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考试资料创业是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中的一种,他是不同于任何职业的职业决策自由、支配时间自由。
研究创业行为和结果有3条定律:1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与大学力度的考试成绩不是正相关的。
2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与学历也不是正相关的。
3创业的低成功率说明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皮格马利翁效应MBTI性格测试主要观点:1、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做自己擅长的工作。
扬长避短。
例、在美国花旗银行已谋得职位的同事的孩子。
2、把本专业学好,尽可能再学习一些知识技能,搭建多个交点,多创造机会。
在瑞士留学的一个孩子,学艺术设计专业,又学一门西班牙语.3、对公务员的理解和看法.发展的局限、工作的平淡等。
例:一位迷茫的办公室科员。
4、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机构健全,服务人员素质要求,场地的标准,数据共享。
MBTI的基本观点:MBTI向我们揭示了性格类型的多样性和由此导致的不同个体之间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的差异性:性格类型深刻影响着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决策的动机、工作中的行事风格,乃至人际交往中的习惯与喜好情感主导者以富有人情味的方式考虑自己的决定对他人的影响,它们包括:内向+感觉+情感+知觉;内向+直觉+情感+知觉;外向+感觉+情感+判断;外向+直觉+情感+判断。
思维主导者一般很有逻辑性,善于分析,做决定非常有条理,它们包括:内向+直觉+思维+知觉;内向+感觉+思维+知觉;外向+感觉+思维+判断;外向+直觉+思维+判断。
直觉主导者是高度直觉型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隐藏的信息,它们包括:内向+直觉+思维+知觉;内向+直觉+情感+判断;外向+直觉+思维+知觉;外向+直觉+情感+知觉感觉主导者相信事实和具体情况胜于其他任何方面,它们包括:内向+感觉+思维+判断;内向+感觉+情感+判断;外向+感觉+思维+知觉;外向+感觉+情感+知觉生涯就是我们每个人有限的全部人生旅程。
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对生涯一词有如下定义:生涯(Career)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有目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
美国职业理论专家舒伯(Super DE)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的角色的整个过程,由时间(个人生命的时程)、广度(扮演角色的多少)、深度(角色投入程度)3个方面构成。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让大学生从当下的经验出发,建构生涯规划的知识与能力。
着眼于一生,成长与当下。
自我认知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兴趣岛测试网上测评系统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沟通的能力当众演说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智商与情商逆境商角色的塑造舒伯的生涯彩虹图一个人能活多久代表你生命的长度,一生中扮演多少个人生角色代表你生命的宽度,每个角色扮演的如何代表你生命的深度,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冰山理论人的意识层面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自己有意识的和被别人看到的只有露出水面的显性素质,只有八分之一,其余的八分之七隐性素质都浸在水下,经过锻炼及开发隐性部分能从相依是发掘,从而凸显出来。
哈维赫斯特(1973)个体在每一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下一个定义更好理解: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生物社会生命周期:生物社会生命周期是从生理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人的发展,其特征为单向性和不可逆转性,这是我们在生涯阶段中随时会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从而进一步体现了积极主动开发、管理生涯的意义。
一个人的生物社会生命周期,包含两个方面的生命内容,或者说取决于两大因素:1)、人体所发生的生物性变化。
(2)、与年龄相关的预期的社会文化准则。
美国学者埃德加·施恩对生物社会生命周期的主要任务和导致这些任务的发展问题给出了一个广义的描述:一、青少年至30岁伊始:面临的问题:1、进入成人的世界。
2、对各种成人角色做出暂时承诺。
3、发展个人自我意识,获得与自己的朋友亲密相处的能力。
4、变得更能辨别个人的各种关系。
5、建立个人自身的生活结构和方式特定任务:1、脱离原点家庭倾向(18~24岁)。
2、凭借同辈群体力量,获得支持而不是一味依赖。
3、做出有效的教育与职业选择。
4、不靠父母支持或个人原有的住房条件,建立自己的住房和家庭。
5、学会与配偶相处。
6、确立新的个人和群体成员资格和社会承诺。
7、发展未来的一种自我图像,一个个人的“梦”。
8、寻找良师,吸取他们身上有益的东西。
9、克服“全知全能”、“自信早期选择不可改变和唯一有效”的感情。
二、20几岁到30多岁(过渡):面临的问题:1、应付30岁的过渡,不论对个人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2、第一次进行重估的时期,面临“我是自己所要成为的那种人吗?”和“我对生活有什么要求?”的问题。
3、第一次认识到人终有一死。
特定任务:1、复查个人在职业、婚姻、子女和社会参与方面的全部暂时性承诺。
2、开始做出更多属于最终选择的决定,这些选择将导致长期持久的成人承诺。
3、如果必要,选择方向上会有重要变化三、30岁:面临问题:1、“而立之人”——扩展、深化和稳定个人承诺。
2、承认“时间有限”的事实。
3、从个人的幻想中成熟起来。
4、从观念和感情上为40岁作准备。
特定任务:1、安常处顺,立足于成人世界;承认自己的职业和一生——或者加倍努力工作“上得去”,或者放弃部分梦想,满足于安全。
2、承认个人婚姻,以一种现实评估取代20岁时的理想图像;管理家庭和职业要求之间的潜在冲突;让配偶接受自己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3、处理家庭与工作之间的潜在冲突,继续参与社团和朋友活动。
4、学会承认父母实际是怎么回事——开始感到应为个人的灾难、命运和个性负责;学会承认子女实际是怎么回事。
5、结束与良师的关系——渐渐清醒起来,中止非现实的交往,代之以自身的价值观,开始为自己成为一名良师做准备。
四、30岁到40岁伊始(中年过渡和危机):面临的问题:1、面临个人梦想和现实成就的不一致——青春期冲突复活。
2、认识到体力下降的征兆,接受“衰老”;更强烈认识到终归一死。
特定任务:1、复查和承认个人梦想的要素、实际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更能意识到自我和他人是更好的未来选择的依据。
2、做出新的选择——或接受和寻找工作、家庭和自我的新意义,或更新的方向前进。
五、40岁到50岁:面临的问题:1、一个重估和潜在烦恼的时期,但是,如果对策适当,也是发现幸福和内心平静的时期。
2、查找个人自身的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取得的一种更稳定的整合和生活结构,摆脱以往的角色模式或一致压力。
3、一个时期的封闭之后,向世界重新开放自我。
4、开始懂得子女已经成人,承认他们的成人角色。
5、父母角色完成以后,确立与配偶的亲密模式;或解散家庭,开始新的生活模式。
6、与下属和其他人有更好多的交往。
特定任务:1、增强自主意识和自愿承诺,这是一种个人自己做出选择的意识。
2、应付明显的抑郁,承认抑郁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木已成舟”。
3、承认生命只有一次。
4、做出职业的最终决策——继续往上爬、讲求安稳,或重新选择职业。
5、成为一名良师——给人以监护、教诲和支持。
6、应付空巢综合症——帮助配偶适应父母角色的消失,向其他角色过渡。
7、应付能力丧失的恐惧和“崭露头角”的年轻人竞争。
8、适应年纪大、有所依赖和父母的去世。
9、开发自我发展的具体计划,使这样的发展与职业、家庭需要相平衡。
六、50岁到退休:面临的问题:1、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对“时光飞逝”惴惴不安,身体衰退。
2、一个成熟、宽厚,珍视配偶、子女和朋友的时期。
3、最终承认自己的本来面貌,不会为自己的问题而责怪父母。
4、复查个人的工作生活核对世界的贡献。
5、日益关心广泛的社会和社区问题,专业化丧失,智慧增长。
特定任务:1、由于没有兴趣建立新的交往和友谊,保证个人处在与现有朋友的交往中。
2、适应社交能力的总衰退,沉浸在自我和新建立的生活模式中。
3、使生活更简单、更舒适——避免感情负担。
4、与子女建立成人关系,礼尚往来。
5、学会做长辈。
七、60岁到逝世:面临的问题:1、应付退休。
2、体力、脑力和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一个过渡和不确定的时期。
3、应付健康和精力的下降及出现的内在偏见。
4、适应配偶的逝世。
5、适应对子女、朋友和机构的依赖。
6、为自己的逝世做准备。
特定任务:1、适应简化的地位和工作角色。
2、接受退休和简化的角色终究反映了个人简化的精力和动机的事实。
3、根据身体和健康条件,学会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
4、适应日益内向和与外界沟通简化的情况。
5、适应一种简化的生活标准,应付新的财务问题。
6、通过多运用判断、谋略和积累的经验,学会弥补速度和体力的丧失。
7、为去世做好准备——拟定和审核遗嘱,决定丧葬安排。
8、息事宁人——取得某种合一意识,避免失望。
9、优雅静穆地离开人世。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何人完成一定活动联系在一起,人的能力实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
表达、沟通、交际、绘画、体育、演唱、表演、写作、计算等等能力水平上的差异:聪明、笨、中等能力表现早晚差异:早熟、晚成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遗传优势和不足,利用优势,克服或补偿不足。
环境因素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从遗传基因中所得到的潜在能力不同,但这种潜能开发到何种程度取决于环境。
实践活动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个性品质在实践活动中优良的个性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勤奋、谦虚和坚毅的性格都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大体来分,每个人共有八项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阅读、写作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
主持人、记者、律师教师、推销员等都具有突出的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能力。
科学家、工程师、统计人员、财会人员、电脑软件研发人员等都有很强的数理逻辑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