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论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论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姓名:向浩专业:光电学院光电信息工程学号:0912050326 我们在社会上行走生存,一举一动间都自成一格。

而我们的行为总是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

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而生物学则认为:情绪亦称情动。

一般把情感中象愤怒、悲哀、恐惧等这种暂短地、急剧地发生的强烈的情感称为情绪,也包含那种即使程度不强,但相同征候反复呈现的状态或一般情感状态。

情绪在产生心理上的体验的同时,在有关内脏器官的变化上完全是生理现象的表现。

在比较行为学中,就会对各式各样的情绪行为进行研究,并对它的机构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情绪中也有象不安、希望这样由于经验而习得的成分,从比较心理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与先天的行为方式相反的学习的影响。

根据最新研究,情绪可能是由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完成的,这个功能系统可能包括下丘脑、边缘叶、丘脑核团等,丘脑核团是获得情绪的核心结构,丘脑中存在一种叫丘觉的遗传结构,就是由这种结构产生情绪体验的。

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情绪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映。

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容易记住带有愉快色彩的材料,也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使人态度变得和善,也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

消极的情绪则对心理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使人变得容易遗忘,看问题容易悲观,懒于追求,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同时,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情绪会对行为产生如此大的冲击?曾经,一位很有教养的女子在盛怒的情况下也不忘向帮她开门的服务生说thanks,但也见过只要稍微急躁就会不顾红绿灯的指示横冲马路的人,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情绪毕竟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很多时候人都是很情绪化的动物,究其原因主要是把自己的感受看得太重要,稍有不顺心如意就不愿再遵守社会契约,因为他觉得自己成了这个契约的受害者。

比如在车站排队,如果你没有什么行李,一身轻松的等车,就算有个别插队的也会一笑而过。

但如果你提着比较重的行李,在心理上你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应该被大家关怀被体谅的弱者位置上,对于那些插队的,就
特别不能容忍。

心理活动如下:我提着那么重的行李,不说让你主动让我位子,你也不能跟我抢啊,有没有良心啊,讲不讲道德啊。

在这样的情绪下,就会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于是你也淡定不了了,开始插队,而且非常心安理得。

所以,由此可见,情绪对行为有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积极情绪会产生积极行为,积极行为又会引起积极情绪,造成良性循环。

同样,消极情绪与消极行为也会如此循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为自己为他人带来愉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