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
分布、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园林绿化) • 3. 规划编制阶段
规划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 规划对策(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工程措 施、绿地系统规划、生态与环境管理措施) • 4. 评审公布阶段 • 5. 实施阶段
城 市 生 态 规 划 工 作 程 序 框 图
生态规划图件种类及用途
第六章 城市专项规划
第一节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二节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第三节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 第五节 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
一、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二、城市生态规划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范围 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 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 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在逐渐演变,从基本的物质、 能量和空间需求,到丰富的精神、信息和时间需求; 从崇尚多样化的人工环境,到追求大自然的田园风光。
3.还原(净化)功能
(1)自然净化功能 • 水体自净:污染物质的浓度在水体中自然降解的现象。 • 大气扩散: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地面或在空气中扩散。 • 绿地净化:城市绿地滞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向大气补
城市生态规划是在上位区域生态规划指导下开展的市 域生态系统发展规划,包括生态概念规划、生态工程规划 及生态管理规划。
(二)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联系
城市规划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 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 及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城市 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重点强调规划区域 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 并对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进行合理设计,强调城市物质空 间、景观的规划。
近年来,人们对绿地系统的认识已从过去把园林绿化 当作单纯供游览观赏和作为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点缀的性质, 向着城乡一体化、走大环境绿化建设的方向转化,向着综 合利用各类资源植物的方向转化。
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依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目标,制 定对水、土地资源、大气、动植物物种资源、矿产资 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该系统在满足居民的生产、 生活、游憩、交通等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特征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 基本功能,和自然生态系统类似,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 生产功能、能量流动功能、物质循环功能和信息传递等 功能。
1.生产功能
为社会提供物资和信息产品。特点是: • (1)空间利用率高,能流、物流高强度、高密集;系
7、保护多样性原则
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对自然系统和景观的破坏;保护 城市中的动、植物区系;为自然保护区预留足够的土地; 保留大的尚未分割的开敞空间。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内容 (三)城市生态建设 (四)案例分析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
• 1. 规划准备阶段(规划部门、环保部门、政府主管部门) • 2. 生态要素调查(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口
(2)生态适宜度
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 度(生态因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是土 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1)评价指标体系 (2)规划目标和年度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2)规划目标和年度
确定生态规划的总目标、近远目标和年 度,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人为主体的消费者数量巨 大,形成倒金字塔结构。在一些城市中,人类现存量 (消费)已远大于植物现存量(生产)。
3. 不完全性和开放式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其他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 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 人为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 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中分解。
5、生态平衡原则
搞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大气环境、人口容量、经济 发展水平、园林绿地系统等各要素的综合平衡;合理规划 城市人口、资源和环境,安排产业结构和布局、城市园林 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以及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努力创 造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
6、高效和谐原则
将人类居住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 使其内部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的传递形成一个环环 相扣的网络,物质和能量得到多层分级利用,废物循环再 生,系统的功能、结构充分协调,系统能量的损失最小, 物质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高。
6.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根据人口规模,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提出人口 素质对策以及实施人口规划对策。
研究内容包括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 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等。
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城市产业结构的不同比例对环境质量有着很大的 影响。
8.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池 塘 水 生 生 态 系 统 结 构 示 意 图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结 构 示 意 图
一、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urban ecosystem)是以 人(居民)为核心,包括其他生物(动物、植 物、微生物等)和周围自然环境以及人工环境 相互作用的系统。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
城市生态规划(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是以生 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 学等多学科的手段来辨识、模拟和设计城市人工复合生态 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 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是促 进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充氧气等。 • 土地处理:进入土壤中的多数有机和无机物在一定程度上
经过足够的时间都可迁移转化。 (2)人工调节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城市“三废”
防治与控制;工业合理布局、设备更新改造、规划与管理 的手段等。
二、城市生态规划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联系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
• 1. 整体优化原则 • 2. 开拓理论原则 • 3. 协调共生原则 • 4. 区域分异原则 • 5. 生态平衡原则 • 6. 高效和谐原则 • 7. 保护多样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1. 整体优化原则
强调规划的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追求社 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努力创造一个“社会 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环境洁净”的人工复合生态系 统整体化。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从结构上理解,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 自然三个亚系统复合而成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各 个亚系统及其子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
社会生态亚系统以人口为中心;
•
经济生态亚系统以资源为核心;
•
自然生态亚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
社 会 经 济 自 然 复 合 生 态 系 统 示 意 图
共生是指正确利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互惠互利、 合作共存的关系,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 理布局。
4. 区域分异原则
在充分研究区域及城市生态要素功能现状、问题及发 展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要 求和城市现状布局,以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 利于环境容量的充分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 统一。
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综合考虑生态要素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及生态适宜度,划分不同类型的单元,提出工业、 生活、居住、对外交通、仓储、公共建筑、园林 绿化、游乐功能分区的综合划分以及大型生态工 程布局的方案。
城 市 分 区 模 式
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声污染控制规 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等。
1. 生态要素的评价
(1)生态调查 • 确定生态规划区范围 • 调查登记主要内容 (2)生态评价 • 生态过程分析 • 生态敏感性分析 • 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 •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城 市 生 态 评 价 的 一 般 程 序 图
2.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1)环境容量
指在人类生存不使自然生态受害的前提下,并在环境 质量标准的约束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 荷量,包括大气、水、土壤和绿地环境容量。
城市生态系统示意图
不 同 生 态 系 统 类 型 间 的 比 较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 1. 以人为主体 • 2. 生产小于消费 • 3. 不完全性的和开放式的生态系统 • 4. 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机能 • 5. 人类活动影响着人类自身
1.以人为主体
城市生态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人口的高度密集, 人在其中不仅是唯一的消费者,而且是整个系统 的营造者。
环境保护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 及固废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调控管理。
城市生态规划则强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 点,对规划区域内复合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因子和自 然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特征给予相当 的重视,在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上,提出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对策。
2. 开拓原则
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为依据,积 极创造新的生态理论,改善区域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 开拓空余生态位,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强化人为调 控未来生态变化趋势的能力,促进生态建设。
3. 协调共生原则
协调是指要保持城市、部门与子系统各层次、各 要素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有序和动态 平衡,保持城市生态规划与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