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二首《春晓》

古诗二首《春晓》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规范的书写。
2、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五、品
配乐朗诵
体会意境
这首诗短短的二十个字,其中有鸟语、有花香,这么美丽的景色,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读好,现在,老师也给你配上音乐,自己练习读一读,好吗?
同学试读,这么美的图画,读的美一点,配乐读。尝试背诵
①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
②指名背诵。
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内容项目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得分
识字写字
2
3
5
朗读背诵
3
5
2
情感体会
3
5
2
课题名称
古诗二首《春晓》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一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吴春艳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春晓》被编排在北京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单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篇即兴之作。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无穷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如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又悠远深厚。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里,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这些,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无不流露着诗人喜春爱春的感情,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清泉,晶莹透澈,读之如饮美酒不觉自醉。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词、学句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词句为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1、合作法:
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
2、体验法:
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owerPoint,增强直观性,趣味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九、教学流程图
一、导:
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二、解:
略解题意,简介作者。
三、读:
出示古诗,认读生字。
四、悟:
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五、品
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六、观、画结合,陶冶情操
十、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程基本结束时,指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
学生自评表
7、讲述古人“击掌而歌,踏足而歌,手舞足蹈”的典故,鼓励学生试着模仿。强调“晓、鸟、少”是韵脚,要适当延长,整首诗语速应较慢。
8、游戏:帮拼音宝宝回家。
(同学们的抽屉里放好生字的拼音和生字卡片,请对号入座。)
学生自读,找出生字
听准字音
学生依据课后拼音自主认读生字
鸟风雨声多
同桌之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认字的情况。
(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
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对于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学习古诗词,重在读,读中“解”。由于这是课堂难点,所以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借助图片理解诗意较为容易一些。
创设情境、诗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
1、播放音乐《春晓》
2、张贴挂图
导语:同学们,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来了。你们看:草儿青了,树儿(绿了),花儿(红了);你们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蜜蜂(在嗡嗡地闹着)……用鼻子闻闻,到处都是花香;用手摸摸,小河的水(已经解冻)。多么迷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你们喜欢春天吗?
和你们一样,从古到今,许多诗人都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我们同学能背上几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于这首古诗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诵了。诗的内容和意境,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做简单讲解。关于识字写字,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多种识字方法,规范学生书写,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观、画结合,陶冶情操
1.展示春景,请你欣赏。
2.学生作画《春晓图》
欣赏
绘画
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既加深了对古诗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欢快愉悦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七、作业
1、把《春晓》有感情的背诵给家人听。
2、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巩固记忆
拓展积累
八、板书设计
春晓(鸟风雨声多)
学生介绍自己识字记字的方法。
同桌互读,
纠正字音。
指名读
学生根据韵律击掌踏足朗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学生试读
全班齐读
男女对读
游戏
学会生字新词,加强语基的积累。掌握识字的方法,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识字认字的能力。
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多种方式的朗读是为了让学生“会读”。
春晓是春天的早晨.这首诗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美丽的景色。
唐朝大诗人孟浩然。
设计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全诗。
了解作者,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
三、读:
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孟浩然是怎样写春天早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出示诗歌。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圈起来,一会想办法解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春晓>>。(揭示课题)
学生们倾听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动人的美景,边听边填词,感受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
(喜欢……)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古诗积累的本领。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初步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1、读书法: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
2、创设情境法:
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法
巩固识字效果
四、悟:
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结合插图,倾听配乐朗诵。
2、你从古诗中听出了什么?(或者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指导:第一句诗中抓住“春眠”、“不觉”
第二句诗中抓住“闻啼鸟”
第三四句抓住“花落知”还是“知花落”等词语进行讲解
3、结合着这幅图来说诗意。
看插图,听朗诵
学生自主交流
观察书上的插图,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听准字音。
3、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那是因为老师结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不信你也来试一试?
4、你又新交了哪些朋友呢?快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5、这么好的朋友,见面可要认识啊,你怎么记住它呢?(规范书写)
(强调“声、知、少”都是翘舌音。)
6、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就再来秀秀自己诵诗的本领吧。
揭示课题
二、解:
略解题意,简介作者。
过渡语:春晓是什么意思呢?
1、春是什么?
2、“晓”这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啊?可不容易理解,谁能根据这个字的组成猜一猜呢?
(教师提示晓的偏旁。晓:日字旁,日出而晓。)
3、那么诗题《春晓》又怎么理解呀?
4、它是谁写的呢?
5、简介:孟浩然
春天。
根据字形理解“晓”这个字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