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代汉语常识以及古代汉语常用词,让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较系统的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必要的注释,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如《史记》)。
本课程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同应用能力的结合,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要求其能够准确地解决中学语文教材所收文言作品的有关问题。
Ⅱ、教学时间教学总时间定为两个学期,讲课时数126学时,第三学期72学时,第四学期54学时。
Ⅲ、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常识 (70学时)1、绪论及古汉语常用工具书(3 学时)2、文字(10学时)3、词汇(12学时)4、语法(28学时)5、古书注释(4学时)6、修辞 (3学时)7、音韵知识的运用(4学时)8 诗词格律 (6学时)第二部分:古代汉语文选 (56学时)Ⅳ、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绪论及常用工具书第一节绪论教学内容(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含义,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关系。
(二)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2、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培养准确地讲解中学文言文的能力。
3、沟通古今汉语,使汉语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4、提高汉语言素养。
(三) 古代汉语的内容1、文言文选(以先秦典籍为主)2、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文字、词汇、语法等)3、语言实践(阅读、练习)(四)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材料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2、注意语言现象的综合比较。
3、注意古今对比,防止以古律今。
4、多读、多记、勤查、勤练。
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古代汉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其汉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对象、范围。
2、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常用工具书教学内容(一)《说文解字》简介(二) 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辞书:《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诗词曲语词汇释》、《词诠》、《经传释词》等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类别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检字法2、几部常用字典辞书的主要优缺点。
字书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为重点,词书以《辞源》为重点,虚词以《经传释词》、《词诠》为重点。
教学方法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使用工具书相结合。
教学目标了解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质。
文字第一节汉字的形体演变及其结构教学内容(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二)“六书”简介1、六书的名称及由来2、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
3、六书的局限教学重点与难点1、汉字结构的理论------六书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与区别。
教学要求1、教材和课堂讲授的例字必须熟练掌握。
2、利用查检工具书,能够分析一些常用字的结构。
第二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教学内容(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2、古今字的类型3、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2、产生异体字的几种情况(三)繁简字1、什么是繁简字2、繁简字的对应情况文选讲授篇目1、郑伯克段于鄢2、齐桓公伐楚3、宫之奇谏假道4、晋灵公不君5、鞍之战6、烛之武退秦师自学篇目1、蹇叔哭师2、祁奚荐贤3、子产不毁乡校教学要求1、所选的两部分文选,结合通论知识,要求做到字、词、句落实,并能通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精讲文选要求全篇熟读。
教学目标1、掌握六书理论及重点应掌握的汉字结构。
2、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其辩识。
3、掌握精读篇目中的重点字形结构。
词汇教学内容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 词汇的继承与发展1、新词的不断产生2、旧词的逐步消亡3、词义的继承与发展(二) 词义的沿袭与演变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些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和汉语语法一起体现了古今汉语的继承性及稳定性。
2、古今词义迥然有异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1)词义范围的差异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a、褒贬色彩的差异b、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异(3)词义义项多少的差异a、义项的增多b、义项的减少(三)沟通古今词义1、沟通古今词义的意义2、沟通古今词义的方法第二节单音词、复音词(一) 单音词1、什么是单音词2、以单音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方面的一大特点(二) 复音词1、什么是复音2、复音词的分类(1)单纯复音词a、叠音词b、连绵词:连绵词的特点及类别(2)复合复音词(复合词)a、联合复音词b、偏义复音词(三)正确辨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三节同义词及同义词辨析(一)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二) 辨析同义词的意义(三) 辨析同义词的依据和基本方法1、从词的词汇属性辨析2、从词的语法属性辨析(四) 辨析同义词应该注意的问题第四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二)探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方法1、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据形求义)2、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用例(文献佐证)(三)词义引申的类型和方式(四)词义引申和词性变化(五)词义引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语词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
2、辨析古今词义异同。
3、了解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4、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准确掌握词义引申与词类活用的区别。
教学要求1、学会根据字形结构的分析,准确探求和掌握词的本义,讲授文选中重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2、熟练地掌握教材附录<部首举例>所列常用字的本义。
3、熟练掌握教材附录的常用词。
文选讲授篇目1、冯谖客孟尝君2、鲁仲连义不帝秦3、季氏将伐颛臾4、阳货5、许行6、大同7、寡人之于国也 8、齐桓晋文之事自学篇目:1、触龙说赵太后2、赵威后问齐使3、子路4、教学相长5、博学6、诚意7、夫子当路于齐 8、学而9、为政 10、微子教学目标1、掌握古今词义差异的几个方面。
2、掌握词从音节方面的分类及对连绵词的认识。
3、掌握同义词的概念及其辨别。
4、掌握精读篇目的重点词汇及其意义。
语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特点(二)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三)词类活用的表现1、名词用如动词2、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3、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4、其它词类的活用现象5、名词作状语(四)词类活用的条件教学重点与难点1、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2、词类活用的几种基本情况及活用条件。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区别及其翻译。
教学要求能熟练识别各种词类活用,并能准确说明其活用的条件,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第二节常用虚词教学内容(一) 代词1、人称代词(1)、人称代词:吾、我、余、予;尔、女、而、若;之、其、彼(2)、人称代词的复数(3)、人称代词的敬称和谦称2、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是、兹、之、此、斯(2)、远指代词:彼、其、夫(3)、无定代词:莫、或3、疑问代词(1)、问人:谁、孰(2)、问事物:孰、何、曷、恶、奚(3)、问处所:何、恶、焉、安(4)、问原因:何、恶、焉、安、胡、奚4、特殊的指示代词者、所(二) 介词、连词1、介词于(於)、乎、以、为, 之的用法和作用2、连词与、而、以、且、则、如、抑、虽、然、虽然、然而、然则的用法和作用3、介词和连词的区别(三) 副词1、程度副词:甚、殊、极、尤、良、至略、少、稍、微、颇愈、盖、弥2、范围副词:皆、尽、悉、成、毕、俱、举独、特、但、直、徒、止凡、率3、时间副词:既、已、业、曾、尝方、正、适特、且、行寻、旋数、亟4、情态副词:固、必、诚、亟、屡5、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无、莫非(匪)、微未、否6、表敬副词:敬、请敢、窃、伏幸、辱、惠7、指代性副词:相、见8、语气副词:其、岂(四)语气词也、矣、乎、哉、焉、耳、耶、盖、夫、其的用法教学重点讲授虚词突出三个重点:1、词性分辨 2、在句中的语法作用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副词以常用的古今不同的词为重点;代词中人称代词以上古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和"其"字的性质为重点;句尾语气词以"也""矣"为重点,句首句中语气词以"其"字为重点。
教学难点词性辨析(以、与、为、则、之、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以、而、则、与、为、之、其”的词性、意义和它们在句中的语法作用。
第三节语序教学内容(一) 主谓倒装的形式和作用(二) 宾语前置的形式和作用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多置于动词前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3、用代词“是、之”复指宾语的宾语前置句4、没有结构标志的宾语前置句5、介词宾语无条件前置(三) 关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动量表示法及数词谓语句(四) 定语后置的形式和作用(五) 介宾结构后置的形式和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及前置条件。
2、关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
第四节句式教学内容(一)判断句1、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是"字的性质和活用"者""也"二字的词性与功用2、古汉语判断句的句式。
(1)……者,……也。
(2)……,……也。
(3)……者,……。
(4)……,……。
(5)带有动词“为”的判断(6)在名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则、即、皆、必、诚”帮助判断,加“非”(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判断。
3、判断句的活用(1)用判断句形式表示比喻(2)用判断句形式表明因果关系(3)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二)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1、意念上的被动句2、被动句式(1) 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2) 用“见”或“见……于……”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3) 用“为”或“为……所……”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4) 用"被"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三)习惯句式1、如何、若何、奈何2、孰与、孰若3、何以……为,何……为4、有以、无以5、以为,以……为6、无乃……乎教学重点和难点1、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的几种基本句式。
2、“是”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3、意义上表被动的被动句与陈述句的辨析。
教学要求准确辨析和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的不同句式,以及这两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文选讲授篇目1、非攻2、北冥有鱼3、察传4、胠箧5、劝学6、七月7、五蠹自学篇目1、不龟手之药2、庖丁解牛3、惠子相梁4、运斤成风5、曹商使秦6、氓7、关雎 8、离骚9、哀郢教学目标1、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现象及其区别。
2、掌握虚词的词性、意义及其用法。
3、掌握若干种语序的形式、条件。
4、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特殊句式。
5、掌握精读文选中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