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1、《马铃薯育种学》孙慧生本书是结合了作者30多年来的育种科研和实践积累,以及“六五”至“九五”期间参与国际马铃薯育种攻关各单位的科研成果,并吸取了国外近年来的先进理论与技术编著的。

本书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马铃薯资源和育种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马铃薯育种的一般原理,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详述了对真菌性晚疫病、细菌性青枯病、多种主要病毒,以及马铃薯实生种子和杂种优势利用。

在育种方法方面,介绍了远缘杂交,分解育种法,轮回选择与群体改良育种和生物工程等新的育种途径。

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立论科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文献广泛。

适宜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马铃薯育种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2、《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赖凤香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编著。

主要内容包括: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马铃薯与环境的关系,马铃薯品种简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及其防治,马铃薯的贮藏,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马铃薯多熟制搭配栽培技术及马铃薯的产业开发等。

内容系统丰富,可操作性强。

适合广大农民、受精科技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阅读,也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3《马铃薯淀粉生产技术》陈奇伟本书由黑龙江省讷河市银河淀粉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奇伟等编著。

书中介绍了马铃薯及其淀粉的特性与经济价值;马铃薯的预处理、解碎、浆料加工、清浆精制、精浆脱水、淀粉干燥整理、参量控制、防止褐变、用水处理和质量监控等生产技术;马铃薯淀粉生产线的设计方法,马铃薯淀粉小型生产的工艺流程、机器设备及生产要领;预糊化淀粉和交联淀粉等马铃薯变性淀粉的生产实用技术。

全书内容系统、语言通俗,文图并茂,技术实用,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便于学习使用。

它对于搞好马铃薯淀粉生产、提高马铃薯种植与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马铃薯栽培技术》程天庆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程天庆研究员编著。

1991年月10月第一版问世后受到读者欢迎,曾5次重印,共9.5万册。

第二版根据读者要求,对原有各节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和增补。

内容包括: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用途,马铃薯的特征和特性,马铃薯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马铃薯病毒性退化与防治方法,生产无病毒种薯,马铃薯的优良品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与不同地区的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收获与贮藏技术。

本书适合广大菜农、部队农副业生产人员和农校师生阅读参考5、《山药、马铃薯栽培技术问答》赵冰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全面介绍了山药、马铃薯生产中的各类问题,包括生产的概况、类型与品种、主栽品种的识别与使用、各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贮藏与加工技术等。

本书的编写原则以实用为主,图片丰富,分类问答,针对性强,可供广大菜农查疑解惑,也可为城镇家庭园艺爱好者种植山药、马铃薯提供操作指导6、《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谭宗九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

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

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

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

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

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

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

据资料介绍,早在新石器时期,在安第斯山山区居住的印第安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在野生植物中寻找可以充饥的东西时,便发现了马铃薯的薯块可以吃,并用木棒、石器掘松土地,栽种马铃薯,获得了下一代马铃薯薯块,这就形成了马铃薯的原始栽培。

在古代的印第安人中,马铃薯是生活中的主食,人们的生死存亡与马铃薯收成的丰歉关系密切,所以他们把马铃薯奉为“丰收之神”,经常祭祀祈求。

到16世纪中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和英国人分别把马铃薯带回欧洲种植,并很快得以发展,成为北欧人们的主要食品之一。

马铃薯传入我国的时间,据资料介绍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

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7、《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与丰产栽培技术/新型农民培训丛书》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本书结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实际,介绍了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的基本知识及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包括脱毒马铃薯的生产概况,马铃薯脱毒技术与脱毒薯生产,马铃薯的丰产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收获、贮藏与运输技术,以及马铃薯优良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8、《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商鸿生本书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鸿生、王凤葵教授编著。

主要内容包括15种马铃薯常见病害拉下状、病原菌、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以及13种重要害虫的形态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书中还系统介绍了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经验,并附有病害症状彩图和害虫形态图。

本书内容丰富,科学性,实用性强,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植保技术人员和农业院校、职业学校师生阅读参考。

9、《马铃薯良种及栽培关键技术》谢开云本书是《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中的一册,该系列书是由袁隆平院士、官春云院士领衔打造“三农”图书精品,内容科学,可靠,实用,代表了当前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册内容包括:马铃薯品种的选用、马铃薯种薯选用技术、马铃薯播种技术、马铃薯的需水特性及灌溉技术、马铃薯病、虫害及杂草防治技术、马铃薯收获技术、马铃薯贮藏与运输技术等,主要供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马铃薯生产与推广人员和农民使用。

10、《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彩色图谱》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编写组编本书以彩图的形式,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培育的主要马铃薯优良品种及部分国外引入良种,共58幅。

对每个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适应及分布地区都作了说明。

11、《马铃薯种植与加工进展(2008)》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种植与加工进展(2008)》是配合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的召开出版的行业专业书籍,汇集了近年来我国从事马铃薯研究人员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有关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最新决策及发展动态,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农业部[2006]9号文件,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马铃薯种植与加工进展(2008)》对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业管理部门从事马铃薯研究、生产、开发及广大农村个体种值户具有指导意义12、《马铃薯结薯大小的影响》隋启君姜兴亚通过来自不同大小实生种薯的切块和整薯(12.5~50g/种块)间的相互比较,肯定整薯播种具有出苗整齐、增产、防病等优点的同时,也揭示了切块播种显著减少 75g 以下的小薯数,增加100g 以上的大薯数,改善商品价值.建议在切刀消毒和种块处理的前提下,利用20~50g(整薯的1/4~1/8)的种块播种生产商品用实生薯。

13、《试管薯发育机理的研究──温度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连勇等以“中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诱导温度对试管薯形成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黑暗诱导条件下,试管薯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5~20℃.对试管薯形成大小及著重而言,温度效应高于外源诱导剂.温度对平均单瓶结薯数影响不显著。

14、《和光照对马铃薯微型薯形成的影响》胡云海蒋先明马铃薯的块茎形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匍匐茎的形成;二是匍匐茎的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由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形成的脱毒微型薯,在形态建成上与大植株的块茎形成方式有所不同,它是由试管苗腋芽直接形成,主要依靠腋芽细胞的分裂及其相继膨大两个过程。

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各种营养物质、能量、植物激素向腋芽运转和积累才能进行,才有形成块茎的可能。

这一切物质来自于试管苗在培养过程中的贮备,以及在诱导过程中提供的诱导15、《栽培马铃薯起源的探讨》谷茂谷彦马铃薯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关于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中部西麓濒临太平洋的秘鲁──玻利维亚地区,在不同的书籍和文献中已多有涉及,也成为公论16、《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丁晓蕾本文从生物、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角度考证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过程,重点对传播条件和传播障碍进行阐述,分析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对马铃薯传播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马铃薯扩种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作用。

17、《马铃薯商品性栽培技术问答》庞淑敏等本书以问答的方式对如何提高马铃薯商品性栽培做了精辟的解答。

内容包括:马铃薯品种选择、脱毒种薯繁育、栽培区域、栽培模式、栽培技术和环境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运、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等与马铃薯商品性生产有关的内容。

全书以联系实际、服务生产为宗旨,内容丰富系统,语言通俗易懂,技术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便于学习和使用。

18、《怎样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庞淑敏等编著内容简介:本书由河南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庞淑敏副研究员等编著,内容包括我国马铃薯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马铃薯优良品种、脱毒马铃薯的繁育与应用、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马铃薯的贮藏保鲜、马铃薯种植效益分析和市场经营策略等7章。

本书综合介绍了国内外马铃薯种植的先进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文字通俗易懂,技术措施实用,适合广大马铃薯种植户学习应用亦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19、《马铃薯产业:原理与技术》韩黎明等本书主要由三大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概述篇,主要介绍马铃薯的起源与栽培历史、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第二部分为技术篇,全面介绍了马铃薯优良品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贮运技术和加工技术;第三部分为产业篇,客观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在实证分析基础上讨论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理论。

全书以作物栽培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生物统计理论、现代农业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了马铃薯从种植到加工、从产品到产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适合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业管理部门从事马铃薯研究、生产、开发、推广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20、《马铃薯》(美)祖克曼著,李以卿译马铃薯是一种稳定可靠又富于营养的作物,绝对不是一个平凡的小角色,它在西方社会历史中的重要性不压于汽车和铁路——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爆发的大饥荒,就是马铃薯大面积绝收造成的,因此被称为“土豆大饥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