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012.10.13第Ⅰ卷(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阴翳.(yì)熨.帖(yù)坳.堂(ào)按捺.不住(nà)B.星宿.(xiǔ)鹤汀.(tīng) 惊吓.(hè)睥睨..一切(pì nì)C.咀嚼.(jué)蕴藉.(jí) 岑.寂(cén) 清沁.肺腑(qìn)D.迤逦..(yǐ lǐ)投奔.(bēn)巷.道(xiàng) 安然无恙.(y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碎琼乱玉共商国事唉声叹气飘零B、舸舰迷津神明庇佑锣鼓喧阒陨首C、和盘托出黄梁一梦得鱼忘筌尺牍D、融会贯通战战兢兢变本加厉通宵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A.用别别扭扭的形式、弯弯绕绕的文字将本来明明白白的道理“艰深化”,这种学风不足为训....。
B.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C.这两位神交已久的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排的学术会议上萍水相逢....之后,又只能各奔东西了。
D.寒蝉与小灰雀不置可否....地讥笑鲲鹏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或檀树的树枝,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你听说过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的金河镇还出现了山寨派出所,这不得不让你不痛惜他们的才能没有用在可以为社会作贡献的地方。
B.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近日一语惊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此语甫出,即引起了网民的争议如潮。
C.辽宁的张剑刺死了闯入他家进行暴力拆迁的人,湖北的邓玉娇刺死了强迫她提供异性洗浴服务的干部。
这一连串事件激起了舆论对“正当防卫”这个法律名词的热烈讨论。
D.设置交通技术电子监控设备测速却不公开位置,容易形成设置执法陷阱行为出现,助长执罚经济现象的盛行。
5.下列对文学知识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
B.《水浒》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小说,明朝施耐庵著。
最早的本子为一百回本,名《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后简称《水浒传》。
清初学者金圣叹删编成七十一回本,名《水浒》。
C.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清丽,语言清新活泼。
《边城》、《湘行散记》最具代表。
D.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小说《变色龙》、《套中人》《樱桃园》都很著名,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
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的“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
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
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英才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
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
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的最佳媒介。
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6.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B.“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C.“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D.“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7.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8.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说明汉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并开始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
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
忤帝意。
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
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
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
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
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
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
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
”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
毋入见。
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
帝遥见骂曰:“尔小臣取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帝闻言,色稍霁。
帝令尽陈之。
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
”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
”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初,时勉请改建国学。
帝命王振往视,时勉待振无加礼。
振衔之,廉其短,无所得。
时勉尝芟彝伦堂树旁枝,振遂言时勉擅伐官树入家。
取中旨,与司业赵琬、掌馔金鉴并枷国子监前。
方盛署,枷三日不解。
监生李贵等千余人诣阙乞货.,呼声彻殿庭。
助教李继请解于会昌侯孙忠。
忠,皇太后父也。
忠生日,太后使人赐忠家。
忠附奏太后,太后为言这帝。
帝初不知也,立释之。
继不拘栓柙,时勉尝规切之。
继不能尽用,然心感时勉言,至是竟得其助。
九年,帝视学。
时勉进讲《尚书》,辞旨清朗。
帝悦,赐予有加。
连疏乞致仕,不允。
十二年春乃得请。
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
崇廉耳,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
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
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朕亲鞫.,必杀之鞫:审问B.不相值.值:逢着C.比.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D.李贵等千余人诣阙乞贷贷:推卸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命武士扑以.金家叔以.余贫苦B.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太后为.言之帝能则芥为.之舟D.候舟发乃.去今君乃.亡赵走燕11.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时勉“性刚鲠”的一组是()①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人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②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③命日虑一囚,言一事④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⑤帝命王振往视,时勉待振无加礼⑥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12.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时勉侍春几代君王,始终以下天为己任,敢于直言进谏,尽管遭受多种打击,却始终不改初衷。
B.李时勉被王振诬陷,是他的同事李继向太后的父亲孙忠求助,太后告诉皇帝相相,李时勉才得以释放。
C.李时勉在替皇帝讲学后,得到皇帝的赞赏。
于是他多次上疏希望能换一个官职,但皇帝却始终没有答应。
D.李时勉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既要求严格又关心体贴,赢得学生的尊敬,培养的人才超过以前。
第Ⅱ卷(114分)四、(24分)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