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下)三大板块,众多流派20世纪上半叶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20世纪下半叶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20世纪现实主义主要流派:长河小说——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心理小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
2、现代主义文学modernism是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美文坛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
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酝酿期;1910年至1930年:现代主义的高峰期;1930-1950年:现代主义的衰落期;(1)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尖锐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我的对立。
),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
现代主义文学实现了写作主题从世界向人、从客观向主观、从外向内的转变,人、主体、自我、内心成了现代文学的中心。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A.象征性。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B.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C.意识流。
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挖掘人的潜意识,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意象主义——庞德《在地铁车站》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3、后现代主义文学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1)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特点:A.主体消失。
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B.深度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c.历史感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D.距离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中,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
由于主体的消失,后现代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刺激人的感官,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2)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A.多元化;B.破坏性;C.平面化、冷漠性;D.零度写作;E.不确定性。
(3)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存在主义文学——萨特《禁闭》;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黑色幽默——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垮掉的一代——金斯堡《嚎叫》;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新小说——罗伯·格里耶《橡皮》。
三、20世纪文学的主要特点1、非理性主义:以非理性反对现代文明,对抗宗教理性、科学理性、政治理性和经济理性,把传统的理性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思想送上非理性主义的断头台。
2、反传统倾向:反对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信仰。
3、内倾倾向: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作形而上的探索,挖掘人的潜意识、原始本能、性本能等非理性的一面。
4、危机意识:异化感、荒诞感、孤独感。
5、创新意识:重视叙述技巧的形式主义,运用象征隐喻、神话结构等。
6、悲观意识:是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20世纪作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探索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极少的作家将非理性支配下的混乱无序的世界作为人生理想去追求。
其悲观主义和危机意识蕴藏着对人类处境及命运的理性思考,有着对更高意义上的理性追求,对于更深刻的人道与人性的回归。
如艾略特对基督教信仰的皈依,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西绪福斯式的行动,荒诞派的“等待戈多”等。
第一章 20世纪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文学特点20世纪现实主义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作家们接受了前辈大师的批判精神,又吸收了现代主义各种文学思潮的新手法。
比起现代主义的蓬勃发展,有衰落之势。
相对于19世纪现实主义,20世纪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和揭露性有所减弱。
人道主义思想依然是作家们批判社会的有力武器。
创造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化、主观化的倾向。
淡化情节故事和对外在物质世界的描写,转向主观内心的探索。
有些作家既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作家,又被认为是现代主义作家。
长篇小说繁荣,出现了史诗性的多卷本“长河小说”。
以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为线索,广泛地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盛衰荣枯的变迁,内容宏大,具有史诗气魄。
如《约翰·克里斯多夫》《卢贡-马卡尔家族》《布登勃洛克一家》《蒂博一家》《静静的顿河》。
许多作家深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创作了大量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及其斗争的作品,尤其在前苏联,殴美也出现了红色的30年代”,一些作家倾向于或同情社会主义。
战争文学和反法西斯文学也成为重要的题材,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思想是重要的主题。
第二节罗曼·罗兰一、作者简介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
创作了《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亨德尔传》《甘地传》),歌颂艺术家与庸俗的社会和腐朽的文艺进行斗争的坚强毅力,宣扬威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精神。
《约翰.克里斯朵夫》(1904-1912):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
为他赢得了1915 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母与子》(1921-1933)。
二、代表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
描写一个音乐家个人奋斗的一生,一个现实社会的叛逆者,一个人生意义的探索者,一个富有艺术献身精神的创造者,一个个人反抗的英雄,一个信奉“精神独立”的知识分子。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出生(莱茵河音乐世家,父亲酗酒、母亲做佣人,贫困与耻辱的环境)——成长(祖父的关怀、大师的鼓励、奥多的友谊、弥娜的初恋、两次失恋——挣扎(舅舅的鼓励)——漂泊(流浪巴黎)——奋斗与成功:友谊(奥里维与雅葛利娜)、爱情(安多纳德、阿娜、葛拉齐亚)、“孩子”(乔治)——死亡。
描写了19世纪末的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民族史、艺术史。
描写了战争笼罩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
描写了为艺术而不屈不饶的追求。
让小说传播思想,变成讴歌英雄的交响乐、评论总汇和回忆录,小说不再是叙事作品,而是奔放的抒情和各种各样的思想汇编。
让情感成为小说的基本素材。
三、艺术特点1、长河小说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的流动,小说应该反映人生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态。
这类小说往往通过一两个人物的一生经历(或一两个家族的盛衰)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多卷本小说描写集中,容量庞大,发展脉络清楚,一气呵成,结构完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
2、音乐小说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具有交响乐一样的气概、结构和色彩,采用了四个乐章的结构表现主人公心灵发展的不同阶段。
小说各卷分为序曲(第一章童年、青年和反抗)、发展部(第二章在巴黎的成熟和斗争)、高潮和结尾(第三章成功和平静)等四个乐章,对应主人公的人生成长经历。
用音乐般的乐符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感受。
3、成长小说源于德语词“Bildungsroman”,可归为“教育小说”(Erziehungsroman),描绘青年时代的主人公如何成长,它所世界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从而确定自我人格和生存方式。
往往是一个关于英雄诞生、成长的故事,一个个人反抗整个社会(拜伦式的英雄)、经历曲折人生、成为真正的英雄的故事。
成长小说一个重要的分支是“艺术家成长小说”,即“表现小说家或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艺术使命,并把握住他的艺术技巧的经历。
”4、心理小说重点描写人物的意识活动,使用内心独白手法,有时是直接引语,有时是间接引语,或间接自由引语,多层次地展示了人物复杂的思绪和情感。
第三节劳伦斯二代表作品《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故事内容取材于劳伦斯的早年生活),被誉为“第一部弗洛伊德式的英语小说”。
莫瑞尔太太婚姻不幸,把全部的爱转移到自己的小儿子保罗身上。
保罗在母亲那里获得了自己的恋人米丽安和克拉拉无法给与的感情需求。
只有当母亲死后,他的心灵才获得真正的解脱。
这种产生在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特殊感情关系是所谓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小说揭示了一个畸形的家庭关系:丈夫不是妻子的情人,父子间互为情敌,而母与子则互为情人;通过保罗一家人的生活企图说明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恶性循环的事实:男人毁了女人,女人又毁了儿子们,儿子们重又毁了自己的女人。
在这个恶性循环的事实背后,隐含了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矛盾冲突。
小说集中探究了人性的变异与心灵的扭曲,以此来批判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天性的摧残,在心理探索的过程中,表现了社会批判,文化批判的思想。
劳伦斯极力再现的是人的非理性心理——即人的无意识活动、人在现实中的苦闷的心理状态、不受传统道德束缚的性欲望以及不可抑制的本能。
他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一种文化创造,是对人的独特理解的方式。
劳伦斯在小说中大胆探索了有关性的心理问题,以及建立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可能性、具有更为明显的将现实批判与心理探索合而为一的特征。
三艺术特点1、充分运用象征、意象。
人物、故事和物象都有某种象征寓意,有神话象征、景物象征、事件象征。
用象征手法表现人的心理情绪,用自然物象和景致来暗示人的某种心灵隐秘,借以沟通物我之间的交流,表达人的心灵在自然力启迪下的某种顿悟、反响和心态、情绪与意识的细微变化。
劳伦斯用大量意象代替人物思想, 并且充分运用它们的表现作用。
花、月亮、颜色、黑暗、自然景物等都是他赖以刻画人物晦涩难解、变幻莫测的情感的强有力的象征媒介。
2、运用大量的心理分析,内心独白。
心理分析小说可以视为一种概念,其内涵因认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泛指以心理分析为特征的小说。
这类小说人物不多,与以往现实主义那种注重写人物命运和故事不同,它主要刻画人物心理的戏剧性变化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客观外在叙述,而是转向了内在主观情感的展现,着墨于人物心理的情绪和感情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