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九江市高一期中三校联考各科试卷分析彭泽一中教务处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八日页脚内容1彭泽一中2013-2014下学期期中三校联考各科试卷分析语文:一、试题质量试题质量较好,题型贴近高考,题量适中,有一定的难易区分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全年级理科班均分89.24分,文科班均分92.42分,客观题中现代文小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失分相对多些,主观题中文言文翻译难度较大,大作文总体得分不高,学生在审题立意上把握不是太准,另外对议论文这一文体写作要求,形式掌握不是太好。
三、对试卷的意见或建议对整张试卷总体较满意。
现代文大阅读中16小题提供的答案中有“家里分了救灾衣服”一条,但从选文中找不到相关信息,估计是打印时有所遗漏,希望今后审题引起注意。
四、教学反思1、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
2、文言文阅读训练要加强。
3、作文训练中注重文体特征。
数学:页脚内容2一、试题的基本情况1、本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非常广,容量大,全面考查了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概念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要求。
具有很好的层次性、梯度性,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是较好的一份试卷。
2、试卷结构稳定,知识分布合理,知识点覆盖了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高考卷的试题分布类似。
相对来说五大块重点知识的分值较高,体现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相应的比例的要求。
3、题目难易适度,梯度明显,试题层次分明。
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方式,易、中、难题比例大致符合考试说明中的3:5:2,试题适宜于不同的考生发挥各自的水平,体现难易合理,低起点,入口宽、结尾高。
4、文、理数学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文科数学试卷选择题第10题的“①)1(-f为偶函数”中的“偶”字没有把原x来的“奇”字改过来,导致基础好的学生解题有误。
理科数学试卷选择题第4题的框图中“10k”中1后面的0漏掉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
二、考后的基本数据1、各题平均分页脚内容32、各项指标文、理数学各项指标均比平时低(立几、解几没复习)。
三、阅卷情况分析——问题汇总1、基本知识把握不牢,基本方法运用不熟练,不准确。
2、阅读理解能力差。
3、化简运算能力差。
4、解题步骤不规范,问题解决缺乏严谨。
5、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解乏解题策略与方法。
四、复习改进的方向、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注意研究课本重要例、习题的作用,狠抓基本方法页脚内容4的归纳与总结、应用的熟练与准确。
2、在复习中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综合,加强各部分综合体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用。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务实、规范、专注、超越。
英语:一、试题质量试题质量好,有效地把握了难易程度,有助于拉开学生的分数;听力语速适中,语音纯正,完形阅读理解易偏中,单项填空和作文偏难。
二、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在听力、完形填空两大块做的不错,但在单项填空方面做的太糟糕,重点班学生也一样。
另外,书面表达的整体得分较低。
单项填空第23题(名词性从句);第24题(过去分词用法);第25题(独立主格);第26题(no/not比较级区别);第27题(时态);第28题(交际用法,比较级用于否定句中表最高级意义);第30题(语句间的衔接连词),这7个单选,学生几乎没得什么分。
三、对试卷的意见或建议单项填空题偏难,有几道题题干太长,影响学生做后题的信心。
书面表达题新颖,时政性强,但写起来太难。
四、教学反思就此次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在名词性从句,过去分词短语作定状语,独立主格与定语从句间的转化未能灵活运用。
教师在复习课文的同时,复习语法专项,尤其是将课本中的句子找出来作范例,学生更能理解。
平时教学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政治:页脚内容5一、试卷总体情况分析1、试卷考查内容:高中政治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
2、试题难易程度:适中。
3、试卷的结构构成:政治试卷由湖口一中和彭泽一中命题审题。
共两种题型,单选题50分,非选择题共三大题50分。
4、试卷的知识构成:页脚内容65、试卷的基本特点:一是突出主干,重基础。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考查,以政治学科的基本观点为立足点,给教与学很好的导向。
如第7、12、13、14、15、19、25题,只要学生熟悉书本基础知识,就能准确答题。
主观题尽管材料丰富,但命题基点都立足于考纲和教材,所以考核的仍然是主干知识,如26(2)(3),28(2)等。
二是注重对能力考核。
注重对能力要求的考察,是高考的考核基本要求,本次试卷的命题也体现了这一必然趋势。
如第1、6、7、9题突出考察对经济学原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主观题有不少的文字,还有题表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阅读和读图表的能力。
如第26题综合性较强,第(1)问就考查了学生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本题共3问巧妙地设计了要从经济、哲学、政治等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可以说,只是死记教材知识,不具备过硬的信息阅读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是不可能做好这份试卷的。
三是试题选材关注社会和生活实际。
试题背景材料反映的都是热点问题及群众,高中生所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如:居民消费、企业的自主创新、收入分配、人民币升值问题,党的“十八”大、文化市场中搞旅游开发等散发出浓浓的时代气息。
页脚内容7美中不足的是:客观题第7题的题肢②“市场经济调节方式的自发性”表述不准确,客观题第18题的题肢③“管辖权是主权国家最基本的权利”中的“最”书中没有这样强调。
二、本次考试试卷答题情况分析通过流水阅卷后老师汇总分析发现,经过几个月的第一轮复习,学生答卷情况有许多值得肯定和继续发扬的地方,但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掌握不牢、不深,有知识盲点的存在。
如客观题第4题选A 的占47.41%,正确应选C(只占36.67%),第5题选A的占38.89%,正确的应选B (只占27.41%),第11题选B的占75.93%,正确应选C(只占12.59%),第15题选C的占54.81%,正确应选B(只占41.48%),又如主观题26(2)规定从“意识活动的特征”角度分析问题,有些学生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来答题。
2、审题能力欠缺,不能快速有效获取答题所需信息。
如主观题26(1)要求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信息,有的考生将材料及注释中的数据照搬照抄写进去,不能概括其内容,又如做第28(1)(2)中有关“文化生活”知识点和“哲学生活”知识点乱用一气,不是用错了相关原理知识,就是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造成失分严重,共10分的题目,平均分只有2.61分。
3、有些学生不能有效运用专业术语答题,答题口语化导致失分。
如26(1)中最后一问,不能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7(1)中“审慎行使权力”,“明确政府职责”等,第27题总分16分,平均分为8.85分。
4、答题规范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分析思考不全面,答案要点不到位,书写不全不细,关键得分语句不突出,书写质量不高等。
三、高三后期备考建议与思考1、科学、高效地使用《考试大纲》,钻研考纲要求复习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做到三结合:将考纲与高考试题相结合;将考纲与教材相结合;将考纲与练习相结合。
页脚内容82、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重视教材,会读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这一点,让学生重视读教材。
3、追踪热点,关注生活。
关注、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因为高考命题常以此为背景材料,将热点的关注与主干知识有机结合,其结合点往往是考点。
4、适度训练,规范答题。
答题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分列要点,注重要点间的逻辑性,思维全面,但语言要简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
理论与材料要有相统一,重视每次阅卷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找出薄弱环节,减少失误。
历史:本次注重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就考查内容与所占分值看,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选修二的内容;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
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
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1、卷面情况分析本次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24道,每题2分,共48分。
材料题4个,共52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也有所涉及。
2、学生成绩情况分析从本次月考成绩来看,德安一中年级最高分82,全校历史平均分58.23分,及格率48.7%。
高三1班平均成绩53.9及格率23.09%;2班平均成绩56.72分,及格率46.51%;3班平均成绩52.96分,及格率30.77%;4班平均成绩55.07分,及格率36.36%;5班平均成绩67.6分,及格率87.27%。
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页脚内容9总体上看,选择题得分率高于非选择题,选择题平均分在30分左右,主要原因是,平时过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而,非选择题失分率较高。
具体分析如下(1)、审题不认真。
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如选择题5、7、12、14 、23。
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如第26小题反映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不行,很多学生的回答不全面,以致影响成绩。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因素的理解不全面。
(4)、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主要是低分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总的说来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审题出现严重偏差;不能准确划分材料层次和理解材料;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准确定位教材;不能区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语言表达不具备历史学科特点,随意性太强。
4、今后措施:(1)、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高考的考纲,理解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
研读考纲,重在研,但对我们很多基层老师来说,在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做新课程的高考题去领会新考纲的精神。
教师要及时充实自身的历史知识。
页脚内容10(2)、形成融恰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施高效教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