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则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有意思能力即有行为能力,无意思能力则无行为能力。
2.联系
(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它对自然人实现民事权利来说,还是一种可能性。民事行为能力则并非每个自然人能够具备。而自然人要想真正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理解
识记
了解
能力目标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今后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理解
识记
了解
判断具体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效从而避免纠纷的发生
理解
识记
了解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的知识,主要使学生树立维护个人权利的观念。使学生懂得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民事权利,以及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利和不去损害他人的权利
重点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区别
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活动均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案例分析】
一张特殊的奖状( 79页找C层学生来读 )
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
1.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自然人都具备的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并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具备。
一、自然人
1.自然人的含义
2.自然人与公民的区别
民法作为一个权利法,主要规定在法律上民事主体有哪些权利,又如何才能取得这些权利。而这所有的一切全部取决于民法中关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因此可以说,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整个民法的基础。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学生活动】
找B层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顺势导出新课。
【注意】
自然人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以及无国籍的自然人
公民是指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
【点拨】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第九条)
【学生活动】
找A层学生分析此案例。
教师讲授宣告死亡的条件。(法律条文)此内容不是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下即可。
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
课时计划(二)
教学内容及导学设计
学生活动与调控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所具有的基本权利都有哪些,谁来回忆一下这个问题?好,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公民的民事权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如何才能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明确作为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维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课后反思
学生对案例分析很感兴趣,A层学生分析比较到位,能结合法律知识,反映了此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积累水平。B层学生能了解基本知识点,也能听懂案例分析,具备了分析案例的基本素质。C层学生能够注意听讲,能流利地阅读案例的内容。今后应多准备案例导入。
【拓展】
联系刑法,告知学生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杀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锻炼c层学生的表达能力。
难点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区别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
法律条文
板书设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终于死亡——自然死亡
自然人 完全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行为能力
无行为能力
监护 监护人的范围
监护人的职责
作业
思考: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种类?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
在法律上,死亡分为是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3.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
①宣告失踪的含义
②宣告失踪的条件
③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④被宣告失踪人的重新出现与宣告失踪的撤销
(2)宣告死亡
①宣告死亡的含义
②宣告死亡的条件
③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④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与宣告死亡的撤销
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
课时计划(三)
教学内容及导学设计
学生活动与调控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仅包括做出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对其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
《民法通则》以我国公民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为依据,以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为条件进行分类:
类 型
范 围
行 为 能 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可以自主地进行民事活动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
课时计划(一)
授课班级:高一(30—34班)
课题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需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目标项目
目标层次(高中低)
A
B
C
知识目标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及开始与终止的时间
理解
识记
了解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理解
识记
了解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2)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人身是不可分割的。
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又是民事权利能力转化为具体民事权利的手段。
五、监护
1.监护的概念
2.监护人的选定
【提示】
一定要强调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这种能力。
教师举例然后让学生辨认自己属于哪类民事行为能力人。(借此提问B层、C层学生。)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于出生。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即凡我国公民,不分男女老少,无论职位高低,不管财产多寡,均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
【案例分析】
1个月的孩子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原告吗?
本案说明,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获得赔偿,这种权利是从公民出生就具有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者,才享有法律上的人格,才能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才能享有某项具体民事权利或承担某项具体民事义务。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及终止
(1)自然人的民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利能力的开始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的开始是指公民从什么时候起取得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