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分析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般来源于:被测对象、测量设备、测量环境、测量人员和测量方法。
被测对象对不确定度的影响
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
被测量即受到测量的特定量,深刻全面理解被测量定义是正确测量的前提。
如果定义本身不明确或不完善,则按照这样的定义所得出的测量值必然和真实之间存在一定偏差。
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完善
被测量本身明确定义,但由于技术的困难或其它原因,在实际测量中,对被测量定义的的实现存在一定误差或采用与定义近似的方法去测量。
例如:器具的输入功率是器具在额定电压,正常负载和正常工作温度下工作时的功率。
但在实际测量中,电压是由稳压源提供的,由于稳压源自身的精度影响,使得器具的工作电压不可能精确为额定值,故测量结果中应考虑此项不确定因素。
故只有对被测量的定义和特点,仔细研究、深刻理解,才能尽可能减小采用近似测量方法所带来的误差或将其控制在一个确定范围内。
测量样本不能完全代表定义的被测量
被测量对象的某些特征如:表面光洁度、形状、温度膨胀系数、
导电性、磁性、老化、表面粗糙度、重量等在测量中有特定要求,但所抽取样本未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自身具有缺陷,则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被测量不稳定误差
被测量的某些相关特征受环境或时间因素影响,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保持动态变化,导致结果的不确定度。
测量设备对不确定度的影响
计量标准器、测量仪器和附件以及它们所处的状态引入的误差。
计量标准器和测量仪器校准不确定度,或测量仪器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