它适宜生长的茬口。

三、成龄果树与中药材套种模式果树生长5年后,行距内已形成较荫蔽的环境,透光率30%以下,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套种。

例如,秋栽或春栽,果树为天麻生长提供了阴凉、潮湿、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

成龄果林中适宜套种的中药材品种还有黄连、、、、、西红花等。

在半夏的生长过程中、当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半夏的地会逐渐枯萎、倒状(倒苗)让地下茎块度过不良环境、倒苗次数与外界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外界条件好、倒苗次数就会减少、反之倒苗次数就会增多。

当环境条件适宜其生长时又可继续生长、倒苗时珠芽大部分已经、所以倒苗一方面是对不良环境的、另一方面同时又进行了一次、但倒苗次数越多、产量和质量也越来越差、预防倒苗、就是为半夏降温、遮阴、要合理套种其他、如、等高杆作物、给半夏创造较好的田间小、由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地形差别较大、各地是否套种,如何套种遮阴等方面都可不可千篇一律、要地制宜。

半夏套种作物以下几条:1、遮阴作物选用的适宜、密度要合理、要起到遮阴。

2、收获要及时、要使半夏需遮阴时已长高、不需遮阴时已能收获。

3、套种行距至少40—50cm以上、以便影响产量、又能起到作用、又利于取土给珠芽。

4、套种行内要及时追肥、浇水、在流域、只要选准好品种、施足底肥、苗长的根深叶茂、干旱时又能及时浇水降温、不套种遮阴也能使半夏不宜倒苗。

在农村,不少农民担心玉米地里种其它作物会影响玉米生长,因此玉米是单独种植,但在涪陵区百胜镇村5社,这里的不少玉米地里都套种了药材——。

玉米紫苏互不近日,记者在该村5社看到,农民正在地里忙着移栽玉米育苗,一行行玉米间长着密密麻麻刚破土的“杂草”。

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些看似杂草的幼苗是他们专门的紫苏,是他们的,等紫苏苗再长点后,就可以均匀地移栽到玉米地了。

“前年我在4亩多的玉米地里套种紫苏,卖了3000多元钱,去年同样多的地,卖了2600多元,比单米收入高一倍多。

”村民杨明芳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我姐姐听我说种紫苏轻巧又赚钱,她从我的地里弄了些苗子回去栽,还赚了1000多元呢!”种植紫苏轻松省事离杨明芳庄稼地不远处,村民梅道华听到记者和杨明芳的谈话后,主动告诉记者:“种紫苏好啊,不费劲,像我这样70多岁的老头子种其它庄稼不行,种紫苏很轻松。

”梅道华告诉记者,紫苏的成活率高,生长周期只有90天到120天,收割时恰是农闲季节。

“前年和去年我都套种了8亩紫苏,今年准备套种20亩,儿子在外打工,就我和儿媳在家里种庄稼,种紫苏不很多劳力,病虫害少,很好管理,只需施两次肥料,比种玉米轻松多了!”梅道华说。

今年,他打算代种别人的土地,扩大紫苏种植。

企业作后盾增收有保障据涪陵区玮靖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玉强介绍,该合作社以销促产,为农民提供长足而良好的产业链。

涪陵区政府出钱购买种子,集团负责收购,合作社在发种、种植、销售全程均有专人为种植户服务。

据介绍,2008年,该合作社第一次尝试种紫苏,当时只发动农户500多户,种植面积只有80多亩,2009年,种植户增加到2000户,种植面积增加到1700多亩。

2010年,该合作的规模扩大到2000多户种植户、3000多亩种植面积,今年,种植面积已增加到4800多亩。

彭玉强告诉记者,该合作社将继续发动农户种植中药材,在种类和数量上均要有所增加,计划在3年内,使紫苏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广西融安县依托森林覆盖率高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优势,致力开展广西中药材种植“融安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广特色中草药开发示范项目,引导当地各族群众充分利用甘蔗、林木、果树之间的空隙地带来种植中草药,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

“融安模式”包括5种中药材种植模式:即中药材-农作物套种模式;中药材-水果套种模式;中药材-林木套种模式;中药材高杆品种与低杆品种、爬地植物,生长周期长品种与周期短品种套种模式;利用荒山荒坡进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生态种植模式。

“融安模式”的目标为在融安建立大宗紧缺中药材品种的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以及建立3~5个广西药用植物园中药材新品种推广基地。

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与广西融安县联合实施的广西中药材“融安模式”项目于2009年4月在融安启动。

该项目为期3年,将建设1万亩的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0亩药材育苗基地和年产5000万苗的植物组培苗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达656万元。

(谭凯兴)旱地果园只适合套栽耐旱药材,如柴胡、黄芩、黄芪、知母等。

水浇地可套栽较喜湿润、不耐寒的元胡、附子、北沙参等。

山区应套种喜湿、怕热的黄连、党参、麦冬、西洋参等。

要根据树种套栽枣树、柿树等发芽较迟的果树,可套栽喜光但有夏眠习性的贝母、元胡等。

桃、杏、樱桃、枇杷等果熟期在最热月份到来之前的果园,可套栽喜热怕践踏的茯苓等菌类药材,还可挂袋生产木耳和银耳。

要根据树龄套栽幼龄果园因尚未封行,可在行间栽培1—3年收获的地黄、远志、黄芩、菊花、黄芪、牛膝、板蓝根、草决明、白术、柴胡等喜光药材。

成龄果园则应选择喜阴或耐阴的药材套种。

要根据树冠情况套栽树冠及树叶较稠密的果树,如桃、樱桃、杏、葡萄、柿子等,可套栽半夏、天麻、灵芝、黄连等喜阴湿的药材。

树冠较稀疏的果树,如苹果、梨、山楂等则可套栽丹参、百合、天门冬等稍耐阴湿的药材。

根据果园类型套种旱地果园只适合套种耐旱的中药材,如柴胡、黄芩、黄芪、知母等。

水地果园可套种较喜湿润、不耐寒的元胡、附子、北沙参等。

山区果园应套种喜湿怕热的黄连、党参、麦冬、西洋参等。

根据树种套种枣树、柿子树等发芽较迟的果树,可套种喜光但有夏眠习性的贝母、元胡等。

桃、杏、樱桃等果熟期在最热月份到来之前的果树,可套种喜热怕践踏的茯苓等中药材,还可利用此阶段树冠的保湿、遮阳作用挂袋生产木耳和银耳。

根据树龄套种幼龄果园因尚未封行可在行间栽种1一3年收获的地黄、远志、黄芩、菊花、黄芪、牛膝、板蓝根、白术、柴胡等喜光中药材。

成龄果园则应套种喜阴或耐阴的中药材。

根据树冠情况套种树冠及树叶较稠密的果树,如桃、樱桃、杏、葡萄、柿子树等,可套种半夏、天麻、灵芝、黄连等喜阴湿的中药材。

树冠较稀疏的果树,如苹果、梨、山楂等则可套种丹参、百合、天门冬等稍耐阴湿的中药材。

利用现有大面积的树林、果园空间进行多层次的立体种植,是施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措施。

利用林果间的自然环境,合理地根据药材生长习性和市场需求,套种一些生长周期较短、喜湿耐阴、阴蔽惧晒的草本、灌木类和菌类药材,例如“速生杨中种甘草”、“幼龄林果套生地”、“成龄林果套半夏”、“高山林下种天麻”等,都是较成熟的栽培套种模式。

根据目前中药材市场需求,适合与林果间作套种的中药材品种还有丹参、太子参、西洋参、柴胡、紫菀、防风、白术、黄连、细辛、麦冬、板蓝根、半枝莲、茯苓等。

林木、果园与中药材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林木、果园见效以前,种植户每年可收一茬中药材,树木成龄后,除林果收入外,又增加了喜阴药材的收入。

这样就彻底解除了“种林栽果”见效慢的后顾之忧,为广大林农、果农开辟了一条既稳妥又高效的致富途径。

此模式特别适合承包了大量土地、荒山而资金短缺者。

【篇二:林下种植中药材】我们推广利用林地种植中药材,发展林下特色经济。

这样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可推进产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但林下种植药材与大田种药有较大差别,与常规种粮差异则更大。

要提高林下种药效益,必须注意六大问题。

一、必须选择适应性强的药材品种。

首先,选定的中药材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在林地生长。

由于林地大都土层薄、肥力差、易干旱、易荒草。

因此在中药材种类选择上,总体应选择耐瘠薄、耐干旱、耐荒草的粗生易长品种,如柴胡、金银花等。

此外还必须因地制宜考虑海拔、向山、土壤、湿度、树龄大小、树木种类等因素。

如高山阳坡地可种耐寒喜阳的白芍、柴胡;低山阴湿的阴坡地易种耐阴耐湿的鱼腥草、绞股蓝等;树龄小的,可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的丹参等阳生植物;树龄较大的,则必须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的黄连、黄精等阴生植物。

对于猪苓来说,它的生存在海拔800—2000m。

在选择林地时,应坚持低海拔选阴坡林地,中度海拔选半阴半阳的林地,高海拔选较阳林地的原则,实施林下种植。

此外,大多数药材在种植3—5年不宜重茬。

二、产品有效成分要达标。

品种适应性只能决定中药材在林地种植成功与否即产量高低,而中药材是否有用还要看有效成分含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