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大气主要污染因子为施工粉尘,施工粉尘主要来自晴天时挖掘土方、粉状物料的运输和使用、施工现场内运输车辆的行驶所产生的二次扬尘。

扬尘点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属无组织排放。

有关资料表明,粉尘的扩散一般在呼吸层进行,特别是输送物料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尤为突出。

鉴于施工场地内扬尘点分散,且波动性较大,难以确定排放源强,本评价利用某典型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的粉尘监测资料,以说明施工期各类粉尘源对环境的综合作用与影响。

根据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的石家庄城市交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1998年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某施工现场进行了监测,距施工场地不同距离处空气中TSP 浓度值见表5-1及图5-1。

表5-1 施工近场大气中TSP浓度变化表(春季)距离(m)10 20 30 40 50 100 标准值浓度(mg/m3) 1.75 1.30 0.780 0.365 0.345 0.330 0.30 *:表中所列标准值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日平均二级标准由表5-1和图5-1的监测结果可看出,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 日平均二级标准评价,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可达周围50m左右。

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还对该施工现场洒水与否的施工扬尘影响进行了类比监测,具体监测结果对比见表5-2及图5-2。

表5-2 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状况对比分析表监测点位置场地不洒水场地洒水后据场地不同距离处TSP的浓度值(mg/m3)10m 1.75 0.437 20m 1.30 0.350 30m 0.78 0.310 40m 0.365 0.265 50m 0.345 0.250 100m 0.330 0.238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场地洒水与否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差异很大,采取洒水措施后,距施工现场30m处的TSP浓度值即可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日平均二级标准。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粉尘将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影响范围可至距施工现场约50m处,而洒水、围挡等污染缓解措施可有效减小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5.1.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

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COD、NH3-N类等污染物,生产污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石油类等污染物。

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3.68m3/d,污水中各污染物浓度约为:BOD5120-150mg/l,CODCr250-350mg/l,动植物油类50-90mg/l,均超过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

对于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排放。

一般简便易行的措施是利用化粪池进行处理,化粪池的综合处理效果约为30%,经过处理后,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均可降低30%左右,对环境的污染有所减轻。

施工期生产污水排放量约40.22m3/d,主要为冲洗设备与混凝土养护水,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泥砂、悬浮物以及少量石油类,如果未经处理排放,除了对受纳水体产生不利影响外,污水中的泥砂还可能造成附近沟渠的阻塞,须经格栅、沉淀处理后排放。

项目施工单位应尽量结合自身施工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使施工生产污水做到在场地内经沉淀净化后循环使用,减少其排放量或者做到零排放;如果不能做到零排放,则所排的施工污水经处理后排入附近沟渠。

经过以上分析,因施工期排水量较小,排水水质简单,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生产污水经过格栅、沉淀处理后,不会对周边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并且当施工活动结束后,污染源及其影响即随之消失。

5.1.3 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⑴ 施工噪声源强建筑施工全过程根据作业性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清理场地阶段:包括清理树木、清除垃圾等;土石方阶段:包括挖掘土方石方等;基础工程阶段:包括打桩、砌筑基础等;主体工程阶段:包括钢筋、混凝土工程,钢木工程、砌体工程和装修等;扫尾工程:包括绿化回填土方、修路、清理现场等。

从噪声角度出发,可以把施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土石方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

这四个阶段所占施工时间较长,采用的施工机械较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不同阶段又各具其独立的噪声特性。

经类比和调查,施工常用机械设备有:挖掘机、铲土机、推土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装载车辆和吊车等,因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消减措施。

各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分布情况见表5-3。

表5-3 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源强值(dB(A))⑵ 影响预测模式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

用A 声级进行预测时,其预测模式如下:LA(r)=LA(r0)-(Ader +Abar +Aatam +Aexc) 式中,LA(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 LA(r0)-参考位置r0处的A 声级;Ader -声波几何发散所引起的A 声级衰减量,即距离所引起的衰减, 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为:Ader =20 lg(r /r0),可以计算得到,距离每增加一倍,衰减值是6 dB(A);Abar -遮挡物所引起的A 声级衰减量,遮挡物通常包括建筑物墙壁的阻挡、建筑物声屏障效应以及植物的吸收屏障效应等,对于产生阻挡的植物而言,只有通过密集的植物丛时,才会对噪声产生阻挡衰减作用;Aatam -空气吸收所引起的A 声级衰减量,其计算公式为:Aatam =100r∆α其中α是每100米空气的吸声系数,其值与温度、湿度以及噪声的频率有关,一般来讲,对高频部分的空气吸声系数很大,而对中低频部分则很小,r ∆是预测点到参考位置点的距离,当r ∆<200m 时,Aatam 近似为零,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Aexc -附加A 声级衰减量,附加声级衰减包括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云、雾、温度梯度、风而引起的声能量衰减及地面反射和吸收,或近地面的气象条件所引起的衰减。

一般情况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不需考虑风、云、雾及温度梯度所引起的附加影响。

但是遇到下列情况就要考虑地面效应的影响:(1) 预测点距声源50 m 以上;(2) 声源距地面高度和预测点距地面高度的平均值小于3 m ; (3) 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面为草地、灌木等覆盖。

由于上述情况导致的附加衰减量可以用公式Aexc =5 lg(r/r0)计算。

本次评价采用下列公式计算距离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LA(r)=LA(r0)-Ader =LA(r0)-20 lg(r /r0)多个机械同时作业的总等效连续A 声级计算公式为:式中,Leqi -第i 个声源对某预测点的等效声级。

在预测某处的噪声值时,首先利用上式计算声源在该处的总等效连续A 声级,然后叠加该处的背景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Lpt=10 lg(100.1L 1+100.1L 2)式中,Lpt -声场中某一点两个声源不同作用产生的总的声级; L1-该点的背景噪声值;L2-另外一个声源到该点的声级值。

⑶ 预测结果限于施工计划和施工设备等资料不够详尽,现将施工中使用较频繁的几种主要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分别代入前述预测模式进行计算,预测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值。

现场施工时具体投入多少台机械设备很难预测,本次评价假设有5台设备同时使用,将所产生的噪声叠加后预测对某个距离的总声压级。

① 施工期单台机械设备噪声预测值 具体预测值见表5-4。

表5-4 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预测值 (dB(A)))10lg(1011.0∑=ni Leq i Leq =总②施工期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噪声预测值具体预测值见表5-5。

表5-5 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的噪声预测值 (dB(A))距离(m) 5 10 20 40 50 100 150 200 300 400 噪声预测值98.6 92.6 86.6 80.7 78.6 72.5 69.1 66.6 63.3 60.5③施工期多台设备同时运转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本次评价涉及到的声环境敏感点有临项目东南厂界约1000米的平峰村居民(约20户),具体预测结果见表5-6。

表5-6 施工期多台设备同时运转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⑷分析评价从表5-4和表5-5的预测结果可知,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时,昼间距离噪声源150m 左右才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在场地外围约150m范围内的人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假若在夜间施工,则更是达不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为严重。

从表5-6的预测结果可知,对于环境敏感点来说,施工噪声预测值并未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对于休憩和居民生活未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和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较小,但在施工阶段应尽可能的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在部分施工现场设置一些临时的屏障设施,阻挡噪声的传播;同时,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严禁在夜间施工,尽量减轻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

5.1.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由于土石方挖掘等将会产生土石方、淤泥、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

根据项目设计单位提供资料,项目施工土石方基本就地平衡,无客土、弃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为有机废物,包括剩饭菜、粪便等。

这类固体废物的污染物含量较高,如不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任其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则可能造成这些废物的腐烂,滋生蚊、蝇、鼠、虫等,散发臭气,影响景观和局域大气环境,同时其含有BOD、COD 和大肠杆菌等污染物还可能对项目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会诱发各种传染病,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必须进行集中存放,及时交环卫部门,并要从根本上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减轻集中处理的难度。

施工阶段的固体废物只要及时清运,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1.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一)对植被的影响景区入口至各景点道路的建设对施工区植被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破坏道路两侧的灌草丛植被,施工噪声、汽车尾气和扬尘造成树木花草蒙尘,影响植物开花、受粉、结实,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繁殖带来不利影响。

但道路的施工减少灌草丛植被面积较少,而且破坏的植被均为生产力相对较低的灌草丛,所以对评价区的生态完整性影响较小。

如果在施工期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面积,施工中采取降低施工噪声,定期洒水以降低扬尘量,景区入口至各景点道路施工对植被的影响可以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服务区、停车场、步游道、别墅区等设施建设需占用土地,场地平整、开挖动土等施工活动将破坏部分地表植被,砍伐少量林木,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施工迹地表面裸露,降低工程区域的植被覆盖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