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第一节 陶瓷
图3-3 彩陶漩涡纹瓶
第一节 陶瓷
一、 陶器
4.黑陶
黑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 000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 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 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 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 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图3-4所示为龙山文化陶器黑陶罍。此 酒器1974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细泥黑陶,外表打 磨光滑,乌黑黝亮,侈口,口径13 3厘米,高22厘米,高直颈, 圆肩,深腹,腹壁较斜直,肩部附有对称的两耳和两盲鼻,颈部 和腹部有弦纹,器盖呈覆碗形,上部有环形把手。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8 司母戊大方鼎
第二节 青铜器
2.四羊方尊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 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 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 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 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尊纹饰 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 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9 四羊方尊
第二节 青铜器
3.龙纹觥
觥,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
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 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 四腿为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 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 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龙纹觥(图3-10),也可称为龙纹兕觥,商代后期青铜器。 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庄。这件商代的龙纹兕觥为 我们认识兕觥提供了实物根据。这件造型奇特的兕觥独具风 采。觥的装饰纹样精美华丽。
第一节 陶瓷
二、 瓷器
1.越窑 2.邢窑 3.钧窑 4.定窑 5.南宋官窑
著名的瓷窑
6.哥窑 7.建窑 8.景德镇窑 9.宜兴窑 10.德化窑
第一节 陶瓷
三、 典型瓷器鉴赏
1.三彩骆驼载舞俑
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 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载乐骆驼陶俑表现的应该是长 安百戏中的一个杂技节目。骆驼载乐节目集杂技和马戏于一体,有两 个看点。其一,双峰骆驼身高一般约2米,负载力可以达到250千克, 驮载5个成年男子需训练有素。其二,5位艺人在驼背没有围栏的平台 上载歌载舞所展现的高难度技艺。唐代高空平衡技巧的表演水平很高, 幽州胡女石火胡能在10层叠放的彩绘坐床上如履平地。唐人的驯兽水 平也不一般,披挂华丽的马匹会在玄宗生日时为他衔杯祝寿,甚至还 有舞象、舞犀这种大型动物的演出。所以,骆驼载乐这种节目在长安 一定大受欢迎,西安中堡子村唐墓也出土过类似的作品。
3-5
第一节 陶瓷
图 三 彩 骆 驼 载 舞 俑
第一节 陶瓷
三、 典型瓷器鉴赏
2.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是宋元时期的著名窑场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禹县。钧窑器 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月白、天蓝为基调,部分釉色蓝紫交融或于月 白、天蓝中加红斑。釉面乳浊失透。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图3-6)为宋代的陶瓷器。高26 1厘米, 口径22.1厘米,底径16.7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尊仿古铜 器式样。胎体厚重,胎质坚密;尊内外施月白色釉,釉色匀净,乳 光晶莹。器身饰长方形出戟12个,分置在颈、腹、足部。足内近底 刻有“五”字,指示同类器物从大到小的顺序编号。有的部位色釉 呈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线条,似一条蚯蚓在泥土中游走,后人称之为 “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独有特色。
3-6
第一节 陶瓷
图 钧 窑 月 白 釉 出 戟 尊
第一节 陶瓷
三、 典型瓷器Leabharlann 赏3.白瓷孩儿枕瓷枕造型为一儿童俯卧于枕座之上,只见他抱拢双臂,右手在下,左 手在上,将头枕于手臂上,并转向左侧,目光正视前方,右手中还执着一 条丝绦状织物,其上缀有一个绣球,绣球上的花纹清晰可见,丝绦在绣球 的两边各打了一个蝴蝶结,十分可爱。儿童的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 在一起,顽皮逗人。如果完整地来欣赏一下这个儿童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 情,将会给人们留下一个神态稚朴、天真无邪的印象。另一方面,通过儿 童形象,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向上的生活信念。 总之,这件定窑孩儿瓷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 欣赏价值,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饰史等方面的珍贵材料。此外,它也反 映了定窑的工匠们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捕捉和高超的艺术再现技能,特别是 刻画衣纹皱褶,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软硬不同的质感,一丝一布,使 人一目了然,令人叹为观止。
所谓“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 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但由于窑不够密 封所以在橙红的底色上只呈现出黑、红颜色。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 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这件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中国西北部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 之一。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彩陶纹 饰的发展从写实到抽象,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陶瓷
图3-1 人面鱼纹彩陶盆
第一节 陶瓷
一、 陶器
2.舞蹈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图3-2)用细泥红陶制成。上腹部弧形,大口 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舞蹈者形象以单 色平涂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组舞人绕盆一周形成圆圈, 脚下的平行弦纹,像是荡漾的水波,小小陶盆宛如平静的池塘。 欢乐的人群簇拥在池边载歌载舞,情绪欢快热烈,场面也很热闹。 关于舞蹈内容说法较多,一般认为舞蹈图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 们在重大活动时群舞的热烈场面。这件彩陶盆集中反映了五六千 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 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第一节 陶瓷
图3-7 白瓷孩儿枕白瓷孩儿枕
第二节 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简称“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 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 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 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青铜器的颜色做 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 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由于青铜器完全 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 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第一节 陶瓷
图3-4 黑陶罍
第一节 陶瓷
二、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 (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 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 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 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 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称为瓷 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与青花瓷 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 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 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 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 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 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11 曾侯乙编钟
第二节 青铜器
5.中山王 鼎
中山王鼎(图3-12)为铜身铁足,圆腹圜底,附耳,兽蹄 足,覆钵形盖,顶有三环钮,通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铜鼎铭文的风格按近 三晋文字,字体修长,匀称流美,装饰意味十分浓厚,有所谓 悬针篆风格,令人叹服。中山王铭文的迷人魅力倾倒了无数爱 好者,众多书法家和篆刻家纷纷效仿,其中最著名的首推徐无 闻先生,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专家和书法家。徐氏书 写的中山王体书法作品,结构严谨,字形优美,线条挺劲,变 化随意,小大由之,得心应手,潇洒自如。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12 中山王鼎
第三节 漆器、玉器及织绣
一、 漆器
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 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汁液,主要由漆 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 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国古代 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 商周直至明清,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炝金、描金 等工艺品还对日本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 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 脱器。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重庆、福 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
第二节 青铜器
1.司母戊大方鼎
鼎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 肉类的器具,其延续2 000多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 礼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 鼎。司母戊大方鼎(图3-8),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 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制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 代表作。司母戊大方鼎铸造工艺十分复杂。司母戊大方鼎的 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 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 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