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设工程概述第一篇一、项目概况 1基地位置、平方米9.96亩),其中规划建设用地7.5项目地块位于,总用地面积4.5平方米(约亩),代征防护绿地及规划道路用地面积47平方米。
(约20.89 工程内容及规模 2、班;40人/本项目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其中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为30班、班;幼儿园办学/班;小学办学规模为/84班、30人班、平均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为3635人 5280/人班;合计班级数165班,在校生人数人。
15规模为班、20在本设计中,主要建筑物包括一栋三层幼儿园综合楼;两栋教学楼,分别为五层和六层;两栋行政综合楼,分别为四层和五层;两栋学生宿舍,各六层;两栋学生食堂,各三平方米。
层;一栋教职工宿舍十四层;一栋礼堂二层;一栋体育馆二层。
总建筑面积75 二、设计依据()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1、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现行标准、规范、规程。
3、标三、经济技术指8/ 1步行人流通过校园两条竖向景观主轴线而进入由教学楼围和的广场空间,自由到达所去的教学楼。
小学部与中学部之间又通过横向景观轴相互联系。
车行则沿外环路可以到达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第二篇各个建筑单体,满足消防设计。
这样实现人、车分流,学生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中。
不规则屋面的连廊增添了空间的流动性和场地的围合感。
他们共同围合成教学广场区。
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校园的开放性、自然性、人文性、历史性。
在这里我们采用三个走势截然不同的元素:线形步行广场、集中式运动区、开放式连廊三、环境设计形成的教学综合体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张力,加强整体上的向心感。
校园的环境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考虑到他的生态环境。
一、功能分区在绿化设计中使点、线、面状的绿地相互结合,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学校布局按照“分区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分别以小学部、中学部、幼儿园和教工的校园绿化系统。
宿舍作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管理分区,体育馆、礼堂(多功能教室)等设为共享区域。
教学区的大片绿化,校前区的中心广场,生活区的生活广场构成校园的“绿荫精小学部华”。
浪漫的构图,无形中产生一种张力,凝聚成校园空间中独有的形式美感与场所精神,设置于地块的西侧,由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和综合办公区组成。
组团以运动区为中也成为城市共享的绿色资源。
心,教学区、生活区采用首层架空,建筑之间通过开放式连廊连接,使各建筑及连廊形成围与空间相融的点,象触角般渗透到各分区的结点绿化,如花坛、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合空间,供师生在课间活动使用。
主入口设置于南侧次要规划路上,位于小学部组团的中间化、雕塑、小品、水榭、校门构筑物等,从整体到局部的一系列丰富的景观环境。
部位,紧挨运动区,人行及景观视野开阔。
中学部四、空间设计紧邻小学部,位于小学部东侧。
以教学区为起点自南向北布置综合办公区、生活区、运设计中注重人经过建筑时在活动中感受到的效果,在空间中流动,自由的欣赏建筑的方动区。
各功能组块通过开放式线形步行广场相互联系起来,形成稳重而又不完全对称,围合式。
而又相互渗透的空间特色。
主入口与小学部设于同一侧规划路上,入口连接着开放式线形步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
行广场,视野开阔。
“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使校园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围合感,又形成有丰幼儿部富层次的室外空间。
位于地块中学部生活区与运动区之间,独立地块。
出入口位于地块西侧规划路,幼儿园庭院空间:教学楼间25-30米的庭院绿化是学生课间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底层生活用房及室外活动场地均位于独立地块南侧,采光通风充足。
架空使庭院间的绿化相互渗透,视线上有通透感。
教职工宿舍广场空间:教学区前的广场结合绿化和硬质铺地,乔木行成半围合的广场空间,供集位于地块西北角,设置独立出入口,地面停车,地下车库范围及出入口设置于其附近,会,露天演出时使用。
方便满足教职工车行出行要求,且不影响地块内教学人行方向。
连廊灰空间:教学区,生活区的连廊是一种维系动感的要素,将整体串联起来,充满体育馆、礼堂了无限的空间可能性。
位于地块东南角,定义为小学部、中学部共享区域。
体育馆、礼堂这种大公共空间,人流相对活跃冗杂,放置于地块相对独立的一侧,又通过开放式线形步行广场与小学部和高中第三篇建筑设计说明部快捷的联系起来。
位于地块规划路转角处,在造型和体量上为整个项目形成良好、活跃的一、小学教学楼展示面。
1、平面布局(1)、首层架空,靠北面首层局部设置小学部运动区的更衣室、淋浴间、管理用房。
二、规划结构及交通组织(2)、二~四层平面在校园空间设计中,设置一直两竖三条主要景观轴线。
二~四层平面南北向主要布置普通教室,东侧东西向空间布置教师办公室、厕所及专用小学部和中学部各以一条以学校入口广场为起点贯穿南北的“主轴线”联系起教学区和教室。
生活区,以外环一条车行道联系起主入口和次入口。
(3)、五层平面一条形成校园空间骨架的横向景观步行轴,将几个区域的核心空间加以贯穿。
次轴线空五层平面布置一些专用教室及教室办公用房。
间尺度适宜,建筑界面变化丰富收放有致。
其间以精心设计的人工园林为主,通过多处花2、剖面设计池、雕塑、地面铺装的处理,为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创造出活跃、宜人的环境氛一层较室外标高高0.1m,每层层高3.6m。
围。
8/ 22、剖面设计从视线分析入手,主要入口高于室外地面二、中学教学楼 4.5m,借助大台阶进入室内,形成空间的一种过渡。
虽然只有一层,但由于空间需要,实际有近三层楼的高度,最高点为、平面布局1 15m。
局部一层的地方设置一些辅助功能用房及厕所。
1)、首层架空,靠北面首层局部设置乒乓球运动场。
()、二~四层平面(2七、体育馆二~四层平面南北向主要布置普通教室,西侧东西向空间布置教师办公室、厕所及专用1、平面布局教室。
体育馆设计为两层,首层分别设置了一个游泳馆及一些附属室内运动用房,二层设置了六层平面 ~(3)、五两个篮球场,三个羽毛球场及两个排球场和一些附属功能用房。
两个篮球场可以临时拼成一五~六层平面主要布置专用教室及教室办公用房。
个比赛性质的篮球场。
2、剖面设计2、剖面 3.6m。
一层较室外标高高0.1m,每层层高首层6m 层高,二层净高9m,屋顶最高处为18.5m。
三、综合楼八、食堂及餐厅、平面布局 11、)、小学综合楼为四层,中学综合楼五层,主要布置心理咨询室、教学办公室、行政(1 平面布局食堂一~二层设有学生餐厅及厨房,其他辅助用房。
三层设教工餐厅和厨房和一部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分包厢。
三层教职工餐厅靠外墙局部设计休闲平台,空间富有趣味。
室、厕所等。
食堂的主入口设在南面,北面靠近教职工宿舍设置了次要出入口,西面是厨房入、剖面设计 2口。
0.1m一层较室外标高高,每层层高3.6m。
2、剖面总高13.5m。
层高4.5m四、学生宿舍。
1、平面布局九、立面造型(1)、首层架空,做非机动车车库。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有现代感的建筑精神。
建筑形态上的简洁明快,让整个校园充满了生702()、二~六层平面,每层均设置间寝室,内廊式布局。
每栋由两个板式单体组成,均机。
为内廊式,南北向布置寝室,西向布置连廊连接。
每间寝室均带一个独立卫生间及盥洗室、体量上讲究块的组合。
通过矩形体块的加减,使建筑在体量上高低错落有秩,空间丰壁橱。
内设有独立的淋浴间和厕所间。
每个房间布置可放四张带书桌的单人床,上面床下面富,立面上会有丰富的光影产生。
是书桌,标准较高。
建筑元素上采用点 2、剖面设计.线.面的结合。
建筑侧面的大块实墙体;横向的窗间墙成为线的元素,而在实墙上开出的点窗玻璃盒子既是点元素。
点.线3.6m0.1m一层较室外标高高,每层层高。
.面的结合增强了建筑的现代感。
建筑材料采用长条形褐色面砖和兰色玻璃的结合,以实面为主,强调建筑的体积感,较多采用板状的结构,以解除实体给人带来的厚重感,通过与玻璃虚面的结合,增强了通透五、教职工宿舍性,而使整个建筑轻盈起来,符合中学校园的气氛和节奏。
1、平面布局1()、首层设置入口门厅及电梯厅,局部架空为地下车库入口。
十、消防设计)、二~十四层平面,每层均设置( 232 部电梯,电梯厅3间寝室,内廊式布局。
设置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附近设置休闲公共空间。
每间寝室均为独立公寓式布局,教职工享受较舒适的私人居住空1、间。
总体消防设计:每栋建筑周围有消防车道环通,2、消防车道宽度均大于4米,满足规范要求。
3、六、礼堂单体消防设计:每层均设合理设置防火分区。
疏散楼梯直接采光通风。
1 、平面布局每层均满足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个,设置于中学部校园大门主要出入口一侧,方便使用,1012礼堂报告厅有固定座位满足消防。
室内舞台、控制室、卫生间等辅助设施齐全、有机分布,能够为学校提供开会、集体授课及简单的文艺演出空间。
8/ 3第四篇结构设计说明第五篇给水排水说明一、设计依据一、设计依据1、现有的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现行国家结构设计有关规范及标准。
2.业主的设计招标文件和建筑工种提供的平剖面图。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二、给水系统《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水源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校区内的给水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
给水引入管分别从东西大道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和南北大道的两条市政给水管上接入,其管径为DN200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GB50011-2010 。
2.用水量定额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⑴生活用水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学生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按120升/人·日、食堂的用水量定额按15升/人·次计,体育馆观众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按3升/人·场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⑵消防用水量 2、现行广东省结构设计有关规范及标准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40L/s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15-92-2013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 15L/s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总-96 计 55L/s 52《网架结构技术规程》DBJ08-3 二、设计使用荷载.系统设计⑴给水总引入管进入校区后,按各功能设置水表计量。
消防给水管在校区内布置成环1、普通教室 2.0KN/m2状。
消防给水从环管中接出。
2、办公楼 2.0KN/m2⑵室外给水管网上设有室外消火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