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田纳西河流域第二课时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田纳西河流域第二课时课件


3、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答题角度: 自然因素:流量(气候:大小和季节变化)、流速(地形)、 河道宽窄(气候、地理位置)、运营里程、通航时间(地理位 置、气候)、 社会因素:人口、城市、经济、货物运输方向)
参考答案: ①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能力强;径流 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②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落差小,流速慢,江水平稳 ③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江深水阔(河道宽阔) ④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通航时间长) ⑤含沙量小,通航条件好 ⑥有入海口,可以江海联运 ⑦是世界第三长河,运营里程长 ⑧流经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且联系密切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 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不利 ④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 影响 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⑦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等
拓展练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资源丰富, 但目前问题严重。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整治是中华民族的大事。 阅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河流梯级开发效益关联图,回答下列问 题。
(1)黄河流域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如上游地区的

中游地区的煤炭,下游地区的____________是各地区最突出的。
环节三:系统梳理-----明确目标理清要点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环节四:当堂检测
答案1.B2.D3.C4.D5.C6.D7.D8.D 9.(1)①两地区地处地势的阶梯交界处(分别是第一、二,第二、三阶梯之间),河流落 差大;②两地区均有丰富的降水和发达的河流水系,流量大。 (2)旅游 生物 矿产(不分先后) (3)支流多,南北分布广;正常年份,受雨带移动的影响,长江南北支流及其上游的 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洪峰。 (4)具有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冬季不结冰的水文条件,具有江阔水深的河道特征 沿途是我国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货流量、人流量大
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的分析方法
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 • (1)来水量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
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 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 (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 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 (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 积。
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1)上游(山区):(原则:调蓄洪水)植树 种草,保持水土;兴建水库
(2)中游:(原则:分洪、蓄洪)①修水库(退耕还湖 ,疏浚湖泊),提高蓄洪能力 ②修建分洪区;
(3)下游(平原):(原则:泄洪、束水):加固大堤 ,疏通河道;开挖新河;
(4)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涝渍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灾情监测、预报;②进行防灾教育和 培训,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③制定防灾应急预案④实行 防洪保险⑤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⑥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 危害的民众⑦严禁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 土流失
3. 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分析长江航运 价值高的原因.
4. 评价长江三峡工程的影响。
1.我国应该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中得到哪些启示?
以水力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开发核心 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
长期稳定 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
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田纳西河
流域第二课时课件
2020/9/19
环节一:思维导图--整合联系是综合应用的基础
环节二:思考探究——在应用中理解内涵外延。
1. 我国应该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中得 到哪些启示?
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 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 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 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三峡工程
提高了长江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效益。三峡水库将 改善中下游城市的供水条件,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为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提供了条件 有利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 影响 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 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 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 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客货运量大
4、评价长江三峡工程的影响。
三峡工程
防 发 航 供 养 旅 南水 发展库 改善中下游 洪 电 运 水 殖 游 北调 区经济 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益
建坝前 建坝后
评价长江三峡工程的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 发电、航运、灌溉 和旅游等综合经济 效益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 气候,缓解生态环 境压力;拦截泥沙, 降低河流含沙量; 改善水质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 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 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 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 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 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 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 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 资源锐减
牧、渔业 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
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重视环境保护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 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结合流域气候和 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 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 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 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 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 用于排水泄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