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口腔科学-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口腔科学-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第四节 其他检查方法
(1)穿刺及细胞学涂片检查
– 细针穿刺 – 粗针穿刺
⑵活体组织检查:肿瘤诊断“金标准”
小的病变----切除活检、冰冻活检 腮腺肿瘤、下颌下腺肿瘤、恶性黑色素瘤----术中冰 冻活检 血管瘤、颈 动脉体瘤----严禁活检
(3)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口腔科病例记录与书写规范
要求: 1.务实准确、清晰、完整而又扼要、重点突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 颈部的检查 – 颈部外形、对称性,有无肿胀,瘘管及异常 搏动等。
– 淋巴结的检查:颌下、颏下,颈部浅表淋巴 结的检查
– 检查体位 – 检查顺序 – 注意其硬度 活动度 – 注意其有无压痛或波动感 – 注意其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 涎液腺检查 – 面部对称性 – 涎腺分泌 – 导管粗细 质地(从近心端向导管口方向) – 面神经分支功能有无障碍 – 舌体运动情况(偏向一侧或舌肌震颤) – 咽侧及软腭有无膨隆
•
(2)与慢性根尖脓肿相鉴别 1.牙体有疾患,牙髓坏死,有瘘管。
2.X示根尖病变不规则,边界不清。
• 治疗计划(处理):常规开髓,拔 髓、无痛、根管治疗、充填。三个月后, 瘘道未消失,阴影未缩小,行囊肿除切除术及根尖切除术。三个月复诊。
随堂测试
1.检查邻面龋的可靠方法为 答案:E A.视诊 B.探诊 C.叩诊 D.温度测试 E.X 线片检查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3.探诊(额面部有瘘管 窦道时)
– 应探诊了解其深度方向 – 是否贯通口腔 – 能否触及粗糙骨面或可移动的死骨头、异
物等 – 必要时楞在瘘管内注入染色剂(如亚篮)
或行瘘道造影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二)检查内容
颌骨及颜面部检查 – 观察颜面表情与意识神态 – 颜面部外形、对称性、丰满度、皮肤弹性、 色泽 – 有无畸形、缺损、肿块、瘘管及肿胀等 – 观察颌骨左右是否对称 – 有无压痛、有无肿物等
• 全身系统性疾病 影响 口腔 例:白血病(急性) ---口腔表征:牙龈增生、肥大、坏死; 牙齿松动; 口腔黏膜出血。 艾滋病 ----口腔表征: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 毛状白斑 口腔卡波西肉瘤 牙龈炎(龈缘红线) 口腔疱疹
一、 口腔内常规检查
(一)常用检查器械
口镜 牙科镊子 牙科探针 其他器械
外伤后6周的牙齿 根尖尚未发育完全的牙齿 全冠修复牙齿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 X线牙片 • 全景片 • X线头影测量 • X线造影 • CT检查 • MRI检查 • 超声检查 • 放射性核素显像(RI)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1、X-线牙片检查
牙片(根尖片):显示牙体、牙周组织影像 2、全景X线片检查 优点: 1、显示全口牙、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 关节等——肿瘤、外伤、炎症、颌骨畸形的检查 2、较全口根尖片放射量少
松动度分级
以mm计量,以牙冠松动方向分为:
1级(Ⅰ度)松动牙向唇(颊)舌侧方向活动幅 度在1mm 以内。
2级(Ⅱ 度)松动牙向唇〔 颊)舌侧方向活动 幅度为1 — 2mm ,且伴有近远中方向活动。
3级(Ⅲ 度)松动牙唇(颊)舌向松动幅度在 2mm 以上,还伴有近远中及垂直向多方向活动。
6.咬诊和嗅诊
• 既往史
– 心脏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血友病 – 药物特别是麻醉药物的过敏史
2.视诊
• 牙齿
– 咬合关系 颜色 龋坏 牙石
• 牙龈
– 有无肿胀 增生 脓肿 出血 溢脓
• 口腔粘膜
– 色泽 有无疱疹 溃疡 过角化 肿块
•舌
– 有无溃疡 运动或感觉异常
• 唾液腺
– 导管口有无红肿 挤压时涎液溢出情况
3.探诊(牙科探针)
• 咬诊
–以蜡片或咬颌纸的咬印或牙面上的蓝点确定 –发现早接触点
• 嗅诊
–坏疽牙髓 –坏死性龋炎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一)检查方法 1.望诊
– 颜面表情与意识神态额(面部损伤病人如出现意 识和神志变化 常提示合并颅脑损伤)
– 面颈部皮肤之色泽 皱纹 弹性的改变 – 颌面部外形是否对称 有无肿块 畸形和组织缺损
一、 口腔内常规检查
口镜
①牵拉作用。 ②反光和影象作用,并增加局部照明。 ③叩诊作用。
一、 口腔内常规检查
镊子
①夹持敷料,取除异物 ②检查牙齿松动度 ③也可用柄作叩诊检查
一、 口腔内常规检查 探针 ①探查龋洞 ②探查牙齿感觉过敏区 ③探测牙周盲袋和窦道等 ④检查皮肤粘膜的感觉功能
一、 口腔内常规检查
• 既往史:患者有牙疼痛史,无其他重大疾患史。
• 检查:右上4牙合面龋坏,探诊(—),冷热诊(—),叩(—),牙龈处 有一瘘道,牙齿无松动,X线:根尖大面积阴影,圆形,周边有一层骨白线 包饶,根尖位于阴影之中。
• 诊断:右上4根尖囊肿
• 鉴别诊断:(1)与慢性根尖肉芽肿相鉴别 1.无牙龈瘘管;2.X示:根尖周透 引区为圆形,边界清楚。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3、X-线头影测量 X线头影测量在口腔正畸及颌面外科的应用. 必须要在头颅定位仪的严格定位下拍摄
4、X-线造影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5、CT检查
面深部肿瘤,骨折等
6、MRI检查
软组织对比度好,颌面部炎症,或肿 瘤(颅内和软组织内肿瘤)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7、放射性核素检查 8、超声检查
出 2.除与全身有关者外,一般可限于口腔演变
和治疗的记述 3.既往史和家族史——与主述或口腔病有关
的部分 4.门诊病历包括 主述、现病史(既往史)、
检查情况、初步诊断、建议、处理和签名。
病历模板
• (慢性根尖囊肿)
• 主诉:患者右上牙食物嵌塞数年余要求诊治。
• 现病史:右上牙发现龋洞数年,曾有疼痛过,经常有食物嵌塞,现要求诊治。
还出现垂直向松动
C.即松动幅度大于3mm ,不仅伴有各方向松动 还出现垂直向松动
D.即颊(唇)舌(腭)向松动幅度1~2mm , 伴近远中方向活动
E.即颊(唇)舌(腭)向松动幅度2~4mm , 伴近远中方向活动
谢谢观赏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 颞下颌关节检查
– 两侧关节区对称性 – 两侧动度是否一致 – 有无压痛 – 咀嚼肌群收缩力 – 张口度 – 张口型(弹响) – 咬合关系
•正常张口度3~4.5cm •轻度受限:2~3cm •中度受限:1~2cm •重度受限:<1cm •张口过度:>4.5cm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
口腔科学-第二章-口 腔颌面部检查
学习目标
1、识记口腔科常用的检查器械 2、理解口腔科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 3、学会口腔科常用检查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一、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的目的:
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基础 某些口腔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相互关联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 口腔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相互关联
⑴问诊: 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唇腭裂) ⑵视诊:牙、牙龈、粘膜、舌、唾液腺导管口 ⑶探诊:龋洞、牙髓、继发龋、牙周袋、窦道方向 ⑷叩诊:叩击痛 ⑸扪诊:检查牙龈、检查牙齿松动度
1.问诊
• 现病史
– 发病时间 诱因 原因 – 牙痛部位 性质 时间 程度 – 病变演变过程 – 有无并发症 – 经过哪些检查和治疗
随堂测试
5.叩诊牙齿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E
A.检查牙面情况 B.检查牙根情况 C.检查口腔黏膜 D.检查牙槽骨情况 E.检查牙周膜的炎症反应
6.现病史内容不包括
答案:A
A.主诉 B.病因与诱因
C.主要症状的特点 D.病情发展的演变
E.起病的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随堂测试
7.Ⅲ度牙松动是指 答案:B A.活动度微大于生理动度,相当于1mm 以内 B.即松动幅度大于2mm ,不仅伴有各方向松动
• 牙周探诊与牙周袋测量
– 唇(颊)舌(腭)侧近 中 远 三点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
• 牙髓活力测试
1、温度测试:<10℃和>60 ℃
– 冷诊
– 热诊 与对照牙对比
有反应
正常
迟钝牙
髓变性或部分坏死
无反应
牙髓坏死
热诊激发痛,冷诊无
化脓性变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
2.牙髓活力电测仪
• 对照测试: • 电流读数=对照牙:牙髓正常 • 电流读数<对照牙:慢性牙髓炎、变性或部 分坏死(敏感) • 电流读数>对照牙:牙髓炎(迟钝) • 禁忌症
等 – 观察皮肤 粘膜的颜色 光泽有无异常变化 – 观察颞下颌关节活动时的张口度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2.触诊
– 单手触诊 – 双手分别在左右侧作对比检查 – 双手分别在口内 外联合触诊检查 • 注意皮肤湿度 • 有无压痛 肿块等 • 如有肿块 检查其大小 形态 硬度 部位深浅 有无 粘连 波动等 • 对于骨肿块应注意骨质膨大或增生的范围 有无乒 乓球样弹性感 • 外伤病员应检查有无骨折体征
2.检查牙周袋时要用的工具是 答案:D A.尖探针 B.弯探针 C.镊子 D.有刻度的钝头探针 E.冲洗器
随堂测试
3.视诊时应首先检查的部位 答案:A
A.主诉部位 B.全口牙齿 C.口腔黏膜
D.舌苔 E.面部
4.检查后牙松动度时,镊子放置在牙齿的位
置是
答案:B
A.近中面 B.牙合面 C.颊面
D.舌腭面 E.远中面
(二)检查前准备
椅位调节 检查者位置 光线
一、 口腔内常规检查
1、检查体位
•检 查 上 颌 牙 时 , 上 牙 平 面与地面成45°-60°角
•检 查 下 颌 牙 时 , 下 牙 平 面与地面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