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客运枢纽

综合客运枢纽

综合客运枢纽专业班级:交通工程1002班学生姓名:李佳霖指导教师:汪澎摘要文章对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分析;指出了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政府主导、属地为主, 统筹规划、统一设计, 联合建设、共同使用, 政策引导、多元投资; 提出了六项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综合; 运输; 枢纽; 制度; 规划; 示范引言发展综合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任务。

综合运输枢纽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网络节点, 是多种运输方式衔接转换的基础平台, 是实现一体化运输的关键环节。

综合运输枢纽发展滞后, 导致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难以提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立的瓶颈之一。

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发展, 是当前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对于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自身优势和组合效率, 建立和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年来, 国家将交通运输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 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得到极大改善。

各种运输方式线路总里程从1978年的123. 5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456. 1万公里(不含公路的村道), 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 由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现代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近些年来, 在各种运输方式得到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在国家大力发展综合运输的方针指导下, 我国的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开展了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工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原则,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六里桥客运枢纽、广州火车东站、上海南站、深圳福田客运站等一批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相继建成, 其他中心城市如重庆、成都、南京也相继在建综合客运枢纽, 如重庆龙头寺火车站、成都沙河堡客运枢纽、南京火车南站等。

这些综合客运枢纽将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的转换场所在同一空间内统一规划建设, 构成一体化换乘系统, 实现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 显著提升了交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 极大提高了旅客运输的服务水平。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各种运输方式更加专注于自身发展, 加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分割等原因, 总体上看, 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还正处于起步阶段。

铁路、民航、公路等运输方式和城市公共交通的客运站场大多按照自身的生产要求各自规划、分别建设、自成体系, 站场布局分散、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与衔接, 许多客运枢纽站场的集疏运体系不配套, 已建成的一些综合客运枢纽功能还不完善, 等等。

我国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与发展滞后, 总体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 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 综合客运枢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制度障碍仍然存在随着交通运输部的成立, 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各地也在围绕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行交通运输体制改革。

但是, 总体上看改革尚未到位, 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管理体制还未建立, 与其他单一运输方式枢纽站场相比, 综合客运枢纽发展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综合交通管理体制不完善带来的规划、建设的协调与衔接不畅,缺少强有力的主管机构或有效的协调机制,不同运输方式站场统筹规划、一体化发展的难度较大。

2. 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与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多个相关部门或主体, 需要调整多方的利益关系及其发展目标, 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城市交通在功能结构、空间布局、中转换乘、设施建设、投资安排、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分工、协作与配合, 发挥综合客运枢纽的整体功能, 需要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3. 标准与规范滞后, 规划建设缺乏依据综合客运枢纽是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联合体, 枢纽内部各种运输方式的功能与布局并不是简单的叠加与排列, 但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标准与规范。

各种运输方式枢纽站场建设均执行各自的行业标准, 这些设计标准规范对于客运交通的换乘转换、换乘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内外部交通组织设计缺乏相应的指导, 综合客运枢纽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依据。

4. 融资渠道不畅, 建设资金短缺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的重要转换场所, 也是城市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投资规模很大, 大多都在数十亿元, 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利润率低, 上述特点影响了其市场化融资的能力和潜力。

目前普遍存在政府投资不足、民间资本进入意愿较低等问题, 综合客运枢纽融资渠道不畅、建设资金短缺依旧是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基本思路在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中,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切实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 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属地为主, 统筹规划、统一设计, 联合建设、共同使用, 政策引导、多元投资的发展思路推进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

1. 政府主导、属地为主综合客运枢纽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是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领域, 政府是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责任主体, 要按照分层负责原则, 科学界定各级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综合客运枢纽发展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合理分工, 联合建设。

综合客运枢纽主要以城市为依托, 具有较强的地区性, 应当充分发挥枢纽所在城市政府的主体作用, 建立起地方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

2. 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将综合客运枢纽规划摆在突出的位置, 做到规划先行, 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

综合客运枢纽规划既解决综合客运站场的空间布局问题, 也将各种运输方式的站场及配套设施布局、换乘系统、交通组织、集疏运系统、市政工程纳入统一规划。

在统筹规划的同时, 还应统一设计,以有效地控制、指导和协调多部门、多阶段、多类别的工程设计内容, 保证综合客运枢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3. 联合建设、共同使用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由政府方面、相关运输部门共同联合完成, 并由相关各方共同使用。

枢纽所在城市政府在综合客运枢纽的空间布局、交通资源整合、集疏运系统建设、土地利用、以及各部门协调等方面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中央政府、省政府加大投资补助力度, 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性作用。

各种运输方式的站场及配套服务设施自行投资建设、明晰各自产权; 公共区域由枢纽所在城市政府统一建设, 实现公共资源共享。

4. 政策引导、多元投资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参与并重, 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 是解决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巨大投入的有效途径。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 参与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注重发挥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城市开发功能, 以其为载体灵活开发商业、居住等功能空间, 形成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增值资金补偿投资的良性循环。

三、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措施建议1. 以政府为主导, 加强组织协调综合客运枢纽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也是城市的对外窗口。

对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应当加强组织和领导, 建立由城市政府牵头, 发改、规划、国土、铁路、交通、城建等多个部门参与的规划、建设协调机制, 以顺利推进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阶段工作。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 全力支持地方政府整合资源, 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枢纽在规划、设计及施工、运营等方面的管理。

2. 强化统筹规划, 加强工作指导在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发展过程中,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 深入开展综合运输和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研究, 积极编制各级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规划,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 编制并下发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明确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投融资、运营等内容, 以推进综合客运枢纽更快更好发展。

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客运枢纽公益性强、需要的资金量大, 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在资金投入上给予积极和大力扶持, 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综合客运枢纽的直接投资力度和补贴力度, 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 二是将综合客运枢纽项目, 优先编列重点项目计划中;三是抓紧制定综合客运枢纽的项目资金补助办法, 不仅对于主体工程, 对于枢纽的集疏运工程、衔接工程也应给予适当补助,以支持其建设的积极性。

对枢纽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也应给予有力支持, 以保证枢纽规划设计在功能及布局上的合理性。

4. 创新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从目前国内已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模式来看,可归纳出以下两种典型模式。

一种是全额公共财政建设模式, 在建设过程中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 采取公共财政单一主体建设形式, 建成后交付某一主体运营和管理; 另外一种是多元联合建设模式, 运用联合建设、共同使用的原则, 采取多元化、市场化联合建设形式。

两种典型建设模式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都达到了共同效果, 具备以下共同特征: 综合客运枢纽内将各种交通方式的站场及配套设施、换乘系统、交通组织、集疏运系统、市政工程纳入了统一规划, 实现同步建设。

应当鼓励各地根据自身发展实际, 积极探索和创新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

5. 开展相关研究与标准规范制订工作综合客运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换乘、中转的结合部, 目前单一运输方式站场的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与规范标准不能适应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需要。

因此, 必须尽快组织开展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理论、系统设计方法、建设标准规范等基础研究, 建立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研究制定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指南,并总结形成综合客运枢纽案例集锦, 提高我国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水平, 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支撑。

6. 加强成果宣传, 建设示范工程随着我国综合运输网络的逐步完善, 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现代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公路客运枢纽以及城市公交枢纽, 国内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正在探索中前行、方兴未艾, 有必要总结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及运营管理好的经验, 加强成果宣传; 同时, 在全国重点选择一批示范意义强的典型项目开展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工程建设, 一方面发挥典型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及制度设计等各方面全过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发挥典型项目的改革创新试点作用, 适时总结示范工程发展经验, 为综合运输枢纽的全面发展积累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