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法规标准适用性评价表

法律法规标准适用性评价表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贵厂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设施“三同时”;劳保用品管理;工伤保险;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适合
31
《浙江省消防条例》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0.9.1
第三、五、六、十三、十四、十七、二十、二十七条
2002.5.1
第二、四、九、十二条、十七至十九条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类;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的职责;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内容;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适合
25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2012年修订)》公安部令第121号
2012.11.1
第三、四、三十一、四十一、四十四条
火灾事故调查的任务是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依法对火灾事故作出处理,总结火灾教训。火灾事故调查应当坚持及时、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火灾事故的认定。
适合
15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9号
2012.6.1
第三、四条、七至十条、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九条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岗前、在岗、离岗健康检查。
适合
16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第51号
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适合
8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
2004.12.1
第六至九条、第十一条
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用人订立劳动合同;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
适合
9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来自财企[2012]16号适合
18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
2010.7.1
第二至五条、九、十九、二十一条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适合
19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第36号
2011.2.1
第三、四、七至九条、十一至十三条、十八、二十二至二十四条
适合
14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
2012.6.1
第三、四、八、九条、十二至十九条、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三十四条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处置与报告制度。
适合
1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
2008.2.1
第三、四条、七至十一条、十三、十四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排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隐患治理措施计划。
适合
1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
2009.5.1
适合
36
《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
1993.3.1
全文
企业应设置相应的消防安全标志和警示标志。
适合
37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1996.2.1
第5.1、5.3、5.4、5.9、5.10、5.12~5.14、6.1~6.3、6.10、6.11条
消防标志设置原则;“紧急出口”标志与“疏散通道方向”标志联合设置,箭头必须指向通往紧急出口的方向。“紧急出口”标志宜设置在通道两侧不急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应大于1m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型走道的尽头离标志的距离不应大于10m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安全专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竣工验收。
适合
20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技术总局令第140号
2011.7.1
第二、十、十一、十五、十七条、二十至二十二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2年复审一次;跨地区从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可以向从业所在地的发证部门申请复审。
2012.6.1
第三、九、十六条、二十三至二十五条、二十八至三十条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适合
17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7号
2009.11.1
第三、五、七、八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遇到的危害。
适合
6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2009.5.1
第二条、二十三至二十八条、三十一、三十八、三十九条、六十一至六十四条、九十九条
特种设备定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登记;定期检测;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
适合
7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修订)国务院令第586号
2011.1.1
第四、十条、十四至十八条、三十、三十三条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劳动防护用品;健康检查;特种作业资格;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制度。
适合
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2007.6.1
第三、四、九条、十三至十六条、二十五、三十条
事故等级;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适合
26
《工伤认定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
2011.1.1
第三、六、八、十二、十三条
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适合
27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第五、七至十条、二十二、二十六、二十七条
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
适合
13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23号
2009.9.1
第四、八至十六条、十八、十九至二十一条、二十五至二十八条、三十、三十八、三十九条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警示标志;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职业危害告知。
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规范。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防范技能,杜绝“三违”。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现场作业条件。
适合
29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
第四至十条
适合
39
《公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2007
第八、十、十一、十四、二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七、三十六条
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平均逐月提取;安全费用使用规定;安全费用台账;安全投入管理制度。
适合
10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号
2005.9.1
第三、四条、八至十条、十四至十九条、四十一条
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报关、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适合
3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010.8.1
第4.4、5.1~5.3、6.1~6.3、6.5、7.1、7.2、8条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设置自动报警或检测装置。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露报警装置。
2009.5.1
第二、五、十六、十九、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九、四十一条
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职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通畅;居住场所安全;防火防爆要求。
适合
4
《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
1995.1.1
第3、四、八、十五、十七、十九条、二十五、五十六、三十六、四十条、五十三至五十六条、五十八、六十五、七十、七十三条
适合
2
《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修订)》主席令第52号
三至七条、十五、十六、十八条、二十一至三十条、三十三至三十七条、四十条
工伤保险;职业病防治;职业病档案;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适合
3
《消防法(2008年修订)》主席令第6号
适合
23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4号
2012.3.1
第十九、二十、二十八条
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所需经费;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的考核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