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高考新题型链接训练,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 目的要求:1.能在位移时间图象中,运用速度定义判断、比较平均速度;2.能计算可分解为若干段匀速直线运动的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8分,对而不全得4分。
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关于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B.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2.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s-t图象如图1所示,则由图可看出()A.乙比甲早出发,甲比乙先到达距出发点s0处B.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C.甲比乙早出发,乙比甲先到达距出发点s0处D.两车的瞬时速度相同3.骑自行车的人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距离分别为1 m、2 m、3 m、4 m,关于这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 s末的瞬时速度为2.5 m/s B.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0 m/sC.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4.0 m/s4.(2005,北京)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 ,图1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考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此物体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可能等于v1B.不可能等于v2C.可能等于2v1D.可能大于2v26.一旅客坐在一辆速率是54 km/h的火车中,迎面从旁边的平行轨道上驶来一列长150 m,速率为36 km/h的货车,则货车驶过旅客身边的时间为()A.10 s B.15 s C.6 s D.30 s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
7.百货大楼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
若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上要3min,若此人沿运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则要___________min。
8.铁路钢轨每根长l=12.5m,如果火车内旅客在每1min20s内听到火车撞击钢轨接头处的声音100次,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9.(2005年·广东)“大洋一号”配备有一种声呐探测系统,用它克测量海水深度。
其原理是:用超声波发生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底会反射回来,若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通过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到反射波的时间,就可推算出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
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为1500m/s,船静止时,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到反射波的时间为8s,则该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___________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2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12分)下面是一张上海到南京西站的列车时刻表,指示的是从上海至南京西站的运行情况。
假设列伞在这一段路中看作是直线运动,且在每一个车站都准点开出,准点到达。
求: (1)列车从上海站开出至苏州车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列车从苏州站开出至南京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大?(3)列车从上海站开出至南京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大?T721车次T722南京西——上海特快自上海起公里数站 名 上海——南京西特快14:28 309 南京西 12:05 14:36 14:46303 南京 11:57 11:47 15:58 16:02 165 常州 10:33 10:29 16:26 16:30 126 无锡 84 苏州 9:43 9:39 17:33上海9:0011.(16分)图A 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
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图B 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 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__m ,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
图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高考新题型链接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答案】AC【点拨】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A 正确;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同,可以相反,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B 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单向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是不变的,且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C 正确,D 错误。
2.【答案】C【点拨】从图中可知甲从t =0时出发,而乙从t =t0时出发,t 0>0,所以甲比乙早出发。
又因为到达s 0处时,甲用时t =t 甲,乙用时t =t 乙,t 甲>t乙,所以乙比甲先到达s 0处。
A 错误,C 正确;甲车中途停了一段时间,乙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 错误;两车的位移相同,时间不同,平均速度不相同,B 错误。
3.【答案】C【点拨】自行车做的是变速运动,根据题给条件无法确定4 s 末的瞬时速度,A 、B 错误;前4s 的位移为s =1m +2m +3m +4m =10m ,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sv t==2.5 m/s 。
4.【答案】B 【点拨】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应为闪电传播时间+人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时间。
设闪电发生的位置与地面相距s ,则8123033310s(.).s +⨯=⨯,因s 的值远远小于光速,所以s 约为=123033..⨯km =4.1km ,而33.0约等于31,故也可写成1.433.12=,故A 和C 错,B 对;若声速为2倍以上,则s 应为66.03.12⨯了,所以D 不对。
5.【答案】A【点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21212122v v v v v s v s s v +=+=,当v 2=v 1时有)(21v v v 或=,A 正确,B错误。
由1212<+v v v ,可得)2(221v v v 或<,故C 、D 错误。
6.【答案】C【点拨】以旅客为参考系,则货车相对于旅客的速度为v =54km/h +36km/h =90km/h =25m/s 。
货车驶过旅客身边的时间为15025s t v ==s =6s 。
二、填空、实验题: 7.【答案】0.75【点拨】设自动扶梯的长度为s ,则:12121212t t s s st s s v v v t t t t ====+++=0.75min 。
8.【答案】15.625 【点拨】因每1min20s 内听到火车撞击钢轨接头处的声音100次,则相邻两次声音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8s ,这个时间就是火车走一根钢轨的时间,则火车的速度为:0lv v ==15.625m/s 。
9.【答案】6000m【点拨】设s 为超声波往返的距离,h 为海水的深度,有:s =vt =1500×8=12000m ,h =2s =6000m 。
三、计算题:10.【答案】(1)129 km/h ;(2)106km/h ;(3)109km/h【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看懂,用的是右边部分的时刻。
然后要看清从何地到何地,特别不要将“南京站”与“南京西”混淆。
此外有的站上有两个时刻,一个是到达的时刻,另一个是出发的时刻,两个时刻差是停站时间。
在计算时不能用错。
(1)t 1=9:39-9:0=39 min =0.65 h ,S 1=(84-0)km =84 km 。
平均速度:s m h km hkm t S v /9.35/12965.084111====(2)t 2=11:47-9:43=2:04=124min =2.07 h ,S 2=(303-84)km =217 km 。
平均速度:s m h km hkm t S v /44.29/10607.2217222====。
(3)t 3=11:47-9:00=2:47=167 min =2.78 h ,S 3=(303-0)km =303 km 。
平均速度:s m h km hkm t S v /24.30/10978.2303333====11.【答案】17;17.9【解析】由于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1.0 s ,从图B 可知测速仪Δt 内的扫描距离s =30格,扫描速度v ′=ts∆=30格/秒。
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p 1至遇到汽车,测速仪的扫描距离为s 1=211n p =6格,经历的时间Δt 1=v s '1=0.2 s ,因此得到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p 1时测速仪与车的距离为: s 1=v Δt 1=(340×0.2)m =68 m同理,测速仪发出信号p 2至遇到汽车,经历的时间Δt 2=v s '2=v np '222=0.15 s ,测速仪发出信号p 2时与车的距离为:s 2=v Δt 2=(340×0.15)m =51 m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s 1-s 2=17 m 汽车行驶17 m 所用的时间为: t =Δt +Δt 2-Δt 1速度为:v ″=ts s 21-=17.9 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