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信息化利弊分析

企业信息化利弊分析

11级5班于彬专业导读第二次作业企业信息化利弊分析人类社会正逐步由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知识和信息的有效管理已日益紧迫,可以说企业管理正进入新的理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局面的出现,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仅靠价格、质量、产品和服务已无法赢得竞争优势。

只有横下一条心,在企业管理方面多下工夫,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模理念,向管理变革要效益,才有望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正是中国企业顺应历史潮流,走向世界市场的必然趋势。

企业信息化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便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的优点:1、规范管理,优化流程;2、财务业务一体化;3、集成系统,平台化管理。

1)流程优化、一体化、标准化;2)提高执行力及其管理效率;3)过程透明、公正;4)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竞争力。

信息化对于企业很重要,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更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在市场上竞争了。

信息化的主要作用表现为:规范企业管理、理顺管理流程、强化执行体系;使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可显性化、可控化,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能力,信息化手段与管理目标相结合,成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推进器。

利用ERP系统实施内控,其优势在于:(一)利用ERP系统可全业务范围实施内控ERP系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全业务范围的集成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资产、项目、生产维护、采购、物料、人力资源等等,达成了高效化的经营。

ERP系统是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实施内控的平台,其控制范围与颁布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控制范围基本一致。

利用ERP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实现对人、财、物的全面控制,从而避免了企业要利用多个平台才能实施内控的不足。

(二)利用ERP系统可全业务过程实施内控ERP系统还是一个业务全过程控制的平台。

业务发生前,预算控制将企业的整体目标中分解为具体的控制项目和明确的控制标准,并落实到相应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授权控制,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个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以及对信息的查询范围。

系统将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

业务发生时,业务操作控制自动拒绝不符合规范的操作步骤,并将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目标的业务操作进行否决或提请授权机构决策。

业务发生后,数据分析控制可自动核对内部外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是否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并把异常情况及时提交给相关的监控部门,可定期将企业的实际绩效与计划目标相比较,分析各项具体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其变动趋势是否符合要求;风险评估控制可定期搜集相关数据,根据风险模型,评价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三)利用ERP系统可以弥补人工控制的缺陷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传输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软件系统实施控制,可以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做到一丝不苟、铁面无私。

同时,由于系统能够留下每次操作的痕迹,借此还可以对内控管理人员实施再监督。

(四)利用ERP系统实施内控高效快捷ERP系统构建的统一的平台,为内控数据的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统一的操作流程和量化的控制目标,让管理人员在控制点上判断客观直接,可操作性加强。

整个操作流程公开公平,有错误或舞弊也能一目了然,并有据可查。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业绩。

从根本上说,这决定于企业的素质。

另一方面,企业的素质好坏会通过企业的业绩表现出来。

这两者互相联系互为表里。

在不同的时代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内容。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企业的素质更多地是看信息和知识的运用程度、创新能力、无形资产的价值、供货速度、服务质量以及用户满意程度等等。

企业的业绩除了利润以外,还要看市场占有份额、对社会的贡献与积极影响等等。

如果企业素质与企业业绩得不到提升,企业信息化就失去了意义。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业务信息化,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

企业管理服务于企业业务,企业业务的进展则取决于企业管理的好坏。

现代企业穿梭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没有一个好信息系统作为指引的话,就会徘徊于这些信息,最终淹没在这些信息中。

如果企业能够引入创新的知识,将其运用于整个企业的运作之中,满足未来竞争需要。

这就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所有的企业都引入信息系统之后,这种知识创新的因素仍然存在,企业不可能是由0:0转换为1:1,一定会在知识创新以及管理科学的层面上有所区别。

保持企业信息化优势的建议(1)在观念上,要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看成一个管理项目,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项目。

(2)加强信息系统的前期评估与选型工作。

(3)提高员工的信息技能和组织文化认识。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信息化成功案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财险,下同)由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发起设立,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非寿险公司,已有55年历史。

主要产品包括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等,共有分支机构4000多家,分为总公司、省级分公司、城市分公司、地市分公司和区县支公司四层结构。

目前全系统共有信息技术人员1200多人。

近几年,随着公司的改革与发展,公司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一信息技术建设五年规划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的信息技术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由于国内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也无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多是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在不足。

于是2001年,公司与IBM携手制定了中国人保信息技术发展五年规划,这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的制定结合了公司当时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与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吸引了他们很多的建议、想法,同时参考了国际上许多金融企业成功的案例。

二信息化建设情况信息技术五年规划制定以后,信息技术部便以此为参照,目标是建设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

信息化整体思路:1、数据模型标准化,应用平台统一化;2、业务数据逐步集中储存,业务系统逐步集中处理;3、分析产生的数据,为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4、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多渠道的客户访问服务。

(一)基础平台建设从2001年开始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至今一共制定了5个基础标准和8项规范性文件,并于2003年上半年通过专家鉴定,在全系统推广,从而为业务及信息系统提供规范基础,该标准还成为保监会制定行业标准的重要参考。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核心应用——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涵盖了财产保险、保证保险、船舶险、农业险、车险、意外险等总公司和地方公司开办的业务险种,并在全国所有网点进行推广,实现了保险业务规范化和统一化,建立全国业务处理的共用平台。

(二)进行数据分析为业务经营与管理决策服务为了更好地为业务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公司进行了相关系统的建设。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综合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采用了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了对数据的多角度联机分析处理;建设了通用统计系统,对业务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生成月报、季报等各种分析报表;开发了95518和CRM系统,支持多种查询业务赔案管理业务,提供投诉。

反馈。

咨询等日常管理业务;进行了IAA(保险应用框架)项目在省分公司的试点,构建了新的业务流程,为公司而业务流程再造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开发了远程审计系统预警系统,加速了风险控制;在全系统内实施了OA系统,实现了公司公文流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正在建设人力资源业绩评估体系,以配合公司股改后需要,强化人员管理和绩效考核。

通过以上系统的建设实施,极大地增强信息技术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支持力度,有效的促使公司业务经营与管理决策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三)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为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和信息安全的需要,进行了未来网络的详细设计,在全系统范围内构建了三级网络,并提供了较大的宽带和骨干线路的备份。

俗话说“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为此,制定了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实施了安全管理机制,在全系统内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网管、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管系统,并建立了灾难恢复计划。

在上海建设了异地灾备中心。

三信息化建设成就回顾几年以来公司信息化建设历程,已基本建成全险种。

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并在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斐然。

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是科学合理的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并建立了标准化体系,搭建了统一的应用平台,然后将数据和业务处理逐步集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决策服务。

与此同时,进行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为信息之路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指导思想的科学合理性与信息化建设者们的苦干实干相结合,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得到广泛好评。

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于2003年9月提名参加了CHP(j计算机荣誉组织)“计算机荣誉奖”的评选,此奖项评选由IDG集团组织,全球上百家顶级IT 公司总裁当评委,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有IT“奥斯卡”之称。

2004年4月,该系统已经获得本年度“计算机世界荣誉奖”21世纪贡献大奖提名奖。

这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家保险企业获奖,也是继招商银行去年获奖后,我国第二就爱以及本年度唯一一家爱在该奖项的“金融、保险及地产领域”获此殊荣的国内企业。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弊端首先,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全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由于没有统筹规划,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形成了很多在权力保护下的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修订时,如何精确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普遍缺少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其次,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领导者错位,IT应用方案和企业业务需求之间逻辑错位。

过去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程是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主导下进行的,而不是经济专家或管理专家主导,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往往从技术的视角去关注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较少聚焦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和组织战略目标的互动上,较少考虑信息技术如何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避免风险,如何创造新的业务和市场,和管理层沟通缺少通用的语言(非IT专业术语),因而不可避免地和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目的脱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