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色彩构成
(4)色彩的视觉认知性
从远处看室外的标志或广告,由于着色的原因,有些作 品清晰可见,而有些则不易看清。决定视觉认知优良与否的 诸条件中,视觉主体与背景的明度差是最重要的问题。背景 为黑色时,明度最亮的白色视觉认知性最高;背景为白色时, 明度为最暗的黑色视觉认知性最高。彩色也是同样,视觉主 题与背景的明度决定视觉认知性的高低。在背景为黑色的情 况下色彩视觉认识性依次降低的为:黄、黄绿、橙、红、蓝 绿、蓝、紫;当背景为白色的情况下色彩视觉认知性正好相 反。
(1)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体验到由于色彩的不同而 造成的空间远近感的不同。看起比实际距离更近的色叫前进 色,反之叫后退色。从色相的角度来考虑色彩的远近感,一 般认为黄、红暖色是前进色,蓝色是后退色。从明度的角度 上讲,明亮的色看起来比浓暗的色要显得近一些。
(2)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性
二、光与色彩
1、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 2、色彩的三要素
1、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
(1)光的混合 将不同色相的光源,同时投照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色光,是光
的混合种类之一。 光混合后的色光明度高于混合前的原有色光的明度。光混合的次
数越多,明度越高,这就是光混合的基本原理,称加光混合。舞台灯 光、彩色照片、彩色电视机显色,均是运用加光混合原理处理色彩的。
因此,可以基于这个基本原理,有意识地利用错视原因 去制造迫近感、膨胀感或收缩感、后退感的色彩构成效果, 去制造扩大空间或缩小空间的假象。
四、色彩的心理
1、色彩的性能 2、色彩的形象 3、色彩与错视
1、色彩的性能
(1)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性 (2)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性 (3)色彩的轻重感 (4)色彩的视觉认知性
(1)色相
色彩的相貌称色相,也是色彩区别之意。红、橙、黄、 绿、蓝、紫,每一个字眼都是一个具体色相的称谓。从物 理学认识,色相由波长决定,不同的色相有不同的波长。 色相在心理上的反应可归纳为暖色系、冷色系和中间色系 三类,所以,色彩的冷暖也是色相变化的范畴。色相序列 渐变推移可以构成不同的空间效果。
冷暖色的前进与后退感,除冷暖色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的 色彩对比中获得:
有前进扩张感:暖色、高彩色、亮色、强对比、集中、中 心;后退收缩感:冷色、低彩色说,明度大的色彩感觉较轻,暗色感觉较重。 这种轻重的判断主要是受到色彩明度的影响。过去有种 说法认为暖色类的色感觉重,冷色类的色感觉轻,而最 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色相对色彩的轻重感觉并没有直接 关系,而纯度感略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
2、色彩的形象
色彩是以非语言的形式,将本来为非可视的感情、形象,用人的肉 眼能看得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所以能与危险、 火灾相联系,红色还是热烈、热情的象征,所以常常被用于与此相关的 设计当中,色彩的这种情感、形象在信息社会中是很重要的。在色彩形 象的世界里,多色配色比单色配色在形象信息上更加复杂、丰富。
(3)纯度
色彩的纯度或饱和度或鲜浊程度称纯度。 同一色加白增亮同时降低彩度,加黑变暗 也同时降低其彩度,所以同一色的彩度与明度 有关。高纯度的色彩,加入白和黑调成的灰色, 纯度就会降低,成为带灰浊味,成为带灰浊味 的色彩。 原色和间色为纯色。三原色彩度最高,无 彩色的彩度为零,纯色与无彩色是彩度的两极 色。
光的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 (2)色料的混合 色料的混合称减光混合,它与光的混合相反,不是反光强度的增
加,而是吸光能力的集中。色料混合次数越多,吸光越强,纯度、明 度越来越低。换句话说,色料相调的种类越多,则越容易出现脏、灰 的效果。
光的混合
颜料的混合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2)明度 (3)纯度
色彩构成
一、色彩的概念 二、光与色彩 三、眼睛与色彩 四、色彩的心理 五、色彩的对比 六、色彩的情感与表现 七、色彩的面积、位置和数量 八、形与色的综合表现 九、色彩的启示
一、色彩的概念
什么是色彩?色彩是如何被感知的? 光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一,健康的眼睛是感知色彩的条件 之二,缺一不可。当物象受光线照射后,其信息通过瞳孔进入 视网膜,经过视神经细胞分析,转化为神经冲动,由神经传达 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产生了色彩感觉。 经过了光、眼睛、大脑三个环节,才能感知色彩的相貌。 从而得出色彩概念: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为色彩;也可以 说,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光,是感 知的条件;色,是感知的结果。
(2)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称明度,对光源色而言称光度,对物体表 面色称明度或亮度。
白色是最明亮的色,黑色则是最暗的,任何一个颜色,想 提高明度则加上白色;想降低明度,则加上黑色。
用黑色颜料调和白色颜料,随分量比例的递增,可以制造 出等渐变的“明度序列”,即无彩色系统。在无彩色系统里有 明度变化,没有色相和彩度变化,因此,无彩色领域比有彩色 领域的明度对比层次更加清晰。明度序列渐变推移可以构成不 同的空间效果。
三、眼睛与色彩
1、眼睛 2、视觉调节与错视
1、眼睛
唤起我们对色彩的感觉关键在于光,而接受 光的刺激的是眼睛。眼睛各部位接受光刺激后, 对色觉均起一定作用。
2、视觉调节
眼睛是晶状体,对不同的波长的色彩,有自动调节作用。 暖色为什么有前进感、扩张性、注目性?是因为长波长的暖 色系色彩,在视网膜的内侧映像,晶状体调节暖色的焦点时, 晶状体变厚,因此暖色感觉上比实际距离要向前迫近。而冷 色为什么有收敛与后退感?是因为晶状体变薄的缘故。
在同等色彩面积的条件下,看起来比实际面积更大的色叫 膨胀色,反之叫收缩色,一般前进色是膨胀色、后退色是收缩色。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是视觉进深的概念,而色彩的膨胀与收缩与视 觉感性面积有关。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规律:
其一:同面积的暖色比冷色看起来面积大;其二:明亮的色 比灰暗的色看起来显得面积大;其三:在色彩的相对明度问题上, “底”色的明度越大,“图”色的面积越小。在黑暗的背景上, 高明度色彩的面积看起来往往比实际面积要大,所以在黑暗背景 上作明度不同、面积相等的色彩处理时,如果要取得同等大小的 视觉效果,必须缩小大明度色彩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