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评价


2、旅游产品
林南枝、陶汉军在其合著的《旅游经济学》一 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产品予以定义。 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 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 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 的全部服务。 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就是指旅 游者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 一项经历。
1)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

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进一步细分又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较为认同的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03)。
这一分类中,旅游资源分为3个层次:主类、 亚类和基本类型。 主类8种:地文景观A、水域风光B、生物景观 C、天象与气候景观D、遗址遗迹E、建筑与设 施F、旅游商品G、人文活动H 亚类31种、基本类型155种
旅游资源分类(主类、亚类)表
主类 A地文景观 B水域风光 C生物景观 亚类 综合自然旅游地AA、沉积与构造AB、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 自然变动遗迹AD、岛礁AE
河段BA、天然湖泊与池沼BB、瀑布BC、泉BD、河口与海面BE、 冰雪地BF
树木CA、草原与草地CB、花卉地CC、野生动物栖息地CD
D天象与气候 光现象DA、天气与气候现象DB 景观 E遗址遗迹 F建筑与设施 G旅游商品 H人文活动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 综合人文旅游地FA、单体活动场馆FB、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居住地与社区FD、归葬地FE、交通建筑FF 、水工建筑FG 地方旅游商品GA 人事记录HA、艺术HB、民间习俗HC、现代节庆HD
一般体验性评价

定义: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 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其结果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序列。
多由传播媒体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局限在已经 接待旅游者的旅游地,目的着眼于推销和宣传, 其结果可以说明旅游资源整体质量的知名度,同 时可以提高旅游地知名度,客观上会对旅游需求 流向产生诱导作用。
阿切斯岩拱 Stone Arch Bridge (美国犹他州)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科罗拉多大峡谷-布赖斯峡谷(美国犹他州)
ACG峡谷段落
巴 德 兰 劣 地 ( 美 国 南 达 科 他 州 )
ACH
沟 壑 地
冰川湾(美国阿拉斯加州)
BFA冰川观光地
安 哲 尔 瀑 布 ( 委 内 瑞 拉 )
BCA 悬 瀑
谢彦君认为林和陶的定义比较宽泛,将旅游产 品定义为一个行业的产物,而不是一个企业的 产物。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辨别出旅 游产品是由哪一个具体企业生产出来的。 他认为旅游产品宜取狭义而且单一的视角,他 将其定义为: 旅游产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 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 与劳务的综合。
五大湖
青海湖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新疆阿勒泰 地区布尔津县北部著名淡水湖,湖面海拔1374 米,面积45.7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 深处达到188.5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 外形呈月牙,被推测为古冰川强烈运动阻塞山 谷积水而成。主要居民为图瓦人。 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 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湖水来自奎屯、友谊 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 泻入喀纳斯湖。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 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 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 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 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较多。
鸣沙山和月牙泉
三大雅丹
克拉玛依乌尔禾风城
又称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 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典型的雅丹地 貌区域,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 型。魔鬼城呈西北、东西走向,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 方圆约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 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 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 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葛尔翼龙和其它远古动物, 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 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地质 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

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工作。 根据评价的着眼点,可以将旅游资源评价分为两 类: 1、体验性评价 2、技术性评估 3、综合性评估
1、体验性评价


着眼于人(旅游者/旅游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 量体验的评价。 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评估。对于风景质量的 视觉美感评估是旅游资源美感评估中较为成熟的方 面。

孙文昌认为:旅游资源应指凡能激发旅游 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能利用的, 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 和社会的实在物。 本书作者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 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 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比较公认的定义:
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 规范》的定义,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凡是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 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事物和因素。 构成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①有用性: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观光与休闲; ②可用性:可以被开发; ③有效益:可以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五大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 面积4.7万平方公里,占阿拉善右旗总面积的39%,是我国第三 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 足迹。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巴丹吉林“五绝”。受风 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巴丹吉林沙漠 相对高度200~500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宝日 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 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 称。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 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水 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 南边沿,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形状怪异的风化石林、风蚀蘑菇 石、蜂窝石、风蚀石柱、大峡谷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生动记 录狩猎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 石”。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以评价为目的的资源分类,必须遵循两个基本 分类原则: 1)相互独立原则 所划分出的类型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不会出现 相容或重叠的情况; 2)简明原则 分类体系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不宜繁多。
旅游资源分类依据标准:
1)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 2)旅游活动的性质 3)旅游者的体验 4)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 5)吸引物的性质
3)旅游者的体验
1997美国的德赖弗等提出的分类系统: 原始地区 近原始地区 乡村地区 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 城市化地区
4)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
1966年克劳森和尼奇提出的分类: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 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 中间型游憩资源
5)吸引物的性质


场所吸引物:旅游地固有的物质实体对旅游者 的吸引。 事件吸引物: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 或仅仅是因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件。


常用方式:
A、旅游者在问卷上回答有关旅游资源地的优劣顺序 B、由各方面专家讨论评价 C、统计旅游资源在旅游书籍/常见报刊上出现的频率 特点:评价的项目简单,没有评价细则 例子: 《中国旅游报》1985年主持的“中国10大名胜”评选 国家旅游局1991年主持的“中国旅游胜地40佳”评选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主持的“选美中国”评选
纳木错湖
纳木错湖,又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是在中 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西藏 拉萨市以北当雄、班戈两县之间。湖的形状近 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 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 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 型湖泊。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为1702年火山 喷发后的火山口积水而成,高踞于长白山主峰 白头山(海拔2691米,为东北最高峰的山)之 巅。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多公里,它南 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湖面海拔 2194米,面积9.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 为中朝两国界湖。
979m
尼亚加拉瀑布(美加交界)
BBA观光游憩湖区
大棱镜湖(黄石公园)
三色湖(印度尼西亚)
Hot பைடு நூலகம்pring(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BDB地热与温泉
张家界丹霞地貌
ACJ 丹霞
2)旅游活动的性质

观赏型旅游资源 运动型旅游资源 休(疗)养型旅游资源 娱乐型旅游资源 特殊型旅游资源
珠 穆 朗 玛 峰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西藏察隅县 交界处,属横断山脉,处于世界闻名的 “三江并流”地区。
稻城三神山
乔戈里峰,国际登山界公认的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峰之一。
冈仁波齐峰,冈底斯山脉主峰,山顶海拔高度6721米,屹立在西藏 阿里普兰县境内,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旅游资源

西方学者经常使用旅游吸引物这一概念。
旅游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
的总和,它包括了旅游资源、适宜的接待设施
和优良的服务,甚至还包括了快速舒适的旅游
交通条件。
我国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郭来喜认为:凡能为旅游者提高游览、观赏、 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 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和 劳务,均称为旅游资源。 陈传康、刘振礼等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 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 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