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四大财阀

日本四大财阀

日本四大财阀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团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垄断财团。

如今,三菱、三井、住友、富士(芙蓉)、第一劝业银行、三和等六大垄断财团掌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控制着日本的大量公司。

住友财团住友集团(すみともグループ)是日本最古老的企业集团之一,拥有400多年历史。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

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17世纪由住友政友(すみともまさとも) 1585-1652 在京都创办的“富士屋”发祥而来。

从经营铜制乐器的商号开始,元禄4年 (1691年) 到取得别子铜山的经营权,之后283年铜的生产得以持续,住友也因此不断成长。

经历了明治维新混乱时期的别子铜山,在引进外国的技术和机械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飞跃。

之后在吸收西洋技术不断扩展铜生产量的同时,机械工业、石炭工业、电线制造业、林业等关连事业也相继得以开展。

后发展成为以矿工业和金融业为中心的近代财团。

住友财团 - 财团历史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

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

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

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

随着战后财团的解体,住友旗下的企业也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

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

在不同的事业领域中发挥着作用,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住友政友的《文殊院旨意书》作为住友的企业精神被代代传承。

现在住友集团已经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企业集团之一。

旗下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过去住友集团的核心系被称为“住友三大家”的是住友银行、住友金属工业、住友化学三家企业。

其中,住友银行的地位最高。

住友银行无论是在资金容量上,还是在收益上,都位居都市银行的前列。

因此,同系统的金融机构住友信托银行、住友生命的资金能力也很强大。

住友金属工业是住友集团的另一核心。

以前,住友金属工业只是单纯地生产平炉的企业。

此后,在川崎制铁企业迅猛发展的刺激下,与高炉生产厂家小仓制铁合并,成为铁钢流水作业生产厂。

住友金属工业的进一步改造不仅提高了自身在住友集团中的地位,也相应地促使了住友集团力量的强化。

住友化学是住友集团的第三大中心,在日本化学工业成长之前,住友化学只是一个肥料公司。

在通产者的"石油化学工业扶植计划"下,引进外围技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到现今的21世纪,住友商事、住友电器工业、日本电气三家公司作为现时住友集团新的核心而被称为“住友新三大家”。

住友集团现有主要的企业有20家企业名(英文名)业种日新电机株式会社(Nissin Electric co.,Ltd)输变电、控制、载能束应用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 Ltd.)化学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机械、造船株式会社三井住友银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金融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钢铁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非鉄金属住友商事株式会社(Sumitomo Corporation)综合商社住友信托银行株式会社(The Sumitomo Trust & Banking Co., Ltd.)金融住友生命保险相互会社(Sumitomo Life Insurance Co.)生命保険住友石炭矿业株式会社(Sumitomo Coal Mining Co., Ltd.)矿业株式会社住友仓库(The Sumitomo Warehouse Co., Ltd.)仓库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非鉄金属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Co., Ltd.)损害保险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Nippon SheetGlass Co., Ltd.)硝子NEC(NEC Corporation)电器机器住友不动产株式会社(Sumitomo Realty & Development Co., Ltd.)房地产住友大阪水泥株式会社(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水泥住友轻金属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Light Metal Industries, Ltd.)非铁金属三井住友建设株式会社(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 Co., Ltd.)建设住友酚醛塑料株式会社(Sumitomo Bakelite Co., Ltd.)化学住友林业株式会社(Sumitomo Forestry Co., Ltd.)木材、住宅住友橡胶株式会社(Sumitomo Rubber Co., Ltd.)橡胶产品白水会——作为住友集团的管理核心,由当时的住友集团领导人负责成立的总经理会议"白水会"是在1915年前后成立的,目前其成员已增加到二十家企业。

其中住友轻金属、住友建设、住友林业等4家企业是在1977年加入的。

此外,住友集团中还拥有许多准住友系统企业,以及松下电器产业、马自达、朝日啤酒等住友周边工业。

这些准住友系统企业与住友周边企业的存在形成了住友集团"外延膨胀作战"这大特色。

住友集团在日本经济中所占比例虽稍逊于三菱与三井,但集团的凝聚力空前强大,常有"组织的三菱,人的三井,团结的住友"这一说法。

三井财团三井财团(Mitsui Business Group),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

资产总额为至少3600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

核心成员有24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

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

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

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

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历史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阀。

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

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同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

到明治维新时,在日本明治新政权与德川幕府的争斗中,三井家族曾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如为政府筹集会计基金和壬辰战争的军费、发行“太政官札”、创立汇兑公司、以“为替方三井祖”名义管理官方钱财,发行“正金兑换证劵”(三井札)等。

通过以上与明治维新政府的合作计划及建立深厚合作伙伴关系,在明治政权初年,三井家族将自己身份由御用特权商人转为新时代的政商,确保了自己的身份和利益不受政权更替而产生影响。

1876 年(明治9年),由于在明治维新初年转到新朝廷方面,并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

三井家族在此时通过整合三井兑换店以及其附属金融机构及以掌握当时的官银为基础开办起自己的私营银行--三井银行;三井银行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银行。

接着三井家族又开办起三井物产公司。

在1888年从政府廉价购入三池煤矿,1892年成立三井矿山公司。

当时的公司负责人中上川彦次郎随即着手进行改革,撤销了原有的“大元方,以同族会议理事会为核心,确立工业、土地两大部门和银行、矿山、物产三大公司的所谓”两部三社制。

”此后,财团不断扩大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控制了芝浦制造厂、王子造纸公司、北海道煤矿、轮船公司和钟渊纺织公司等。

1909年通过成立资本达五千万日元的“三井合名会社”。

1910年改组“三井合名会社”同时建立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阀体系;最终成为当时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于战争需要,当时的政府逼切需要一家大财阀作为政府供应军需物资方面的核心和后盾;此时的三井财团看准了时势,与执政者签下了大量合作协议合约,因而在当时的军需品发展上大发横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阀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

而在战后不断出现的本国经济危机中,通过乘机合并一大批弱小企业来扩充增强了自己的体系。

到1931年(昭和6年)三井合股公司拥有资金三亿日元,直系和旁系公司达到四十个;但因购买美元事件受指责,合股公司理事长团琢磨遭暗杀。

五一五事件和二·二六事件后,军部和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并对财阀进行攻击。

因此三井财阀转变方向,向公共事业捐款,且三井家族退出第一线及不再公开持股数目等等。

随着战时体制的实施,三井财阀又与军部合作,向军需工业和占领地事业扩展,最后在二战前发展成为拥有151个直系、旁系和投资公司的大财阀。

其中仅三井物产的营业额40年代前期便达到30亿日元。

二战期间,三井财阀的核心--三井银行,兼并了日本第一银行更名为帝国银行。

其经营实力很快就超过了安田银行而居财阀银行首位,使得三井垄断财阀的直属企业和旁系企业通过此次银行合并得到更加雄厚及强而有力的资金支持,得到更快发展的机会。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的规模是三菱财阀的1.5倍、住友财阀的2倍、安田财阀的3倍左右;三井财团所属直系、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数量共达273余家,包括东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飞机、丰田汽车、日本精工等。

三井集团实缴资本接近日本全国公司实缴资本总额的10%,可见该集团体系十分庞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结束后美国占领军对日本实行战后管制,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其中一件工具,三井财阀在此期间曾一度被政府要求进行解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