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惯性和惯性现象

惯性和惯性现象

惯性和惯性现象
教学目标
199知识目标
199 1。

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

能解释简单惯性现象的
能力目标:
1。

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运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现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惯性应用和预防进行教学。

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了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而且提高了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最后,通过“想一想”的讨论。

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学法建议
1。

重视实验教学,突出
惯性现象。

由于实验相对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有些实验可以采用手拉手操作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让学生用他们的钥匙和一张纸在桌子的边缘做惯性实验。

一些演示实验允许学生在舞台上表演。

2。

通过教学培养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
可以作为惯性车演示实验的例子,让学生解释木块前后下落的原因,并训练如何用知识解释问题。

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照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对象是哪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找出研究对象最初所处的状态。

(运动还是静止)
(3)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应该保持其原始运动状态,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也指典型示例中的一些内容)
3。

下面的错误想法很容易发生,应该注意改正。

(1)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是力,也就是说,惯性力
(3)有没有力的惯性,没有力的惯性
(4)在静止时有惯性,没有运动的惯性
(1)如图9-2-1所示,把一个纸板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把一个鸡蛋放在纸板上鸡蛋很快撞到鸡蛋下面的纸板上,鸡蛋垂直落入杯子,没
有水平移动。

它表明最初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

这个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应该作为一个介绍性实验。

(2)气缸
(3)惯性烟圈实验演示气体
(4)惯性射击实验演示运动物体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

解释惯性现象
2。

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教学困难:惯性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
教具:装满水的杯子、纸板、鸡蛋、纸条、木尺、棋子、视频、电视教学过程:1。

新实验课
方法1:用新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演示实验]
1。

将纸板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纸板上放一个鸡蛋鸡蛋很快撞到鸡蛋下面的纸板上,鸡蛋垂直落入杯子,没有水平移动。

结论:原始静止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

(如图9-2-3所示)匀速运动电动车上的小球落下,正好进入下方的球篮。

()结论:原运动物体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特性方法2:用学生可操作性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完成抽纸和下棋实验(该实验可由学生演示)结论: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

什么是惯性
方法1: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分析和理解惯性的概念和惯性定律的内涵。

方法2中的问题用来测试他们的理解。

教师
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指导学生:用“惯性”来比较“惯性”所有物体都有一种“惯性”。

这种“惯性”的表现是不愿意改变运动的原始状态。

只要它不受外力影响,它的“惯性”就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来。

如果它在力的作用下被迫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它的“惯性”就不会清楚地表现出来,但它的“惯性”不会改变。

也就是说,惯性与力无关
方法2:由于惯性是一个相对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知道惯性保持了原始运动状态(速度)
例:下列问题中物体的惯性是如何表现的?1)放在桌面上的书?一辆以10米/秒速度行驶的汽车?(体现在保持10米/秒的匀速)
3)一辆超速的汽车,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5米/秒(虽然汽车在加速,但此时的惯性反映在保持5米/秒的速度上,但后来没有保持。

))
2。

惯性现象
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学生的小实验或视频尽可能多地观察惯性现象。

实验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

[视频]烟圈实验
喷水枪简介,水因惯性离开枪后可以继续前进(因重力改变运动状态而下落)
从以上实验分析:
“固体、液体、气体”——所有物体都有惯性“静止、运动”——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
结论: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3.惯性现象分析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演示]惯性小车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前后下落的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惯性性能和安全带在制造汽车时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简单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定义研究对象的原始运动状态-受力状态-受力引起的研究对象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的具体表现
方法2:学生引用惯性现象并解释它们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请要求学生选择上面列出的惯性实验或其他惯性现象进行描述,互相补充,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并利用这一步骤分析其他问题。

4.惯性现象的应用及预防——请学生举例3.汇总
1。

惯性的概念,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自然界中物体的一种性质,它表明物体总是保持其原始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惯性定律是一个客观规律,它表明正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的性质,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一个物体的属性,后者是一个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客观规律。

四.作业:阅读课本和书写板设计:
1992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