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税改革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日,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和国税总局 行业的应对措施。燃油税改革涉及的行 油附加改为燃油税。而直到 1999 年 10
[作者简介]廖朋山(1986- ),男,广西桂林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改革与战略 REFORMATION & STRATEGY 3
ECONOMY AND S YS TEM RES EARCH
改革与战略
REFORMATION & S TRATEGY
燃油税改革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廖朋山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天津 300457)
[摘要] 文章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分析燃油税改革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燃油税改革,进而讨论燃油 税改革对相关利益集体和相关行业造成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仅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实施燃油税改革会使社会的总福利减少, 但是如果燃油税改革适当,实施改革后带来的综合效应却能改善社会总福利,所以进行燃油税改革是必要的。实施燃油税改革能 对相关利益集体和相关行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不同影响,但是总的影响有利于我国经济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燃油税改革体现了公平原则。 长期以来,我国都采取以道路规费的方 式征收道路建设维护费,而这种收费方 式没有考虑车辆的使用情况,只根据车 型划分不同的收费标准。这意味着多用 车和少用车都缴纳相同额度的费用,对 多用车者而言固然是好,但是对少用车 者来说则显得不公。燃油税改革则是根 据汽车的使用情况,在购油时附加缴纳
引导燃油合理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的良 芳和骆颖 2007 年发表的“燃油税的国际 等同。
好举措,关于燃油税改革的相关讨论一 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第四,针对
在 1998 年 10 月,国务院提请全国
度成为社会热议话题。2008 年 12 月 5 不同行业受燃油税改革的情况,提出各 人大审议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中,将燃
当然,燃油税改革也会带来其他方
P*
H
E
S
P2
G
P1
D
0
Q**
Q*
Q
和维护,争取提高社会总福利。
六、燃油税改革对相关行业经济的 影响
面的不利影响,但是综合考虑来看,只 图 - 3 燃油税在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分摊
要能够改革恰当,实施改革仍然是利大
由于需求者的需求弹性较低而供给
燃油税改革除了对相关利益群体
[关键词] 燃油税;微观经济学;社会福利;利益集体
一 、引言
联合发布公告,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 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汽车制造业和
案》公开征求意见,并于 2009 年 1 月 1 能源行业,而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当属交
ECONOMY AND S YS TEM RES EARCH
(一)研究背景
日起实施该方案。既便如此,对是否应该 通运输业,这些文章主要分析燃油税对
燃油附加费的方式增加收入时,才在 1997 年 7 月 3 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
与 制 度
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况,提出我国燃油税改革的方案。由于国 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首次提出“公路养
研
我国作为燃油短缺国,但燃油的消费量 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已经开征了燃油 路费采取征收燃油附加费的办法。拥有 究
京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的 面效应,并通过武汉市的实际情况进行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财政 经
提 出 了“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环 境 友 好 型
了实证分析。而杨淼在 2007 年发表的一 出现收支困难,政府开始试图通过收取
济
社会”。 燃油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一
篇文章通过经济理论分析了燃油税改革 的可行性。第三,结合国际燃油税改革状
数量为 Y 的道路规费,但是该费用不对 消费者的燃油需求产生影响。
4. 燃油税改革不会引起燃油市场供
P4
P1
0
Q**
Q*
D Q
道路规费加重了养车的负担,从而放弃 购买汽车。而燃油税改革消除了潜在需 求者缴纳固定道路规费的顾虑,从而会
需曲线的移动。 5. 不考虑供需曲线的弹性,即燃油
图 - 2 燃油税改革后的燃油市场供需情况
回首 14 年的漫漫历程,可见燃油税 改革的道路之曲折,但是最终还是进行 了燃油税改革。
三 我国进行燃油税改革的经济学 分析
我国燃油税改革的道路如此漫长, 不禁让人思考是否需要进行燃油税改革 这一问题。本文在此对我国是否需要进 行燃油税改革的问题,从微观经济学的 角度做出分析,通过比较燃油税改革前 后社会总福利的变化情况来对此做出 判断。
程中,许多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篇文章“燃油税出台难在利益平衡”则指 业造成的影响。
也开始逐渐暴露。其中,最为明显的是, 出我国燃油税改革进展缓慢是因为燃油
我国长期以来依靠粗放型的方式来推动 税所涉及的各方利益难以达到均衡。第
二 、我国燃油税改革的发展过程
经济发展,许多企业存在严重的“三高一 二,分析燃油税改革带来的正负效应并
于弊,从而能够在各方面提高社会的总 者的供给弹性较大,所以图 - 3 中的需求 造成影响外,对许多相关行业也会产生
福利。
曲线较倾斜而供给曲线较平坦。政府征 重要的影响,在此主要分析燃油税改革
所以,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燃油税 纳的燃油税总额为四边形 P3FGP2 的面 对运输业、汽车制造业和能源产业产生
低”问题可行性。湖北省地方
早在 1994 年,相关部门就开始提出
环境恶化问题。这一问题受到了社会各 税务局课题组 2002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 开征燃油税的动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
界的广泛关注,2005 年 10 月 8 日在北 详细说明了燃油税改革带来的正负两方 原因,该动议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直到
第一,主要描述燃油税改革的进程 革,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燃油税改革的
可见,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的事实已经 和受阻原因。李楚楠在《燃油税胎动 13 进程,然后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是
有目共睹。
载》一文中结合相关背景,说明燃油税漫 否需要进行燃油税改革,接着进一步讨
但是,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过 长的改革进程。而《中国汽车报》中的一 论燃油税改革对相关利益集体和相关行
月 3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 税改革不考虑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税收的
通过比较可知,取消征收道路规费
和国公路法》第 36 条进行修改,取消了 负担分配。
而改征燃油税使社会总福利减少了 ,所
征收养路费的相关内容,修改为:“国家
基于上述假定,可以通过马歇尔的 以仅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则不应征
采用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养护资 供需曲线对燃油市场的相关情况进行分 收燃油税,而应该根据市场的自由调整
(2)
P P2
用车者就少交,这样就体现了公平的原 则。在燃油税的公平原则下,也能促进我 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 的不断增长,居民个人收入也不断提升,
2. 燃油税改革之前,燃油市场是完 全竞争市场。②
3. 燃油税改革之前,消费者需缴纳
F P3
S
E P*
个人对汽车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缴纳 的固定道路规费时,许多汽车潜在需求 者结合自身用车情况加以考虑时,认为
金,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规 析,如图 - 1 所示:
来确立燃油的供需,以获得社会福利的
定。”至此,开征燃油税正式上升到法律
P
层面。
P2
最大化。
接下来几年里,国家税务总局相关
S
四、我国进行燃油税改革的进一步
领导人曾多次表示燃油税将在“适当时
P*
E
分析
机开征”,但这一“适当时机”一直没有到
经 济 与
来。2007 年,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 关于燃油税改革的问题重新引起广泛讨
P1 0
D
Q*
Q
虽然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进行 燃油税改革使社会总福利减少,但是考
制
论。2007 年 9 月,国家税务总局地税司
图 - 1 燃油税改革前的燃油市场供需情况
虑燃油税改革带来的其他外部效应,进
度
副巡视员曹聪参加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表
从 2000 年至 2007 年,我国经济以 进行燃油税改革、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 交通运输业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并提出
9.8%的平均增长率快速增长,这一增长 目前仍难以形成定论。
诸多应对措施。相关文章包括吴勇 2006
率是世界同期经济增长率的 3 倍。2008
(二)文献综述
年发表的“浅析实施燃油税对汽车产业
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
之前有许多关于燃油税改革的文 的影响”和同年牟仲稀发表的“汽车燃油
击,我国经济也在这一次危机中受到重 章,这些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燃 税改革对汽车消费的影响”等文章。
创,但是据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预测, 油税的改革问题:
本文则从新的角度分析燃油税改
我国今年的 GDP 增长率仍高达 9.5% 。①
首先,需作如下假定:
会总福利可表示为:
一定的税费,所以多用车者就会多交,少
1. 燃油市场中有三个参与者,即生 产者— ——燃油提供商,消费者—— —在此 仅指车主或其他道路使用者,管理 者— ——政府部门。
W'= S + S + S =S △ P2 FP3
△P1 GP4
□ P3 FGP4
△
- S P2 EP1 △FEG
增加汽车的需求,从而促进汽车市场的
4 改革与战略 REFORMATION & STRATEGY
发展。
P
油税前后的收入不会发生改变。但是政
最后,燃油税改革还能整顿目前我国道
P3
F
路收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乱收费、
府部门在征收了燃油税之后,则应加强 税费的管理,加快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