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突破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突破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突破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地理空间定位是区域认知的前提。

能力与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每年都会有一些高三的同学追问老师:“不会定位怎么办?”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它的形成贯穿于高中三年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定位有利于我们对区域进行探究。

一、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内容及特点1.怎样描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一般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有绝对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参考点周围的地理事物)之分;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例如:简述马尔代夫(图1)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案:?R尔代夫地处低纬度(热带);跨南、北半球;是印度洋中的岛国。

说明:描述地理位置的特征,并不是将所有的位置特征都描述出来,而是选择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描述,在描述纬度位置时,可指出其所处的热量带。

2.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具体要求(1)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2)能正确读出一地的经纬度并确定该地在地球表面的位置;(3)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与特殊纬线的位置关系;(4)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所跨的纬度范围;(5)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山、河、湖、海洋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6)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7)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8)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9)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由此可见,地理学科对空间位置的把握并不是对位置的简单描述,而是基于对位置理解的一种新认知,这种认知是深入探究的基础。

二、分类例析1.根据经纬度及国家轮廓进行直接定位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5题)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1)~(2)题。

(1)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解析】本组试题属于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

第(1)题属于微观定位,根据所给经纬度判断该国处在60°W~70°W,根据穿过南美洲中部的经线是60°W及国家轮廓,可判断该国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

第(2)题,考生需要调运脑中地图判断从亚洲到南美洲通过的运河或海峡,属于宏观定位。

【答案】(1)D (2)C2.定位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图3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解析】该题考查定位,但并不是对罗讷河及图示区域的定位,而是对罗讷河不同河段的气候定位,由此推断气候影响下的水源补给特征和河流径流特征。

分析罗讷河不同河段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表面在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实质在考查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影响因素。

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水源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还有部分季节性积雪融水,故有春汛和夏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流量稳定,无明显的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有冬汛,夏季是枯水期。

【答案】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3.运用综合信息进行全面定位例3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4~6题)图4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问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2)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3)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试题以遥感影像为依托,围绕知识主干探讨问题:从地形出发,探讨山脉两侧植被的差异;从植被出发,探讨降水对植被的影响;从海陆位置出发,探讨区域空间分布。

第(1)题,山脉东西两侧植被覆盖存在差异,东侧是高原荒漠区,西侧是植被覆盖区。

说明西侧降水较多,为迎风坡,从图示区域的位置来看,该地位于45?N 附近,因此山脉西侧是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故地形是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

第(2)题,主要从“距海约180千米”这一海陆位置入手,该地区为45°N地区,根据同一纬线上两点距离的计算公式,可得出东西经度差为2.3°,这说明西侧距海洋非常近。

再根据山脉走向及植被与荒漠的分布,可判断该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第(3)题,因为山脉西侧降水较多,故植被类型应为森林,不是草原。

因图示区域纬度较高,属于北温带,不可能出现亚热带植被,排除A、B两项,因此,山脉西坡山麓可能是针阔混交林。

【答案】(1)B (2)D (3)C4.在空间定位的基础上再现区域地理特征例4 (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9~10题)读图5,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解析】本题存在隐性定位,需要根据芬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确定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人口分布、燕麦种植北界位置判断其气温状况等。

第(1)题,芬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项错误;由图可知,山区虽城镇数量少,但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北部人口稀疏区草原面积较小,以林业为主,C项错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燕麦种植北界的走向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部丘陵广布,且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大,故气温比东部高,因此燕麦种植北界向高纬度倾斜。

【答案】(1)D (2)B三、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1.建立空间定位的知识储备若归纳知识点太多,则记忆难度大。

研究经纬线,也不是每条都要研究,要抓典型的,经常用到的经纬线研究,要化繁为简,学会利用控制点平移。

建立空间定位的知识储备,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板块位置等大的格局;二是掌握重要的经纬线,如穿过非洲中部的经线是20°E,穿过北美洲中部的经线是100°W,穿过南美洲中部的经线为60°W,穿过印度半岛中部的经线是80°E。

2.经常读图、找图、分析图很多同学心理上惧怕地图,平时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遇到陌生区域后,等着老师讲解,不能主动去探究。

这不是好的习惯。

学习地理就要有读图、找图的意识,通过探究熟悉区域,积累经验,获得新知。

不仅要关注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全球位置和板块位置),还要观察其附近有哪些地理事物、探讨与这个地名相关的地理知识。

假如遇到“麦加”这个城市,正确的做法是先快速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城市,然后分析其经、纬度位置(靠近20°N和40°E)、海陆位置(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沿岸),并分析其位置的重要性。

逐步形成这样的思路:遇到地名―想到查图―选择地图―查找位置―分析位置―探究区域―整理知识―提高认识。

3.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区域的空间尺度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空间尺度有大有小,表示的区域有宏观区域有微观区域。

因此,在处理地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区域的空间尺度,宏?^问题就要从宏观的视角处理问题,微观问题就要从微观的视角处理问题。

例如:图6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地区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若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

“东南风”是宏观视角下的季风环流;“西北风”是微观视角下的热力环流。

四、能力测试读图7,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地区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图8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甲岛屿的放大图。

读图,完成3~4题。

3.2011 年2月乙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火山喷发而形成B.沿岸可能有不冻港C.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低,西北部地势较高D.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图9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

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A.北美洲B.大洋洲C.南美洲D.非洲6.以下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的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甲湖泊对丁河流CD段的径流量起到了调节作用B.乙湖泊属于咸水湖C.丙河流在该地冬季时流量最大D.丁河流下游无结冰期读我国某地区图(图10),完成7~8题。

7.图中城市①的主要工业部门是()A.采掘工业B.机械工业C.棉纺织工业D.毛纺织工业8.连接城市②③的铁路是()A.京包线B.包兰线C.包神线D.集二线读图11,回答9~10题。

9.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10.下列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参考答案见8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