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

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

知识点击 见知识梳理; 智多星1、(3)说明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参考书72页;3、(1)遇到了抢劫:(2) 安全权和财产所有权; (3)根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理由: 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知识
点击:1、C 2、C 3、C 4、属于;王林:占有权 收益权 处分权 苏 勇:使用权
5、生活中对自然生命破坏和伤害的行为,引导分析,归纳升华,将 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尊重与关爱扩展、延伸到自然界的一切生灵中。
其实,我们不仅要关爱我们自己,我们还应关爱我们身边的其他生 灵,它们也享有自然界赋予的生命健康的权利。让我们做一个既遵纪守 法,又懂得关爱,乐于助人的好公民。 课后巩固:1、A 2、C 3、 4、 5、 6、①:③合法①②④不可取 ②:正确、积极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利,既要保护自己生命与健康 的安全,又要注意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7、8、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课中交流:1、①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
富贫贱、年龄大小;②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③学
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同上。
3、P35—36
品行表现
评价所用的 名誉


优良
(诚实、善良、 (好的名誉)
正直等)
不良
(奸诈、邪恶、 (坏的名誉)
自己、对他人、对社 会应负的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紧扣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第三课 第二课时
课中交流:1、P28 2、1)此事给小君、小哲及双方家庭造成的后果由 学生扩展。
(2)此桩惨案避免的方法。首先,同学们应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
意识。让学生懂得每 个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同时也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
公民的义务 第二课 第一课时 课后巩固:1、A 2、C 3、(1)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 劳动的义务、赡养父母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其中赡养父母既是道 德义务又是法定义务,其余都是法定义务(2)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 时,要履行义务,义务包括两类: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言之有理即 可)
忠实履行义务 第二课 第二课时 课后巩固:1、C 2、C 3、D 4、C 5、(1)要发票。这是因为:依 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不要发票是姑息、助长店主偷税漏税的 行为;从小明本身来说,不要发票丧失了日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 凭证。(2)不同意。对店主提出批评,劝其改正,并指出这是偷税漏 税的违法行为:如劝说不成,应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
弃这种权利,与法律 的精神相悖;②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既
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③人具有社会性,不注意自己的生命健
康,一旦出了问题, 会给亲友带来哀伤,财产损失,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社会负
担。所以,不珍爱生命 和健康,也是与道义相悖的;④我们要珍爱生命和健康,承担起自己对
意杀人等8种严重刑 事犯罪也是要承担责任的;而16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对于所有的刑
事犯罪都要承担刑事 责任。其次,同学们应培养关爱的情感和宽容的态度,要让大家理
解“爱人者人恒爱之”、 “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润天空”的道理,多关心他人,培养宽广
的胸怀。牢记:“利 己就是利人,亏人跳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第四课 第二课时
课中交流:略
课后巩固:1、A 2、C 3、C 4、D 5、(1)向老师说明他这样做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并让老师向自己 道歉。理由:我国法律规定: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
诬告、陷害等。(2)跟交警解释清楚并找该同学作证。理由:公民享
有姓名权,禁止任何人盗用、冒用等。(只要做法合情合理即可)



权 人格尊严
政治权利 肖像权 受教育权 自由权 姓名权 隐私权 名誉权 …… ……
继承权 财产权 公民权利(人权)
基本权利 人格权 生命健康 权
课后巩固:1、D 2、C 3、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两个事例:例①生产销售劣质奶粉;②行
凶、杀人等。 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两个事例:①护送儿童过马路;②路遇伤病者奋 力抢救。 (所举例子符合题意,均应给满分) 4、①小林闯红灯过马路,险些与正常行驶的车辆相撞的行为是放 弃权利的行为。我们有珍爱生命,使自己处于安全环境的权利,小林放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第三课 第一课时 课中交流:1、以上行为侵犯了人的生命健康权。公民生命健康权包含 三类: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霸王合同》中的“工伤概不负 责”条款,反映了对工人健康权的侵害。健康权是公民维护其身体健康 即生理机能正常运行、其有良好心理状态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健康维护 权。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有保护工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义
出沉重的代价,法律不提倡未成年人实施见义勇为的行为。未成年人保 护法明文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 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功,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 人身安全事故”。其二,从道德的角度讲,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 大力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道德观,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孩 子首先要学会的是自我保护,然后才是机智救人,理智救人。 再次,王明的行为不宜提倡,并非否定在未成年人中进行“见义勇为”的 道德教育。我们应提倡中小学生“见义智为”,从而将‘见义勇为”的教育 更人性化、合理化、适当化。提俱“见义智为”,一方面是教育未成年人 见义要有所为,不可冷漠、怯懦;另一方面则强调未成年人应以自护自 救作为他们见义勇为的重要前提,且在救助他人的时候应发挥聪明才 智,培养他们临危不乱、充分动脑筋的科学态度,以避免鲁莽行事,造 成不必要的牺牲。 (2)对钟平、黄晓芳同学行为的评价 钟平、黄晓芳的行为既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又是道德教育提倡的行为。本 案中钟平、黄晓芳勇于救人,机智救人。在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时候, 他俩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设法抢救,最终既保全 了自己,又成功地抢教了他人。 (3)对徐文同学行为的评价 徐文的行为不违法但应受道德的谴责。徐文对落水同学没有法律上的特 定救助义务,他没有救助落水的张刚是不违反法律的行为,但是看到同 学落水却袖手旁观、漠然置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由学生扩展、探究。 提示:(1)危难时刻要学会保护自我,也要尽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 (2)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与健 康。
2、 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格”是指 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 权中的“人格”, 是指作为法律所承认的“人”的“资格”。 所以,人格权也就是做人的权利,是自然人对自身享有的权利,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人格权中的一种。 4、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他们都受法律保护。 5、

务和法定义务。并要 让大家认识到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责任,即“非法侵害生命健康
权者受制裁”,根据 我国现有的民事立法规定,已满10周岁到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他们能够理解,判断的一些侵权行为,他们自己是要承担法律责任
的;根据刑事法津规 定,14 周岁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抢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
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 第一单元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第一课 第一课时 课后巩固:1、B 2、A 3、C 4、B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 第二课时 课后巩固:1、不受法律的保护,因为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 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 利也会落空。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法律允许 的范围。2、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 言论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 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 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 后果负法律责任。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超越 法律允许的范围。
人为荣”。再次,同 学们应注重疏导自己的情绪,尤其须制怒。
3、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 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除了为 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因为人具有社会 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 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 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若公民损害自己的 身体,如乞丐为博取他人同情而自残,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 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2)我国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 器,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 行政违法现象,本案中甲县工商局没收赵某5吨粮食的行为就是典型事 例之一,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时,赵某可向当地人民法院
务,工人因工受伤应当得到用人单位的救治和保护,所以“工伤概不负 责”,正是侵害了工人的健康维护权。《恶作剧》侵害了身体权,身体 权是公民维护其身体完整的人格权。对身体权的侵害并不当然侵害健康 权,比如对身体组织的不痒痛破坏行为——非法剪人头发、指甲,非法 撞击他人身体但未造成伤害等,这些行为未造成个人生理机能、功能的 破坏,不构成侵害健康权,但却是侵害了身体权。需要说明的是,恶作 剧极易引发对他人健康权的侵害。
4、1)对王明同学行为的评价 首先.王明勇敢地跳入水中抢救落水同学张刚是见义勇为、有高尚道德 的行为.应受法津保护和道德褒奖。 其次,就本案而言,王明的行为无论从法律或道德方面都不宜提倡。理 由有二。其一,我国法津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系未成年人,未成年人 是国家和社会重点保护的对象。由于未成年人普遍缺乏对危险的充分预 见能力和处理危机能力,他们的英勇行为往往只是出于本能,大多数在 挺身而出之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死亡。要求他们在危险情况 中保护别人、救助别人,这已经超出了未成年人的能力范围,往往会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