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期末试题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期末试题

西华二职专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语文试卷(基础模块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戏谑.(xuè)撮.土(chuó)震慑.(sh è)
B 供给.(gěi)寒伧.(chen)佳肴.(yáo)
C 炫.耀(xuàn)逮.捕(dǎi)参.差(c ēn)
D 乘.凉 (chéng) 遒劲.(jìng)鞭挞.(tà)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面面相觑人情事故励精图治
B 旁征博引行踪鬼秘川流不息
C 既往开来汗流浃背好高骛远
D 游目骋怀自惭形秽搔首踟蹰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从鲁迅学得批判的,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

A 激情精神执着精神刚烈
B 精神精神刚烈激情执着
C 执着激情刚烈精神精神
D 精神刚烈激情精神执着
4. 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舒婷——《致橡树》——诗歌
B 铁凝——《哦,香雪》——散文
C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散文
D 莫言——《卖白菜》——小说
5. 下列古诗词的默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静女其淑,伺我于城隅。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斯,雨雪
霏霏。

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D 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B 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C 同学们反应的情况,基本是完全真实的。

D 无论是古典名着还是现当代优秀作品精选,其艺术魅力都能感染我们。

7. 对下面一段话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A 引用对比比喻排比借代
B 引用对比借代排比夸张
C 引用对偶比喻排比拟人
D 引用对偶比喻排比拟物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体操队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的小男孩,豆蔻年华
....,风华正茂。

B 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我认为也不可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
“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

C 对于每个青年来说,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一番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
失足成千古恨
......。

D 王刚同学学习不认真,写文章总是文不
..
加点
..。

9. 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

阐明观点的叫立论,反驳观点的叫驳论。

B散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集中地反应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C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D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10.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吾尝跂而望矣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5分)
学不可以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假舆.马者.君子生.非异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本段选自,作者是。

其中“劝”的意思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属于到装句中的。

本文第一段用5个比喻,总论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段又用4个比喻论证。

如果选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本文中的中心认识,比较贴切的是(6分)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示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加重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

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

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住
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每空一分共2分)供给()撑持()2.该文段写了三件事,这三件事按顺序依次为:(每小题2分共6分)
3.该文段的主要内容怎么样?(3分)4. 该文段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
描写、描写等。

(每空1分共2分)
5.分析下列一句话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3分)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
轿徐徐的走去。

6. 该文段选自课文,作
者,因话剧的
创作,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
“”的光荣称号。

(每空1
分共4分)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住进一套宽敞的新房是幸福的,穿上一件
漂亮的衣服是幸福的,静静地看一本自己
喜欢的书是幸福的------,幸福就在我们
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请以“感受幸福”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语文《基础模块上》答案
一.1---5 D D D B C 6---10 D
C B B B
二.1已:停止而:而且,并且舆:车生:资质,禀赋. 于:比2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变直,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就会聪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顺着风向呼叫,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

君子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差别,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啊。

3 《劝学》,荀子劝勉鼓励状语后置学习的作用。

学不可以已三.1 jǐ chēng 2 母亲筹钱送“我”上学母亲含泪送三姐出嫁。

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3 母亲为子女所做的几件感人事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而深沉的爱。

4 语言动作
5 运用一系列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6 《我的母亲》老舍《龙须沟》人民艺术家四.作文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