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水紫陶资料

建水紫陶资料

建水紫陶资料
一、紫陶历史背景介绍
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

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

建水紫陶采用近郊五色陶土作原料,通过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成型,集“坚如铁、明如镜、润如玉、声如磬”的特性于一身,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二、紫陶工艺简介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汉、彝、回、哈尼、傣、苗族聚居的边陲重镇,距今3500多年前就开始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约在汉唐时期,建水就开始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境内众多文物古迹都具有汉文化与边地文化相融合的特色。

1994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被誉为中
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就产于建水县碗窑村。

碗窑村制作建水紫陶的工艺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0),距今约170多年的时间,在此之前,碗窑村已有千余年成规模炼制陶瓷的历史,是一个因烧制陶瓷而得名的村落,村后的红坡山上堆积着大量的宋、元以后的陶瓷残片,数座元代以后的龙窑遗址清晰可见。

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其品质洁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无铅、无毒、对人体无有害物质;建水紫陶更侧重于文化的张扬,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装饰,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文气盎然。

50年代初,建水紫陶就凭据独特的制陶工艺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江苏宜兴、广西钦州、四川荣昌陶齐名,并列中国四大名陶。

2006年,建水县碗窑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碗窑村紫陶工艺之乡;2007年6月,建水紫陶制作工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紫陶制作工艺流程
品读建水紫陶,要从建水紫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主要特征入手,才能真正享受建水紫陶魅力所在。

建水紫陶传统工艺主要指:镇浆制泥、手工拉胚、湿胚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六道工序。

1.镇浆制泥
建水紫陶的原料取自建水境内。

传统的制泥方法是将粘土原料分别捣成粉粒状,按制陶要求把不同成分含量的原料进行配比,放入池中加水制成浆状多次搅拌淘洗,只取浆泥上层在封闭状态下凝为膏状,淘洗后的浆泥无丝毫沙粒,无半点暴性,细腻如膏脂。

2.手工拉胚
由于泥料细腻,在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因此,建水紫陶不宜用灌浆或铸模方式制器,而沿用千年前古人发明的轮制成型手工拉胚的方式拉制器型。

由于拉胚艺人存在水平技能、艺术风格、文化构成等方面的个性,同样器型在不同艺人手中,会呈现不同的风格流派,形成建水紫陶作品典型的个性化特征,也造就了每件作品的唯一性。

3.湿胚人工装饰
建水紫陶的刻填工艺要求在陶胚湿润状态下完成,才能保证填泥于胚体充分吻合,因此,陶胚器表的墨稿装饰亦必须在湿润状态下手绘完成。

到目前为止,对建水紫陶的装饰尚无可替代手绘的办法,也因此成就了建水紫陶独特的人文语式,以陶为纸,既要保留笔墨的法备气质及所表现物象的神形具备,又要兼顾陶胚的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下的柔糯特性,物象的外形神态及质感气度全在线条的方圆粗细疏密涩疾的变化中表现出来。

紫陶上的字画不以斑斓的视角冲击取胜,而以一种纯洁安详的淡雅与观者交流,传导出的是一种优美单纯的宁静。

其魅力在于更多的体现在与陶器浑为一体而又独具唯一性的文化气息方面。

4.雕刻填泥
对陶胚落墨后,刻工艺人即将湿胚上的墨迹雕刻成模,随形赋色,填敷各种色泥,由于填泥的湿度与胚体湿度不同,干燥过程中的收缩性不一致,因此,填泥要经过多次填压,使填泥与刻模充分粘合、浑为一体。

刻模经过填泥、修胚、风干、焙烧、打磨抛光后,因泥料缩水的细微变异和填压、修胚、打磨过程中无意识的对线条边沿的磕碰,线条会呈现好似千年锈蚀风化的肌理变化,使线条变的高古而苍茫,显露出一种金石之气的自然古拙。

5.高温烧制
建水紫陶的烧成温度要求在1200℃左右,传统烧制建水紫陶的炉窑成为龙窑。

龙窑呈竖卧状依山势由低向高逐台而建,窑内点火燃烧后,窑膛内形成了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烧成气氛,陶胚内所含的各种成分在不同的火温和窑气下会呈现不同的还原结构和还原色彩,当窑内达到相应的高温时,紫陶在不同的窑气内会呈现或红或紫或黑的奇异变化,形成建水紫陶有别于其他陶瓷的窑变特色。

6.无釉磨光
建水紫陶最后一道工艺是人工打磨抛光。

建水紫陶因为泥料腻若膏脂,经人工由土还原成陶后,可将其打磨成明镜般光洁。

一件上好的紫陶,要经过七八道打磨工艺,用磨杵的功夫和耐性才能让陶面明如镜、洁如玉,完成建水紫陶的最后工序。

7.成品欣赏
更多相关建水紫陶资料可以去这里面查找或者欣
赏: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