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社会行为
心理与社会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李林 博士 副教授
EC
NU
MB A
课程概览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Max Weber) – 由社会性刺激所诱发的行为反应
• 群体与群体 • 个体与群体
– Eg. 社会认知、群体认同…… – Eg. 种族矛盾、阶层偏见
• 个体与个体
• 人格的分析
NU
MB A
精神分析对社会行为的解读
• 关注社会行为背后的、无意识的过程
– 社会态度——如果询问你对于某个群体的态度, 尽管你诚实作答,但意识到的就是全部吗?
• 择偶行为与恋父/恋母情结
EC
NU
– 人们在挑选另一半时,下意识地以自己的父亲/ 母亲作为模板吗?
MB A
认知革命
• 人不是被动的机器,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超越需要
发展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NU
尊重的需要
基本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EC
生理需要
MB A
认识宇宙的精神需要 秩序,美感的需要
发挥潜力的需要,拥有意义深远的目标的 需要
知识的需要,理解的需要,了解新奇事物 的需要 自信的需要,价值和能力感的需要,自尊 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 融入别人中间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的 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 安全、舒适、宁静、不害怕的需要 食物、水、氧气、休息的需要,性需要, 消除紧张的需要
• 测验目标
EC
– 来访者用哪些双极构念对人进行标记? – 这些构念之间的关系如何? – 哪些构念可能是缺乏预测力的?
NU
MB A
重建良好构念系统:修正角色治疗
• 促进构念体系优化的最佳方式,是引导其改变 外部行为,从而迫使其形成新的构念 • 修正角色治疗
– 创建虚拟角色,要求来访者在一段时间内扮演之 – 角色包括了来访者部分原先的恰当构念,以及部分 本不具备(却希望其发展出来的)的构念 – 来访者首先熟悉虚拟角色的构念体系和行为方式, 然后进行扮演
NU
MB A
– 从70个工程师和30个律师中,或从30个工程师 和70个律师中,随机挑选一人
• “45岁男子,结婚并有4个孩子,比较保守、谨慎并 有进取心。对政治和社会问题不感兴趣,而把大量 空闲用于业余爱好,包括做木匠活、划船和解数学 迷题”
EC
– “高工程师”组和“高律师”组,都无视基本 概率,认为此人超过90%可能是工程师
NU
MB A
• Kahneman & Tversky, 1973
• Bar-Hillel & Neter,1993
– 一位成功的耶路撒冷律师,很瘦、不高、自负,每周 会花不少时间从事最喜欢的运动,可能是:
EC
– 多数人犯下荒唐的错误:选择“网球”,并且为此失 去45美元
NU
快步走
一项球类斯金纳
•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EC
NU
MB A
行为主义视野中的社会行为
• 经典条件化的结果
– Give me food and I’ll love you – 广告为何要选用俊男美女和美丽风景 – 泛化——群体偏见的形成
– 强化导致行为的巩固:为何助人为乐? – 强化程序:赌博成瘾
EC
• 哪些构念阻碍了她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 哪些构念的重建可以帮助到她? • 治疗师可以建议她扮演怎样的角色?
NU
MB A
例子:焦虑症
• B先生人到中年,最近正被失眠困扰。他是 一家企业的中层领导,时常忧心于工作, 担心下属能否正确贯彻他的意图,尤其当 他本人无法亲自监督每一位下属的实际工 作时。同时,尽管他尽量想做到工作和家 庭兼顾,但事情似乎已经超出了他的控 制……问题不断地出现,他需要肩负的责任 太多以致于分身乏术,却又没有人能帮助 他;当不希望的结果出现时,他感到沮丧 和孤独,结果更陷入对未来的焦虑中
• 我们现有的个人建构不适合事件的预测,为什么?
EC
– 采用刻板建构 – 建构系统变小或不完整 ,缺少下属建构 – 缺乏经验
NU
MB A
探索构念系统:角色建构测验
• 选择24个名字
– 自己,两个朋友,熟悉的人,同事…… – 随机挑选出三个 – 说出一个属性,其中两个人共有,而又区别于第三 者 – 反复上述过程
• 信息可以被编码、转换、储存、解释,并 触发相应的行为过程 • 人对世界的理解,既取决于自下而上的输 入信息本身,也取决于自上而下的个人经 验、期望、动机的影响 • 人工智能是否能模拟人的社会性?
EC
NU
MB A
信息加工和社会行为
• 人——资源受限的信息加工系统 • 驾车“路怒”的成因?
– 用于信息加工的资源不足? – 自动化的编码策略过度使用? – 信息的错误解释导致攻击行为?
• 聪明-迟钝,友好-冷漠,etc.
• 友好-冷漠 vs. 友好-敌意
– 使用了不具有预测力的构念系统
EC
• 症状原因:蹩脚的科学家
NU
– 构念可以形成层次组合 – 不同的构念可以在一端相同,而另一端不同
MB A
• 人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建构系统的缺陷造成的。
– 焦虑:个体发现所遇到的事件在其建构系统的适用范 围之外 – 恐惧:新的建构突然进入认知系统 – 威胁:个人构念系统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发生重大改 变
网球 一项田径运动
• 假定一个陌生人告诉你说某人很矮、消瘦、喜欢 阅读诗歌,然后要你猜测此人是常青藤联盟的古 典文学教授,还是一个卡车司机?(Myers,1986)
核心特质的发现
• 要求4组分别对此人写一段简介,并在以下18对形容词中 挑选出此人的特征:
– – – – – – – – – 1.宽宏大量的----心胸狭隘的 2.精明的----聪明的 3.悲伤的----快乐的 4.脾气急噪的----性情温和的 5.幽默的----古板的 6.善于交际的----不善于交际 7.受欢迎的----不受欢迎的 8.不可靠的----可靠的 9.重要的----不重要的 10.无情的----仁慈的 11.有吸引力的----没有吸引力的 12.有主见的----没主见的 13.轻浮的----认真的 14.严谨的----多嘴的 15.自我中心的----利他的 16.富有想象力----讲究实际的 17.强壮的----软弱的 18.不诚实的----诚实的
EC
NU
MB A
驱动社会行为的复杂性:认知-情 感系统
• 米歇尔认为,我们和世界的互动,是由一个巨大的认知 -情感系统中介的 • 认知-情感单元
– 编码——解释事件 – 期望和信念——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 – 情感——对编码结果,根据目标和价值单元水平,进行情感 评价 – 目标和价值——区分个体喜欢和不喜欢的事件、行动方式等 – 调节——潜在的行为脚本
• 利用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如何理解
–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 – 少数族裔、新移民和旧社群成员之间的冲突? – 社交圈子里那些不讨人喜欢的人?
EC
NU
MB A
社会认知:你知晓全部的态度吗?
• 社会认知和内隐社会认知
– 问卷测验往往无法预测真实行为,eg. 对少数族 裔的态度 – 内隐社会认知:无意识的、自动化的态度 – 4个积极词 – 4个消极词 – 4个本土品牌 – 4个国际品牌
动机的种类
• 生理性动机
– 驱使有机体采取相应行动以维持体内物质和能量 的平衡
• 社会性动机
EC
NU
– 以人的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
MB A
饮食是社会行为?
• 饮食的生理学:饥饿的感觉从何而来?
– 外周反应:如胃部的活动 – 中枢反应:脑内的饥饿中枢(外侧下丘脑LH) 和饱食中枢(腹内侧下丘VMH)
EC
– 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做出假设,并且按这种假 设来设计他人的可能行为,而这种能力是逐渐 发展起来的
NU
MB A
认识他人过程的特色
• 首因效应
• 近因效应 • 晕轮效应
– 连续获得信息,则第一印象很重要
– 间隔获得信息,则最后的感觉越来越重要
• 刻板印象(Stereotype)
EC
– 总体的“好”、“坏”印象会从一些方面扩散 到另一些方面,导致赢者通吃的情况
– 文化发达的社会,9成环境刺激均是社会性的(潘 菽),这些刺激相应引发行为也即社会性行为
EC
NU
• 个体——从人类到黑猩猩到白鼠乃至海兔 • 行为——解决问题、相互交流、攻击行为、丰富的表情、 自杀…… • 精神——学习、计划、思考、创造、做梦…… • 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建立在客观经验 证据的基础上
MB A
心理学所理解的行为过程
• • • • 行为主义的观点 精神分析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的视角 对动机的探索
• 这些理论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会行为,例如:
EC
– 参与群体行动?反日游行中的暴力? – Blind date中的双方互动? – 在陌生场合寻求帮助?
NU
MB A
“彻底科学”的心理学:行为主义
• 对工作或学业成败的归因
EC
– 两个维度:控制源和稳定度 – 分别导致何种结果(情绪体验 & 行为反应)?
NU
MB A
人本主义的思潮
• 人固有的尊严和价值,复杂的需要和巨大的潜能 •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EC
NU
MB A
对社会行为驱动力的理解(马斯洛)
– 班杜拉:电影为什么要分级?
EC
• 社会学习——替代强化的作用
NU
• 操作条件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