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清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易误辨析]1.原始文明时期,人们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生物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突出。

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原始文明时期,人口数量少,人们的生产活动规模较小,影响强度不大,环境问题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

2.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进步。

提示这种说法不正确的。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知识清单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1)需要转变的观念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

(2)意义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深刻的,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2.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2)市场行为: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应调整传统的商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需要。

(3)公众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应注重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3.发展绿色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4.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的历程。

拓展释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拓展释疑:循环经济(1)含义:(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①工业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即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②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以生态经济效益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任务清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情境探究[情境]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探究] 该观点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提示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素养凝练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原始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三个发展时期,各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都不同,具体分析如下:素养应用(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读某区域某历史时期景观图,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说出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及改历史时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

提示历史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征服自然。

任务清单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情境探究[情境] 关于鱼类的漫画。

由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

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报告警告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续下去,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鱼类和贝壳类中有90%会完全消失,大海将变得死气沉沉。

[探究] (1)图甲、图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2)针对图甲中老汉的做法,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怎样的政策?提示(1)图甲反映了过度捕捞,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由小孩的担心还可以看出这种做法也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图乙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2)部分海域的季节性休渔政策。

素养凝练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传统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区别(2)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三种行为3.“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环境保护,一旦出现了环境问题,又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2)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但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至今依然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污染源。

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更大的责任。

素养应用(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读图,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1)图甲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理由是什么?(2)读图乙,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3)在解决两幅漫画表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提示(1)共同性原则。

臭氧层破坏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只有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图乙中西欧人的态度,是出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巴西人的观点是维护本国的发展权;西欧人的背后是被砍伐后的树桩,却要求发展中国家为环境保护而付出牺牲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代价,这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3)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发达国家是世界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环境的污染者。

课堂小结核心要点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概念。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课堂学业达标下图为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反映的历史时期及所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B.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C.原始文明时期——崇拜自然D.生态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滑坡、泥石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人们将树木砍伐,种植庄稼,属于农业社会的产业活动,农业社会主要体现的人地关系是改造自然。

第2题,由图可知,人类活动破坏植被,获取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导致草原退化,加剧水土流失。

酸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所致,属于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

答案 1.B 2.A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

据此完成3~4题。

3.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解析第3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

第4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答案 3.D 4.A下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过程()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6.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A.罐头厂B.啤酒厂C.造纸厂D.养猪场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可以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没有达到零排放,且产生糖与动物饲料,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6题,图中的产品之一动物饲料没有被利用,因而可在该厂附近建设养猪场。

答案 5.B 6.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漫画:“断指”还是“成功”。

(1)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2)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还是“成功”》,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仍然可以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应用。

“断三指,留其两指”的发展,实际上忽略了其五指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答案(1)坐公交车出行;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2)不同意。

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下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完成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1.B 2.C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原始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存在环境问题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崇拜又依赖C.改造自然,造成生态破坏D.形成地理环境决定论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生态文明解析第3题,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既崇拜自然,又依赖自然。

第4题,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答案 3.B 4.C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