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8 学分: 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公共思想政治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掌握时代的脉搏,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主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
3、课程任务: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专题之伊朗核问题与世界秩序重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属于公共课;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伊朗核问题的解读,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中国改革开放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神圣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和伊朗核问题的来龙去脉;“理解”国际形势的复杂性;“掌握”历史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伊朗核问题的来龙去脉1、伊朗核问题的理论解读2、伊朗核问题的缘起第二节伊朗核问题对国际形势的影响1、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大国博弈2、伊朗核问题的启示第三节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1、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2、科学社会主义是化解当前国际危机的利器重点和难点:科学社会主义是化解当前国际危机的利器。
专题之关注民生:打造幸福乐园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对国家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的认知;帮助学生认识德行幸福、实体幸福、精神幸福、社会幸福的关联;培养学生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和感知幸福的主观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谐社会、国民幸福指数、德行幸福、实体幸福、精神幸福、社会幸福。
3、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学生认识我们国家关于幸福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和谐社会构建之关系。
4、本章共4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引言、幸福乐园的逝去、幸福乐园的追寻与幸福乐园的打造。
引言:以温家宝总理的一段话开始,阐明当前我们对民生问题的基本看法,国家对幸福问题的关注。
“幸福乐园的逝去”:讲述当前全球危机:生态危机、危机、精神危机以及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幸福观。
“幸福乐园的追寻”:以历史与现实的视角解读我们应该具有的和谐社会幸福观。
“幸福乐园的打造”:提出我们对幸福乐园打造的基本想法,认为该乐园包含德行幸福、实体幸福、精神幸福与社会幸福等部分。
经由这四部分的完整构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专题之中国航母之路【教学基本要求】当前中国政府公开建造航母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本专题通过对世界各国航母的发展现状、中国的航母情节以及中国建造航母的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理解中国政府建造航母符合当前中国国内国际的实际形势,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
但由于中国建造航母刚刚起步,加上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航母之路的漫长和艰辛。
【内容提要】一、航母背景学习资料1、观看视频一(25’),了解航母的重要性及当代航母的发展历史。
2、观看视频二(6’),了解中国“瓦良格”号航母来历的百般曲折性,以及中国政府为实现航母梦想所付出的百倍努力和展现出的坚强决心。
二、中国的航母情节中国人对航母有着深厚的情感,建造航母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三、中国建造航母的必要性1、一些反对中国建造航母的观点2、中国建造航母的必要性①维护大国地位和尊严的需要。
②应对周边国家发展航母的需要。
③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需要。
④保护国际贸易和能源航线通畅的需要。
⑤海军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⑥拉动内需的需要。
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
⑧满足民族情绪的需要。
3、对中国建造航母认识的四大误区①“军事强国”论②“地区称霸”论③“形象工程”论④“航母过时”论四、中国建造航母的可行性1、资金影响因素2、技术影响因素3、人力影响因素4、其它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建造航母的必要性。
通过对正反两种观点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政府宣布建造航母符合当前中国国内国际的实际形势,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以及澄清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认识误区。
2、中国建造航母的可行性。
通过从资金、技术、人力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能制造出自主产权的航母,以及中国航母之路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
专题之论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端(共2学时)【教学基本要求】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也是中日两国外交关系中比较敏感的话题。
本专题通过对钓鱼岛及其战略价值、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由来、中日美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上的外交博弈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一、钓鱼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其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的始末过程以及美国是钓鱼岛主权争端的罪魁祸首;二、中日美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上的外交政策以及由于美国的干预,中日解决钓鱼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内容提要】一、钓鱼岛及其战略价值1、钓鱼岛简介2、钓鱼岛的战略价值二、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由来1、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2、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的始末3、美国是钓鱼岛主权争端的罪魁祸首三、中日美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上的外交博弈1、中国2、日本3、美国【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由来2、中日美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上的外交博弈专题之中美关系一、中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二、中美关系现状三、中美关系的前景分析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建立和发展历史的讲授,正确看待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把握当前国际局势和大国关系形成正确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更为理性看待中美关系的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三个联合公报签署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原则和立场、中美关系的分歧和共同发展的基础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2)如何分析中美关系的前景4、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使同学们了解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从而正确把握中美关系的现状,理性分析未来国际大国关系走向。
专题之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一、海权的概念二、海权与大国崛起1、历史上海权模式思考2、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三、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和趋势四、中国海权战略面临的困境1、教学基本要求。
从海权的概念和历史上的海权模式的启示出发,把握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和中国海权战略面临的困境,从而为分析国家政治、军事等政策提供依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海权的概念、陆权模式和海权模式、国际海权竞争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2)中国海权战略面临的困境4、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把握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和海权战略的困境。
专题之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解读一、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基本概念: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国家行为、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2.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3.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5.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四:小结: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专题之八个怎么办的学习分析一、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对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及政策解读。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社会问题、代际公平、代内公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关于保持物价稳定问题2.关于解决分配不公问题3.关于解决住房问题4.关于解决就业难问题5.关于解决看病难问题6.关于实现教育公平问题7.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8.关于遏制腐败现象问题四、小结社会总有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所有的社会问题的最理性解决,都应当是在现有建制下争取最大改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