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唐代散文..

第八章 唐代散文..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 ) • 盛唐散文有所谓“燕许大手笔”(燕国公张说、许国公 苏颋),其文骈、散兼擅。
• 2、古文运动阶段——中唐 • (1)酝酿阶段——元结;李华、萧颖士(宗经);独
孤及、梁肃(先道后文);柳冕、权德舆等。
• (2)高潮阶段——韩柳(详后) • (3)衰退阶段——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孙樵等人, 追求奇异怪僻的文风,使得散体文创作的道路越走越窄, 逐渐丧失了内在的生命力。 • 3、骈文复归阶段——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等)
• 4、语言精美清丽。
三、韩柳散文的主要贡献
• 1、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 (1)辞采(骈散并重);
• (2)语言;
• (3)
• 韩愈弟子影响较大的为李翱和皇甫湜。
• 李翱:代表作有《答朱载言书》、《寄从弟正辞书》等,
强调文以明道,文风简洁平易,发展了韩文“文从字顺”
• 2、杂文。有较强的讽刺性。如《送李愿归盘谷序》。
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达官贵人,二是山林
隐士,三是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对比,对友人 的隐居之志大加赞赏。
• 3、记叙文。
• (1)记事文。如《平淮西碑》。 • (2)传记文。如《张中丞传后叙》。 • (3)如墓志铭。如《柳子厚墓志铭》。 • 4、抒情文。《祭十二郎文》——“祭文中千年绝调”。
二、 古文运动 • (一)古文运动发生的动因 • 1. 政治背景——改革呼声高涨 • 2. 思想背景——儒学复兴
• 3.骈文积弊的结果。(内因)
• (二)古文运动的内容
• 1、文道合一。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文者以明道。”
• 2、文体革新。 • (1)提倡先秦两汉古文。韩愈《答李翊书》:“非三代秦两 汉之书不敢观。” • (2)重视“文”的作用。韩愈《答李翊书》:“唯陈言之务 去”;又《答刘正天书》:“师其意,不师其辞” 。 • (3)对作家创作与修养的要求。韩愈《答李翊书》:“养其 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 (3)《梓人传》。传主是长安工匠杨潜。
• (4)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等。
• 4、山水游记。代表作为《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
《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 《八记》用精确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形神兼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 一、柳宗元散文的类型。 • 1、论说文。如《封建论》,论述帝王受命 于人,而不在于天,“郡县制”取代“封 建制”乃“势”之必然,批判了封建世袭 制。 • 另外哲学论《天论》、《天对》等亦著名。
• 2、寓言散文。 • 《鹘说》、《谪龙说》揭示世态人情; • 《罴说》、《三戒》( 《临江之麋》、
第八章 唐代散文
• 第一节 唐代散文概述
• 一、唐代散文的发展过程。 • 唐代散文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骈散的
消长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节 唐代散文概述
• 1、骈文兴盛阶段——初盛唐
• 初唐骈文,以“初唐四杰”为代表,如王勃《滕王阁
序》、骆宾王《讨武曌檄》等。
• 陈子昂所写的政论文朴实平易,在初唐文坛别具一格。

3、提出“不平则鸣” 的思想。出韩愈《送孟东野序》。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 一、韩愈散文的类型 • 1、论说文。 • (1)明道之文。如“五原”:《原道》、《原性》、
《原人》、《原毁》、《原鬼》。
• (2)论政之文。如《论淮西事宜状》等。
• (3)论学之文。如《答李翊书》等。
• (4)论文之文。如《送孟东野序》、《与冯宿论文 书》等。
得其平则鸣”——“天籁之鸣” ——“人声文辞之 鸣”——“自鸣不幸”。 • 3、想象丰富,巧于用譬。如《杂说》以伯乐喻善于识 拔人才者,以千里马喻才俊之士。 • 4、语言融会古今,富于独创性。 • (1)吸收经史诸子的语言。 • (2)借鉴骈文的表现形式。 • (3)融会口语。如《祭十二郎文》。 • (4)自创新词。如《进学解》。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二、晚唐骈文
• 散文衰落,骈文复兴,造成晚唐骈赋的数量猛增,而且题材
内容有所扩大。从中唐以前以歌功颂德为主,发展到咏物、
记事、说理,无所不包,技巧也有所变化。 • 温庭筠、李商隐、段成式为晚唐骈文三大家,三人均排行十 六,故其骈文号称“三十六体”。 • 杜牧《阿房宫赋》是其中最杰出的篇章之一。基本保持了古 赋的形态,同时大量运用隔句相对的排比句式,极意铺陈却 无堆砌之弊,为后来的散文赋创造了经验。
的特色。 • 皇甫湜:代表作有《答李生书》(三篇),要求“意新”、 “词高”,其主张及创作实践都发展了韩文奇崛的一面。
第四节 晚唐小品文与骈文
• 一、晚唐小品文
• 代表作家作品:
• 1、皮日休《皮子文薮》;
• 2、陆龟蒙《笠泽丛书》;
• 3、罗隐《谗书》。
• 鲁迅:“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备的景物图画;又通过主观感受的强烈介入和鲜明表 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确立了山水散 文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点
• 1、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能准确地把握其具体特征。 • 2、把山水之景与作者郁闷的心境结合,借山水抒 发作者受迫害的心情,表露怀才不遇的苦闷。
• 3、塑造下层平民形象。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
• 《蝜蝂传》讥刺贪婪无厌;
• 《东海若》,以寓言形式写成的宣扬净土
信仰,议论人之心性修养。
• 3、传记散文。 • 如《段太尉逸事状》,刻画了段秀实沉着机智、 不畏强暴、爱护百姓的优秀品格。 • 还创作了一系列平民百姓传记,如:
• (1)《宋清传》。传主为长安药商。
• (2)《种树郭橐驼传》。传主是长安农民。
• 《答李翊书》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高下皆宜。 ” • 如《论佛骨表》,全靠气势取胜,文气充沛,故生死
不避。生死不避,故文风犀利酣畅。
• 皇甫湜《谕业》:“如长江秋清,千里一道,冲飚激 浪,瀚流不滞。” •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 浑浩流转”。
• 2、曲折多姿,变幻莫测。如《送孟东野序》: “物不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
• 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 韩愈《送穷文》:“不专一能,怪怪奇奇。” • 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济天下之溺。” • 刘熙载《艺概·文概》:“韩文起八代之衰, 实集八代之成。盖惟善用古者能变古,以无所 不包,故能无所不扫也。”
• 1、气势充沛,豪逸奔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