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文化与艺术表达内容的关系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背景文化艺术表达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个社会环境的背景文化会有着其鲜明而又含义丰富的特点。
这些文化上的特点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体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
而通过了解各种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则是最为直观的体现。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由于其创作年代特殊,表达的内容丰富同时又被广泛的传播,从中可以充分展现背景文化与艺术表达内容的关系。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改编自法国启蒙思想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是“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又名《狂欢的一天》。
莫扎特版的该剧首演于1786年,主要讲述了一个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之前为了争取权利,在一天内与伯爵进行智斗,最终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的故事。
《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
首演之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当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已经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段时期里,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第三等阶级与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斗争随时可能爆发。
《费加罗的婚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具有极强的政治讽刺意味,对上层阶级的荒淫无耻进行辛辣地讽刺,对下层人民的勇敢机智进行热情颂扬。
与此时的启蒙思想运动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要求不谋而合。
而且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离开萨尔兹堡大主教,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
因此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首次演出时由于演员的精彩表演以及作品本身内容上与观众内心的无限共鸣,演出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从该歌剧本身来看,歌剧选用了男中音声部来表现费加罗的勇敢和机智选用了男低音声部来表现伯爵的荒淫和阴沉选用了女高音声部来表现苏珊娜的活泼可爱和罗西娜的高贵优雅。
各色人物特点鲜明,对比强烈。
费加罗的勇敢智慧以及苏珊娜的活泼都表现出第三等级人民
崇尚自由平等的强烈热情,伯爵的荒淫阴沉则表现了贵族阶层的腐朽和终将败落的结局。
从另一方面看,虽然代表第三阶级的主人公最终成功的使伯爵出丑,但整个过程极为迂回,又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伯爵夫人的帮助,且最终结果也只是让伯爵放弃对苏珊娜的不轨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伯爵的控制。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人们虽然有推翻第一、第二阶级的想法,但对于是否要去推翻以及如何推翻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定程度上依然希望能以一种方式能够与贵族阶级和平共处的心理。
虽然作品本身仍有一定保留,但它的成功演出无疑点燃了第三阶级内心革命的火焰。
法国国王曾在观看完这部戏剧之后说“戏剧上演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拆除巴士底狱”。
在不久之后的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攻占,法国大革命爆发,无法否认这两者之间有着一些必然联系。
如果以现在的角度去回看历史,《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很好的利用了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当时的文化环境。
而如果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可以充分感受到歌剧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对当时的背景文化所作出的推动作用。
因此,通过《费加罗的婚礼》这部经典歌剧可以看出,艺术表达的内容与背景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背景文化创造了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内容反过来又推动了文化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