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归纳与整理.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归纳与整理.
r原<r阴 2、同一元素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考点二、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映置换出H2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3)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中,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 (4)金属活动顺序表 (5)单质的还原性越强,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P32 1、2、4、5、9
离子键
共价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考点一、区分离子化合物、共价物质、及它们之间所含的不同键型
考点二、电子式的书写 P26例2 加变式 P31 例3 加变式 考点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P31 例2加变式 考点四、综合运用 P28 13 P33 13、14
推断题常见题眼
第一章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知识归纳与整理
原子 结构
{ { {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决定 元素 种类
}
决定 原子(核
素)种类
中子
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核外电子排布
考点一:概念 P13 8、9、14 考点二:计算 P13 6、7、12 考点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运动特征 P15 1 P16 3、9、10
{ {
(2)16个族 七个主族:由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组成, IA~VIIA 位于第1、2、13、14、15、16、 17纵行 七个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IB~VIIB 位于第11、12、3、4、5、6、7纵行
一个第Ⅷ族:位于第8、9、10三个纵行 一个0族:稀有气体元素族,位于第18纵行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O、F除外)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 金属性逐渐减弱.
考点一、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P19 例3 考点二、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P9 例3 P20 5 考点三、碱金属与卤族元素 P9 2、4 P20 4 考点四、综合运用 P20 4、6、9、10、12
元 素 周 期 表 及 元 素 周 期 律 的 应 用
• 1、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N) • 2、两种元素既可以形成10e又可以形成18e(H、 O) • 能组成A2B和A2B2型的化合物(Na、O)
• 3、不含金属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 含金属的共价化合物:氯化铝
• • • • • • • • • •
3、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Hg、Br2) 常温下的无色液体 常温下的气体 常温下的固体单质 4、物质的气味 刺激性气味气体: 刺激性气味液体: 5、物质的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常见难溶于水的气体
逐 渐 降 低
逐 渐 增 大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卤族元素
名 称 氟 氯 溴 碘 相似形
最外层 物理 电子数 性质 化学 性质 电子 层数 熔点
递变性
沸点 密度 化学 性质
7
单质 的熔, 沸点 较低, 颜色 较深
单质 具有 强的 氧化 性
逐 渐 增 多
逐 渐 升 高
逐 渐 升 高
逐 渐 增 大
6、颜色
(1)、火焰颜色 (2)、物质颜色 条件
• 放电 • 光照
8、常见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
• • • • • • • • • 酸雨 温室效应 光化学烟雾 臭氧破坏 赤潮 水洖病 牙齿、骨头变酥 白色污染 室内装修
考点一 概念
元素 核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 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碱金属
考点三、碱金属和卤族元素
名 相 似 性 递 变 性 称 最 外层 物 理 化 学 电 子 熔 点 沸 点 密 度 化 学
电 子数 性 质 性 质 层 数 性 质
锂 钠 钾 铷 铯
1
单 软,亮. 质 轻. 都 低(熔 具 点). 有 强 的 略带 还 金色 原 性
逐 渐 增 多
逐 渐 降 低
{
由构、位、性的关系 预测元素的性质
应用于生产实际 2制造农药(VA、VIA、
VIIA族)如F、S、P、 Cl 3催化剂、耐高温等 合金材料(过渡元素)
4预测新元素
{
1半导体(金属与非金属 的分界处)
考点、综合运用 P20 例1 P23 2、3 P25 13
电子式
{ {
离子 物质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化学 键
规律
最外层 电子数
主要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最高化 价 族序数
元 素 周 期 表
{
周期(7个横行) 族(18个纵列,16个族)
考点一:预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P5 12 考点二:对整个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元素种类的熟悉 P5 9、11 考点三: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族序数 P5 13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 素 周 期 律
{
1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 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
由核外电子排布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决定
考点一、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一、原子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除开稀有气体);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离子。 1、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数越大,半径越小;
2、同一主族,无论阴,阳离子,从上到下,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三、同种元素的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 1、r原>r阳,
(1)火焰颜色
• 苍白色火焰 • 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
(2)物质颜色
• • • • • • • (2)物质颜色 淡黄色、 黄色 红色 红棕色 蓝色 淡蓝色特殊气味
(3)沉淀颜色
• • • • • • 黑色 白色 黄色 红褐色 白色胶状 白色絮状
(4)变色现象
• • • • 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淀粉遇碘变蓝 X2在· 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颜色 酸。碱遇不同指示剂时的颜色变化(石蕊、 酚酞试剂) • 三价铁离子遇SCN
注意:以上四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
立地理解。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7个周期 三个短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第1周期 2种元素 第2周期 8种元素 第3周期 8种元素 第4周期 18种元素
三个长周期
第5周期 18种元素
第6周期 32种元素 一个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应有32种元素, 现有26种元素。 注意第六周期的镧系和第七周期的錒系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减 弱
r 逐渐减小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非 金 逐 B 金 属 渐 非金属区 属 性 增 A l Si 性 逐 大 逐 渐 Ge As 渐 增 Sb Te 增 强 金属区 强 Po At
零 族 元
r
素
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 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种元素组成不同性质的单质.
考点二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考点三、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表示方法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 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 电子层里(这就是能量最低原理)。 2、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3、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 8(当K层为最外层 时不能超过 2 )。 4、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 18 ,倒数第三层 电子数不能超过 32 。
2.非金属强弱的判断 (1)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
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非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 (4)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周期表从上倒下,从右到左金属性增强。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