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创新实践课程之
产品创意设计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报告提交时间:2013年11月15日
多功能家用茶几
1 项目目的与要求
1.1目的:更好的利用公寓空间和增添公寓的和谐氛围.
2 设计与制作方案
2.1 设计:
在茶几的内部加入可移动的隔层和小箱以及书架来充分利用茶几内部空间.设计出一款简约大方的多功能茶几,为公寓空间增添色彩和活力。
2.1.2制作方案
(1)收集资料:确定了我们这组的设计后,回到寝室首先就开始在网上寻找资料,把资料大致的归纳了一下,然后就小组成员每人根据自身的想法和感触,提出一个创新产品的概想和设计理念。
最后通过讨论,确定了我们最终的产品——多功能茶几。
(2)制作工具:小刀,双面胶,胶带以及刻度尺。
起初想的是用502胶,但是想到我们以前一同学也用KT板做模型,就用了502胶,但是意想不到是502胶对KT板具有腐蚀性,所以我们放弃了502胶。
而是选用了粘贴性不是很强的双面胶,双面胶不仅不会腐蚀KT板而且可以粘得很牢固。
(3)材料:KT板.起初本来我们这组选的是木板的,但是木板的成本很高,而且在学校找不到合适的工具去把木板切成我们规划中的部件,接着又想用竹子做,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后如果用竹子做的话,茶几的便面就是凹凸不平。
所以偶们这组放弃了木板和竹片来做茶几的想法。
最后就选择了KT板。
KT板主要是易于切割和粘贴,而且质地较轻,环保时尚。
3 设计与制作过程
3.1 制作过程
3.1.2制作过程
(1)用铅笔把茶几的三视图画了出来。
由于以前学过工程制图,想把脑中想的实物样子做出来我们就大致的把脑中所想的茶几就用铅笔画了他的三视图,这样的话我们想在做茶几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我们所需要的部件是好多部分,它的内部是如何构成的。
在做成了以后,是否可以在内部再修改一些什么样的。
(2)根据三视图用小刀和刻度尺裁出茶几所需的各个部件。
起初,本来我们想做一个800×600×500mm 的一个茶几,开始在切割KT板时候,发现太大了,我们做的只是模型,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就是了,太大了,一是工作量增加了,二是有点浪费材料和胶带。
所以我们就按照原来的三分之二的比例开始切割,由于KT板做茶几这类似的模型它的硬度不行,所以我们打算把每个面都用双层的。
这样不仅增加了厚度也就增加了硬度,而且更容易张贴。
(3)根据三视图用双面胶把各个部位依照空间顺序粘贴。
开始粘贴时,我们先把两底面和侧面以及划分
左右空间的隔条都用双面胶粘贴了起来,我们开始把侧面往底面粘贴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稳定性不好,所以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就是为了调节它的稳定性,我们在侧面以外加了一个用KT板做的柱条,这样稳定性就增加了不少。
在把所有的部件粘贴完以后,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貌似有一边的空间似乎有点大,所以就想到了可移动的小柜子,所谓可移动,那么说明这小柜子还有其他的用处,不用时它就是一个储物柜。
当然,必要时它可以当做一个小凳子。
所以就按照这样的想法,我们把这茶几的模型粘贴了出来。
模型完成以后就开始为这个模型开始拍照,在拍照的过程中有同学就想到如果再在茶几模型中添加一些可移动的隔板会不会是更加具有可观性。
就这一想法提出来后,我们这组成员就在原有的三视图上画了起来,每个人在脑海中构思了一哈,然后在一起分析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和可适性。
觉得都还可以,但是有一点就是,把茶几整体复杂化了,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
因为这可旋转的隔板浪费了空间。
既然可以旋转,那么上面肯定是无法放置一些东西,反而就浪费了空间。
所以我们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继续我们作品的拍照。
把茶几的每个部位以及空间都拍摄了下来,这样让看者更易看清茶几的全貌。
4 结果与讨论
按照与小组成员所定的设计方案,我们这小组做出了多功能家用茶几的模型。
模型虽比不上实物,但是可以联想的到这个多功能茶几在公寓中可以增添许多优雅之气。
当然在模型完成后,我们也具体的总结了一下这个多功能茶几的优点:一是的确比以往的茶几所占空间比较小,二是完全利用了茶几内部的空间,三是他的多功能性。
就以上3个优点就主要说说它的多功能性:一是加了可移动的隔板后,就是拿东西的时候就不必绕过去拿。
二是在它的内部添置了一个小箱子,主要用来放置一些小工具什么的。
而且可以移动出来当小凳子坐。
三是在空间内部专门设置了一个书架,这样看书的时候就不必为了找书而去找书,就在茶几内部书架上拿就是了。
经过产品创意设计这堂课,让我们认识到创新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来自不同专业班级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团队,在团队分工和合作中,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以及团队意识。
在不断克服产品设计、创新实践、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困难之后,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也是一个扩音器,把微吟变成呐喊,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
刘邦成就了帝业,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
历史会理智地告诉你,什么叫一人之智不敌万人之智,什么叫历史不因个人而改变,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没错。
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伟业积累在一个个看似渺小的个体上。
所以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开展了这样有意义的一堂课。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和快乐,给大家都留下了难忘而快乐的回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