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茶栽培技术

油茶栽培技术

油茶栽培技术一、油茶特性油茶为常绿小乔木,树寿命长,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树干光滑能起防火作用,也是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油茶树一般高达4—6米,胸径达24—30厘米。

10月中、下旬开花,开花以后直到第二年的10月间果实才能成熟,因此,油茶树上花与果同时存在,称“抱子怀胎”。

油茶虽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但还是以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质土壤对油茶生长发育特别有利,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都高。

油茶喜温暖阳光湿润的气候,生长在光照充足地方的油茶,树干粗壮,结实多,产量高。

阴坡日照时间短,冷得早,特别是易遭霜冻和北风为害的地方,不要种植,它将果枝少,产量低。

油茶为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向下可深扎1.3--1.5米,这也说明其固土能力好,水土保持等效益高,油茶根系在2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生长最迅速时期,油茶生长快慢,寿命长短,结实多少,因土壤和经营好坏而不同。

在土壤较好,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栽植后3—4年开花结实,7—8年就进入盛果期,可持续到70—80年。

油茶还有具有萌蘖性,再生能力强,利用这个特性,可进行老残林更新改造。

油茶一般为虫媒授粉,以异花尤其是异株授粉效果好(这就要求多品种油茶造林)。

花期在油茶园内放蜂,可提高授粉率,自花也能结实,但座果率低。

油茶果发育从花授精、花瓣凋谢脱落以后,开始膨大,3月中旬以前由于气温低,生长处于缓慢阶段,3月中旬后,果实体积迅速增大,7月份为球果体积增长高峰期,俗称“七月长球”。

8月中旬,果实体积增长基本停止,转入油脂形成转化过程,俗称“八月长油”。

因此,7—8月间茶果生长和雨水关系密切,如果遇高温干旱,就会出现七月干球,八月干油现象,相反,若雨水过多,蒴果生长加快,则会产生裂果和落果。

因此,7—8月间进行疏松土壤,改善土壤水分和营养状况,对提高果实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9月上旬到果熟,种皮逐渐变为黄褐色或乌褐色,油脂迅速增加,即表示果实成熟。

采果多要在(阳历)10上旬到中旬,即寒露和霜降时节内。

油茶是一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从半阴过度到阳性的树种,在幼年阶段对光照的需要不强烈,还表现出一定的喜阴性,进入成年阶段后,由于大量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替进行,对直射光的需要十分迫切,如光照不足,对油茶产量影响很大,故造林必须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特别是山区,尤其要注意林地坡向的选择,宜选南向、东向或东南向。

油茶特性:一是常绿小乔木。

二是深根性树种,喜深厚、肥沃的土壤。

三是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

四是虫媒授粉,以异花异株授粉最好。

二、油茶育苗一是实生育苗。

就是通过播种育苗,过去我县的油茶造林都是如此,由于油茶是异花授粉有性杂交的树种,自然杂交子代变异很大,直播造林的油茶林品种混杂,或果实小,产量低,或品种差,出油率低,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用种子培育的实生苗或用种子直播造林已经不再使用。

现在发展的丰产油茶林都是以良种嫁接苗进行植苗造林。

二是裸根嫁接育苗。

方法就是5月下旬到6月,对茶籽进行催芽,在芽长到3公分左右时,采取接穗嫁接。

嫁接后将苗插入苗床,一般二年出圃。

三是容器袋嫁接育苗。

方法与裸根育苗相同,只是在容器袋内培育。

四是扦插育苗。

此类苗由于根系不发达,造林成活率低,一般不提倡采用。

三、油茶栽植。

1、整地。

油茶对造林地要求不严,在我县海拔600米以下都可以造林,但宜选择土壤深厚、肥沃,坡度在25度以下的阳坡地做为建园用地。

油茶产量生长与结实与土壤状况有很大关系,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油茶无论长势、产量等均高于山坡上部。

因此,造林地选择在下坡或中坡。

整地工作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这样有利于土壤充分熟化。

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春季造林;夏伏整地,十月“小阳春”造林。

对平地或缓坡地,可实行全垦整地,深度为20一25公分,挖好20公分见方的定植穴。

对坡度在15度以上的可实行带状整地或水平梯整地,带宽1.5-3米。

对25度以上的坡地,可实行块状整地,按环山品字状挖穴。

2、造林。

一般每亩栽植100—130株为宜,2米×3米、2.5米×2.5米、2.5米×3米、3米×3米。

如密度为2米×2米、每亩栽166棵以上,是为了实现早期丰产,但随着树龄的增长,树体之间相互拥挤,必须进行间伐,不然产量将急剧下降。

单位面积栽得过稀,如不实行间作,对油茶生长不利,同时又增加了抚育用工,由于植株少,使油茶产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为此,必须因地制宜控制合理的密度,才能实现高产稳产。

有肥地栽稀,土瘦栽密;山脚栽稀,山顶栽密;缓坡栽稀,陡坡栽密;间作栽稀,不间作栽密的经验,值得提倡。

栽植时间为元月一2月底,做到随起苗随栽植,尽量不栽隔夜苗,调运的苗木在栽植前须摊放在室内阴凉处,上用湿布覆盖,不得暴露在阳光直射处,更不能将苗根暴晒。

对不能及时栽完的,一定要在阴凉处进行假植。

假植苗木要排得松、埋得深、采得实,千万不能让苗根曝晒。

二年生苗地上部分叶片过多,为减少蒸腾量,提高成活率,栽植时保留6一7片叶,距根茎20㎝处剪去以上部分,一年生苗全部实行带土移栽,可不剪。

栽植时,先把挖出的表土与有机肥混合填入穴内,踩紧踏实,把苗放入穴内,填入细土,边填土边左右摇晃和轻轻提苗,以使根系与土壤密接,然后踩实。

栽植深度既不能过深又不能过浅,以盖住苗木嫁接口为宜。

栽植时土壤要潮湿,干燥的土壤栽时必须要及时浇水。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新栽苗遮荫。

一年生容器苗造林季节较长,可在梅雨季节进行,不剪去上部。

根据我县土壤结构,西线乡镇宜栽容器苗,东线乡镇宜二年生裸根苗。

由于油茶是异花授粉,所以注意品种配置,50亩以下的至少要栽2一3个品种,100亩以上的要栽3一5个品种。

油茶一般以每穴一株为宜。

定植点的排列配置应以植株间不相互影响,减少株间竞争为依据,一般来说在缓坡以梅花形或三角形排列为宜,在山坡地,一般株距小,行距大,有利于光能的利用。

油茶栽植:一是造林地选阳光充足的阳坡。

二是造林密度以100-130株为宜。

三是栽植时做到随起随栽,尽量不栽隔夜苗,栽植土壤要潮湿,二年生苗栽时在离地面20公分处剪去上部,并尽量遮荫。

四是每亩要栽3个以上不同品种。

四、油茶林地管理1、松土除草。

造林当年松土除草一次,以后每年二次,第一次在5一6月,每二次8一9月,三伏天温度高,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

松土深度为3一5公分。

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

树边宜浅,树外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至少浅锄一次,三年深挖一次,一般在雨季之后,旱季到来之前进行。

深度10公分左右。

深挖在果实采收后到第二年的树水分上来之前进行,深度为15一20公分。

2、施肥。

施足基肥的林地,当年不要再施。

每二年起,每年施肥2一4次,冬施有机肥,即家杂肥。

根据树的大小,前5年每株施20公斤。

3月和5一6月各一次速效肥,以尿素为主,每株25克左右。

8一9月施磷钾肥。

施肥方法有环状施和穴施,环状施,即在树冠外围挖一环状沟,沟深15一20公分,将肥料均匀的撒入沟中,盖上土。

穴施就是在树冠投影内挖若干个穴,将肥料施入穴内。

3、林地间作。

油茶幼林期间,可利用林地间隙种植绿肥、药材、花生或豆科等作物。

油茶幼林间作,主要目的是培育和保护油茶幼林,其次才是抓早期收益,因此,间作时要注意在幼树周围留下一定距离不要栽种,以免妨碍油茶正常生长。

间作要及时施肥,绿肥、豆科作物的茎杆必须要堆沤还山,以提高林地肥力。

各种降低油茶林地肥力的错误做法都要禁止。

4、整形修剪。

修剪的时期以11月到次年2月间为好。

油茶幼树首先是整形,油茶丰产树形一般有自然圆头型和开心型二种,开心形的定形步骤是:造林成活油茶苗长到60公分左右时,截去顶梢,然后在主干上部选3—4个枝条作为主枝,均匀导引主枝向外上方生长,并注意均匀分布。

第二年主枝适当修剪,控制长势,使之均衡生长,。

油茶幼林修剪主要是以培养树形为主,结果为辅,要因树制宜,随枝作形,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较重剪,强树稍轻剪,促使保留的基础枝萌发良好的新梢。

成林修剪的要领是:浓密的树适当重剪,稀疏的轻剪;树冠下部和内膛适当重剪,树冠上部中部和外缘轻剪,生长势弱的适当重剪,生长势旺的轻剪。

修剪应注意的事项:1、每次修剪的强度不宜过大,以免过多消耗养分和削弱光能利用。

2、油茶花芽多集中分布在枝梢顶端,故宜疏删,不宜短截。

3、修剪要与垦复、施肥、间作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配合,以便尽快恢复树势,形成较理想的树体结构。

4、修剪的切口要平滑,用刀、剪、锯结合的方法修剪,且修剪的工具要锋利。

5、修下的病虫枝应尽快搬出林外处理,最好烧毁。

6、修剪后加强树体管理,及时除萌、抹芽、以防养分分散和干扰树形。

5、合理密度。

密的间伐、疏的用良种苗补植,力求分布均匀,株行距整齐或相对整齐。

普通油茶一般每亩保持80—120株为宜,对矮冠型的品种,保持在100—150株,而大冠型的每亩保持40—60株为宜。

6、林地放蜂。

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树种,自花和风媒授粉座果率低,座果率的高低与授粉昆虫的多少成正相关。

因此,充分利用的保护有益昆虫,提高油茶授粉受精效率,是促进油茶增产的又一重要措施。

引放油茶土蜂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油茶产量。

在油茶林中,授粉的昆虫有蝇、蚁、虻、蛾、蝶、蜂等40多种,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土生野蜜蜂。

在采花过程中,将不同植株的花粉进行传递,起到多次多花粉混合授粉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