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作物栽培技术.

(整理)作物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绪论一.作物的概念与分类作物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一般指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所栽培利用的一切植物,均为作物。

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类。

狭义则指粮、棉、油、麻、茶、糖、烟和饲料,又称大田作物。

(一)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一般分为三大部分: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绿肥与饲料作物(二)按照作物生理及形态特性可分为:1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2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性作物3C3作物和C4作物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与研究内容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体系理论及其措施的一门科学。

三、作物的起源与进化1、作物起源(八大中心)a中国中心(中部和西部山区以及附近低地)b印度中心c 中亚细亚中心d 近东中心e 地中海中心f埃塞俄比亚中心g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中心h南美中心2作物的演变与进化a 生态条件的变化(地理气候)b 自然突变c 杂交(自然人为)第一章作物器官建成作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第一节禾本科作物器官建成一、禾本科作物种子形态与结构农作物的种子是由受精胚珠发育而成。

农作物的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种子的正常出苗是农作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一)禾本科作物种子形态结构禾本科的种子是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1、水稻种子的构造水稻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谷壳包括外稃和内稃糙米包括果皮、种皮、胚乳和胚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盾片)2、小麦种子构造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胚根、胚轴和胚芽、外胚叶和盾片)(二)禾本科种子萌发与出苗的条件1、水分2温度3氧气4、土壤二、禾本科作物根系建成1、根是作物是地下器官(吸收、分泌、固定、支持、合成等功能)。

2、禾本科作物的根属须根系是由种子根(初生根)、中胚轴根和不定根(次生根)组成。

3、禾本科作物根的建成过程与地上部营养器官的建成是同步进行的.在土壤良好的条件下根系早期生长快于地上部分。

三、禾本科作物叶的生长1、禾本科作物的叶为单叶。

他的构造是表皮、叶肉、叶脉。

2、叶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

3、主茎上的不同叶位的叶片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拔节前基部叶,光合作用的产物供幼苗、分蘖、和根系的生长。

第二组是拔节前形成的叶,光合作用产物除供给分蘖、根系生长还供给幼穗分化和基部1、2节间的伸长、充实。

第三组是主茎最后长出的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抽穗前供给中、上部节间伸长和幼穗发育,在抽穗后则全部用于籽粒的形成。

四、禾本科作物分蘖的生长(一)分蘖节:分蘖就是禾本科作物的分枝。

1、禾本科作物的地上伸长的茎节不发生分枝,但是在基部都有一个由不伸长的节间、节和腋芽密集的节群,栽培学上称为分蘖节。

分蘖就发生在分蘖节上。

2、分蘖的发生。

叶蘖同生关系。

拔节时停止。

小麦在第三片真叶长出时,其胚芽鞘蘖同时出现,第四片叶出现时,第一叶的叶腋处长出分蘖,依此类推。

水稻在秧田亦类似;在大田是移栽返青后才开始发生分蘖。

3、分蘖的顺序。

主茎上的分蘖称为第一级分蘖;第一级分蘖上发生的分蘖称为第二级分蘖,第二级分蘖发生的分蘖称为第三级分蘖,依此类推。

4、分蘖的有效性。

可以抽穗、开花、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不能抽穗开花结实的分蘖称为无效分蘖。

五、禾本科作物茎的生长(一)茎的形态和结构禾本科作物的茎通常叫杆。

1、茎的功能:支持、输导、贮藏。

2、茎秆是由许多节和节间组成。

内部结构有表皮系统、基本系统、维管束系统。

3、茎有空心茎、实心茎、不规则髓腔茎三种。

(二)茎的生长是由居间分生组织进行的。

1、禾本科作物的每一个节间基部都保持幼嫩过的生长环,即居间分生组织。

茎的生长是由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使每一个节间伸长的。

2、茎的分化形成有四个时期:组织分化期、节间伸长长粗气、物质充实期、物质输出期。

六、禾本科作物穗分化与形成(一)、禾本科作物的小穗小花结构禾本科作物的通常称为颖花,每朵花由2枚浆片、3枚或6枚雄蕊及1枚雌蕊组成。

在花的两侧有一个枚外稃和一枚内稃。

禾本科作物都是两性花,有一些是单性花,如玉米,雌雄同株异花。

小穗:由2个颖片和1—数朵小花组成,着生在穗轴节上。

(二)禾本科作物穗分化与形成幼穗分化一般分为:生长锥伸长、穗轴节片或枝梗原基分化、小穗原基分化、小花原基分化、雌雄蕊分化等过程。

七、禾本科作物开花受精与结实抽穗、开花、受精、籽粒形成、灌浆充实。

第二节纤维作物器官的建成一、种子的形态和结构棉花的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二、根系的建成1、根的形态:纤维作物的根是直根系。

由胚根形成主根,然后在主根上形成侧根,侧根上长枝根,枝根上长小毛根,在各级侧根着生很多的根毛,组成一个倒园锥的根系网。

2、根系的建成:根系发展期、根系生长旺盛期、根系吸收高峰期、根系活动机能衰退期。

三、纤维作物茎(枝)的生长纤维作物的茎直立高大,分枝是由主茎叶的叶腋的腋芽萌生而成。

四、纤维作物叶的生长纤维作物的也大大为完全叶,托叶、叶柄、和叶片组成。

真叶历经三个时期伸长期、功能期、衰老期。

五、纤维作物花、果实及种子的形成花的组成: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

开花、授粉、受精、发育形成种子果实六、纤维的形成及特性棉纤维的形态结构:外形呈扁平管状,有不规则的扭曲;成熟棉纤维的横断面呈椭圆形或圆形;棉纤维来源于胚珠表皮细胞,是种子上着生的纤维;其化学成分由纤维素和伴生物组成;品质主要指标有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弹性、抱合力和吸湿性等。

第三节油料作物器官建成一、油料的概念通常把制取植物油脂的原料称为油料。

植物油脂广义上有食用油脂、工业用油脂、芳香油。

狭义的植物油脂是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

常温下液体脂肪称为油,常温下固体的脂肪称为脂。

二、主要油料作物的根系建成(一)根的形态、结构和建成。

1、大豆、油菜、花生、芝麻四种作物的根系为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根毛组成,其中大豆、花生有根瘤。

2、四种作物根系的生长基本规律:苗期生长缓慢,花期生长加快、尤以盛花期生长最旺盛,成熟期基本停止生长并逐渐衰败。

3、大豆和花生的根瘤建成根瘤是是根瘤菌侵入作物根毛后产生的。

开花到结荚期是根瘤固氮最旺盛时期,提供氮素最多。

(二)油料作物的茎和分枝(一)主茎:茎为直立茎秆,茎上有节,茎秆强韧,老茎木质化强。

大豆:主茎一般为14---26节,高度50-90公分。

按直立程度分为:a直立型。

植株矮小,节间短。

b、半直立型。

主茎较短,上部常缠绕。

c、蔓生型。

植株高大,分枝多,细弱,节间长。

油菜:主茎长100-200公分,30个节。

甘蓝型油菜可以分为三个茎段,a、缩茎段b、伸长茎段c、薹茎段。

花生:高度15-75公分,15-25节。

主茎一般不着生荚果或很少。

芝麻:高度50-150公分,20-40节。

(二)分枝:主茎叶有的叶腋有腋芽均可长成分枝,有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三次分枝和多次分枝。

大豆:植株下部的腋芽大都发育成分枝,中部、上部的腋芽多发育成花序。

油菜:油菜的分枝性很强,下部腋芽难形成分枝,中部腋芽能形成分枝,其中部分为有效分枝,上部腋芽均能长成有效分枝。

花生:出苗后在第三片真叶发出时,从两片子叶叶腋间生出第一对侧枝,以后依次从第一、第二真叶叶腋间生出。

也称为第二对侧枝,一般情况小,这两对侧枝的节果数要占全株总果数的70-80%。

芝麻:分为单杆型和分枝型两种。

分枝型又分多枝型,普通型和少枝型。

第四节薯类作物器官建成一、块根作物的根系建成与块根的发育1、甘薯根的形态。

分为须根、柴根和块根。

须根吸收养分;块根形成产品;柴根消耗养分。

二、马铃薯茎与块茎的形态与发育1、马铃薯的茎由地上茎、匍匐茎和块茎。

块茎是匍匐茎的末节和次末节的节间极度宿短和积累大量养分缓慢膨大而形成的。

2、块茎的形成:地上茎从孕蕾到初花期块茎形成期,开花期为增长期,开花结实结近结束是块茎淀粉积累期,当茎叶枯萎时块茎完全充实成熟。

第二章水稻栽培技术一、我国的栽培稻起源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及台湾)的热带及亚热带区域。

二、栽培水稻品种的系统分类1、籼稻和粳稻。

2、晚稻和早稻。

3水稻和陆稻。

4、粘稻和糯稻三、栽培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利用方向分1、按熟期分。

早稻、中稻、晚稻。

2、按株型分。

高杆、中杆、矮杆。

3、按穗型分。

大穗、多穗。

4、按稻种为异交和自交分。

杂交稻种、常规稻种。

5、按稻米品质分。

优质稻、中质稻、劣质稻。

四、水稻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

在栽培上通常将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水稻的一生。

水稻一生可划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两个阶段。

1、营养生长期。

(发芽、分蘖、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

2、生殖生长期。

(幼穗分化、形成和开花、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包括稻穗分化形成的长穗期和开花灌浆结实的结实期。

(二)水稻的生育期。

1、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称为全生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为大田生育期,分为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

2、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

A、分蘖期。

指移栽到拔节之前一段时期。

主要是长根、长叶、分蘖。

是营养生长时期。

决定每亩穗数的时期。

B、长穗期。

指幼穗分化(拔节)、至抽穗这段时期。

主要是拔节、分蘖两极分化、幼穗分化。

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决定每穗粒数的时期。

C、结实期。

是指抽穗到成熟这段时期。

主要是开花、授粉、结实灌浆。

是生长生长时期。

决定粒重的时期。

(三)水稻产量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个因素构成的。

A、有效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

B、每穗总颖花数即每穗的颖花总数。

C、结实率。

即稻穗的实粒数占总颖花数的百分比。

D、千粒重。

即1000粒稻谷的重量。

(四)水稻的“三性”。

1、感温性。

水稻品种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温度高可使生育期缩短,温度低可使生育期延长,水稻品种因受温度高低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感光性。

水稻品种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短范围内,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进入幼穗分化前之,不再受日照、高温的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最低限量的物质基础积累时期。

(五) 水稻“三性”应用1、在引种上的应用。

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可能不抽穗;纬度相近的东西引种,容易成功;纬度相近的海拔高度不同的,低处向高处引种,生育期延长,高处向地处引种生育期缩短。

2、在栽培方面应用。

两熟或三熟制地区注意品种搭配。

3、在育种上的应用。

对温光反应不同的亲本,注意调节使花期相遇。

(六)水稻的积温。

1、活动积温。

将≥10℃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持续生育日数的温度总合,称为活动积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