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圳万科第五园
——舍艳求素
中国传统民 居在色彩运 用上一直比 较节制,没 有过多的颜 色。 “黑、白、 灰”这三种 无色系列长 期在传统民 居的外观上 占据着统治 的地位。
——舍艳求素 第五园在色 彩上追求朴 素而简洁的 外观效果, 外立面采用 白色涂料、 灰色面砖、 灰色压型钢 板坡屋面。
——竹筒屋
第五园吸收了富有广东地区特色 的竹筒屋的传统做法,通过天井、 花窗、缝隙等,让居住者能充分 享受到一片阴凉。
• 在外部形象上,着力塑造墙 体的形态,又不使其对于通 风采光造成影响。在色彩控 制上自始至终贯彻"舍艳求素 "的原则,同时大面积的白色 墙体也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 好的背景。
•
作为潮湿炎热地区的中式 建筑,该项目吸收了富有广 东地区特色的竹筒屋和冷巷 的传统做法,通过天井、廊 架、挑檐、高墙、花窗、孔 洞、缝隙、窄巷等,试图给 阳光一把梳子,给微风一个 过道,使房屋在梳理阳光的 同时呼吸微风,让居住者能 充分享受到一片荫凉,在提 高了住宅的舒适度的同时有 效地降低了能耗。
小区规划、设计分析
• 整个社区的规划是由中央景 观带分隔而成的两个边界清 晰的"村落"所组成,一条简 洁的半环路将两个"村落"串 连。每个"村落"都由三种产 品即庭院House、叠院 House以及合院阳房所构成。 各"村"内部都有深幽的街巷 或步行小路以及大小不同的 院落组合而成,宜人的尺度 构成了富有人情味的邻里空 间。
——幽静的庭院
传统天井的现代运用
——建筑气质的表达
传统马头墙的抽象
●高低不同,长短不一 ●方向多变,富有韵律
——建筑气质的表达
现代构成的运用
——建筑气质的表达
1、构成 2、藏露结合
怡人的尺度
——建筑气质的表达
藏露结合:含蓄、内敛
——建筑气质的表达
外俭内繁:亲和力、舒适感
外实内虚:领域感、私密性
——小院里阴凉
炎热潮湿气候——遮阳、通风
——冷巷
第五园同时也吸收了富有广东地 区特色的冷巷的传统做法,试图 给阳光一把梳子,给微风一个过 道,在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的同 时有效地降低了能耗。
•
清砖的步行道
•
鹅 卵 石 铺 砌 的 园 路
•
栽 种 植 物 的 石 台
总结
正是这些建筑表现手法,很容易唤起曾经 在民居生活过的人的心理共鸣。形成与传 统中式建筑形态近似而内在神似的的良好 效果,传统的中式建筑需要这样的提升、 进化和嫁接。 在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新浪房产 联合推出的“评选中国最美丽的100个楼盘 活动”中,万科第五园也在其中。深圳万 科第五园虽是住宅小区,但不乏优秀的设 计理念,中西合璧而又处理自然。
• 万科.第五园项目名称由王受之教授所起,他是在受万科地产之 邀参观第五园项目地块时,依寻“岭南四园”的思路而联想出 这个名称的。 • 作为万科地产常年义务策略顾问,他参与了万科俊园、四季花 城、万科城的定位和推广。他在讲述创作本书的心路历程时, 不只一次强烈地表达了一个旅居海外华人的中国心。他认为, 中国人离开中国越久、越远,对国家的感情越深厚,这是因为 中国的传的文化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实事求是地说,第五园不是一个常规项目,而是一个个性化很 强的产品,是深圳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式建筑,也就是说喜 欢的人会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会特别不喜欢,文化是具有杀 伤力的。
第五园与徽派建筑的艺术融合
第五园
• 徽派建筑典型的黛瓦、粉 壁、马头墙被完美运用。
宏村
第五园
西递
• 建筑与水体的相互融合。
源于传统高于传统。
• 不可窥视镂空墙、 通而不透的屏风使景 观有一种含蓄美。
设计风格
小区规划、建筑、景观的方案设计由北京市建筑 设计研究院、北京泊岸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担 纲。在设计理念上大胆创新,尝试将中式传统居 住理念的精华,糅合现代建筑的简约,庭院别墅 是第五园最为高端的产品形态,原创现代中式建 筑的诗情画韵。 中式建筑的精髓 “墙”“院”“村”“素”“冷”“幽”六字箴 言在这里被演绎得最为淋漓尽致和最具生活意境。 通过瓦屋面、石材墙面、村落空间的运用,创造 乡村田园风格,人车分流更彻底,极力倡导对中 式居住生活方式的理性回归。
3、 色彩
• 在色彩上,采用素雅、朴实 的颜色,穿插少许亮色,使 整个社区给人一种古朴、典 雅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觉, 特别渲染“素”的意味。白 色、灰色传达了非常民俗的 中国气质,而同时它们又是 很纯粹的现代主义的色彩语 汇,因此中国传统美学与西 方现上,“第五园”也突出了传统和现代两方面 的要素。青石、砖瓦、木料与水泥、玻璃、钢等现代建筑材料 并存,实现了传统的再造。
5、 特别强调的细节
• 白墙青顶,高墙窄巷; 户门的“门洞”效果; 前庭、中天井、 后院; 退台、地下室; 天窗、镂空花窗; 竹……
——场地分区
村落式规划:一个 大村由四个小村构 成。整个社区,是 由边界清晰的、不 同形式的住宅所组 成的一个大的“村 落”。联排住宅形 成了两个方向略有 不同的主要村落。 情景洋房和多层住 宅分别形成了不同
1.建筑
• 在建筑单体设计中,设计师突出于中式民居的庭、院、门的塑 造,采用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如安徽的马头墙、北京四 合院的垂花门、云南的“一颗印”、广东的“镬斗屋”、江南 的“四水归堂”天井院……再仔细推敲,进行重新组合和构置, 通过寻找空间的对比和共性,在碰撞中寻求一种共鸣,从而形 成一种打破时间、空间维度限制的全新建筑环境。
2.园林
• 在环境设计的细节处理中, 努力营造“幽”的氛围。在 “第五园”的步行系统中, 乔灌木配置突出其纳凉作用, 而富于广东特色的旅人蕉和 芭蕉等植物则点缀其间,体 现着浓郁的热带风情;实墙 前、花窗后、小路旁、拐角 处等部位,都设计种植竹丛 或竹林,使整个社区环境在 窄巷深巷、高墙小院的映衬 下更显得神色与悠远。
• 位于社区紧邻城市干道的商 业街和社区图书馆与住宅区 之间以池塘相隔,小桥相连, 互为景观。其内部空间也特 别强调了各种开敞、半开敞、 下沉的院落和连廊组合,形 成丰富而使人流连的"村口" 场所。
在住宅单体上,种种院落形式无不着力体现中国传统民居当中那 种"内向"型的空间,提供了一方自得其乐的小天地。
•
谢谢观赏!
景观轴线
院落二 院落一
院落三
的
区域。
——绿化分析
1、景观在这个住宅
区里即为
边界
2、在整体感较强的 村落里可作为
空间定向
公共绿地 组团绿地 防护绿地 界面绿地 绿化渗透
3、景观的
渗透
4、衬托
“幽”
——核心绿化
景观设计中既有传 统江南园林里的手 法也有很多现代元 素
——幽静的庭院
传统建筑在庭院的营造上, 竹子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竹子应种的多而不揽、恰得 其所,如实墙前,花窗后, 小路旁,拐角处等“要害” 部位。 富于广东特色的旅人蕉和 芭蕉等植物点缀其间,体 现着浓郁的热带风情,使 整个社区环境在窄巷深巷、 高墙小院的映衬下更显得 深邃与幽远。
万科第五园
调研报告
背景资料
万科第五园,位于 深圳龙岗区坂雪片 区。第五园总建筑 面积约63万平方米, 占地50万平方米, 计划共分9期开发 完毕,包括别墅、 叠院及高层产品。
• 万科· 第五园位于深圳北部坂雪岗片区 的南部片区,该片区也是坂雪岗片区 内最大的居住片区(片区整体规划居 住面积为80万平方米)。随着四季花 城的成熟、万科城项目的全面启动, 坂雪岗片区已经成为全城关注的焦点。 同时,该片区又位于龙华、坂雪岗和 观澜组成的深圳城市中部生活服务发 展轴线上,该轴线被定位为深圳特区 居住、生活配套与第三产业的拓展区 域,也被定位为深圳特区外住宅产业 最具发展潜力区域。 • 该项目在整体规划设计上,通过对中 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了现代手法的演 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传统人文,自 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与探索, 整个项目给人以一种古朴,典雅又不 失现代的亲和感。
在景观设计上,以层次分明的多重“庭院空间”为精 髓,简约洗练的现代设计语言, 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造 园的隔、抑、曲手法,创造出一个有“起、承、转、 合”的完整而富有变化的空间序列。灰色系为基调的 硬质铺装为第五园提供最宁静、幽雅的底图,别具一 格的园林小品及建筑物本身,将中国的人文精神与现 代人的生活需求有机结合,全方位塑造社区文化和人 居环境,达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
总体概况
小区主入口位于雅园路南侧,联排别墅、情景洋房、多层住宅依次呈放射状 布置。小区路网结构平直顺畅,建筑排布合理有序。从联排住宅构成的小院 落到多层住宅构成的围合,整个小区组团结构明晰,不同类型的住宅通过环 境与道路自然联系在一起,有变化、有统一。小区停车采用地面停车与半地 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