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可能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文化之一。

得益于这样的多元文化,澳大利亚一直可以享受多种多样的思想创意、品类繁多的菜肴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和谐的国家,它的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民族特色,它的开放的政策以及音乐等文艺融合在一起,让它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

一、饮食文化澳大利亚人的食物应该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 肉,蛋,禽,海鲜,蔬菜和四季时令水果应有尽有. 几乎全部是自产自销, 很少依赖进口, 而且品质优良, 其中牛肉, 海鲜, 水果还远销世界各地以往澳大利亚传统的饮食文化以英格兰,爱尔兰为主. 50年代随着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 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多样化. 意大利,希腊,法国,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各地菜肴,食品相继在澳洲各地落户生根, 它不仅满足了各地移民的需要, 也给那里的英国后裔带来了新的口味。

谈到饮食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食品在澳洲的兴盛。

如同世界各地一样亚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国餐。

从19世纪50年代淘金潮开始,华工就已经把中餐带进澳大利亚。

当时的许多小城镇都可以找到中餐馆。

20世纪初,糖醋排骨,黑椒牛柳,咕老肉,杏仁鸡丁就已经成为风行一时的异国情调菜肴。

现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个小城镇里看到中式餐馆。

在大城市里的唐人街,中餐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枚不胜举。

据说在各国风味餐馆中中餐的数目是最多的。

谈到饮食文化, 最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食品在澳洲的兴盛. 如同世界各地一样亚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国餐. 从19世纪50年代淘金潮开始, 华工就已经把中餐带进澳大利亚. 当时的许多小城镇都可以找到中餐馆.20世纪初, 糖醋排骨, 黑椒牛柳, 咕老肉, 杏仁鸡丁就已经成为风行一时的异国情调菜肴. 现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个小城镇里看到中式餐馆. 在大城市里的唐人街,中餐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 枚不胜举.据说在各国风味餐馆中中餐的数目是最多的。

随着70年代后期越南难民的涌入, 一种价格低廉的越南菜悄悄流传开来,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特别牛肉粉, 这几乎成了越南食品的象征, 然后没过多久越南风味酒杯咸,辣,甜的泰国菜所取代. 泰国餐馆就像当年的法国餐馆一样迅速遍及各个城区, 并风行了10年.在饮食评论家萨维丽看来,澳大利亚饮食文化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烹饪方法的多样化已经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比如泰国咖喱风味食品就不只餐馆可以品尝得到,普通家庭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

她说:“我们很自豪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开放社会,这有助于我们不断提供我们的饮食水准。

”现在最为流行的亚洲餐依次为中餐, 泰餐, 日餐, 韩餐,越餐和马来餐。

澳大利亚的一些著名餐馆, 20年前是法国菜, 现在却呈现多元化特色. 许多菜兼收并蓄, 互相借鉴, 形成新派的法餐,澳餐和意餐。

90年代以后澳洲的家常菜中最普遍的是什么呢? 浇汁意大利面加蔬菜沙拉加泡沫咖啡!现在澳洲人发现, 在澳大利亚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可以种植各种任何在其他国出产的东西, 所以他们学会了各种烹调技术和在饮食上有了创新意识, 也能够是丰富的物产物尽其用. 澳洲人终于可以说: 世界已经在我的舌尖上!二、语言文化英语是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但同时还有很多其它的语言在这里使用。

在这个多元文化国家,许多澳大利亚人可以轻松自如的运用其它语言。

超过三百九十万澳大利亚人在家中讲英语以外的其它语言。

在教育与培训系统里,大约有15%处于工作年龄段仍在学习学历学位课程的人将英语作为第二种语言。

有八十多万澳大利亚人在家中除了讲英语外,还讲一门欧盟国家的语言。

还有八十万人在家中讲亚洲国家的语言。

在澳大利亚,你不但可以在讲英语的环境中通过专业学习提高英语水平,而且还可以学习许多其它语种,因为澳大利亚所有教育培训机构都提供此类教学。

几乎所有英语国家的人都认为澳大利亚英语很易于理解。

澳大利亚城市和乡村英语的口音有少许区别,但是这种口音差异远比在那些同时也使用法语的国家里小,比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

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你还可以学到很多澳大利亚的俚语。

向亲朋好友解释这些俚语的意思,你会感到其乐无穷。

三、宗教文化澳大利亚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各种宗教信仰,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等在这个国家并存。

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在澳大利亚存在的宗教信仰约100种之多。

根据澳大利亚的平等机会法,任何人不会因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有何种宗教信仰而受到歧视。

过去的二十年,澳大利亚信仰宗教的人数逐渐减少。

2001年的普查数据显示,25%左右的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

圣公会教徒占总人口21%,罗马天主教教徒占27%,其它基督教教派占21%,其他宗教信仰者占6%。

尽管有宗教信仰自由,教会还是渗透到澳大利亚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力很大。

在澳大利亚各大小城镇,雄伟的教堂建筑多不胜数。

澳大利亚三分之二的私立中小学是由罗马天主教教会开办的,由于富有的家庭喜欢把子女送往私立中小学,因此天主教或者教会学校对澳大利亚青少年一代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平日生活中,教会既竭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加信众,教会也尽力能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困难。

找房子、寻工作、觅恋爱对象、诉心中烦恼、求车搬家、唱卡拉OK,跳舞娱乐、烧烤郊游、凑够打麻将的人数,都可以通过教会或者在教会认识的人来解决。

从某程度来说,澳大利亚教会的不少功能,有点类似中国的居委会、工会、妇联和街坊邻居的作用。

对华人移民来说,教会往往是他们认识澳大利亚的途径之一。

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教会也总是欢迎。

华人的教会往往有厨房和吃饭的地方,活动时有很多志愿人士帮厨,不少人还从家中带来家常小菜或家乡特产。

礼拜后、查经前,大家熙熙攘攘的吃喝玩乐,说短论长。

在礼拜天吃饱喝足之后,大家还组织各种娱乐活动。

所以,到教堂走走,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四、礼仪文化1、喜丧礼仪在澳大利亚,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订婚,由女方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婚礼后通常要举行宴会。

澳大利亚人的葬礼,先在教堂内举行,由牧师主持追思礼,他们还保存着寡妇沉默的古俗。

有趣的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其圣诞节和元旦节不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是在火热的夏季。

2、社交礼仪①仪态礼仪这里的男人们相处,感情不能过于外露,大多数男人不喜欢紧紧拥抱或握住双肩之类的动作。

在社交场合,忌讳打哈欠,伸懒腰等小动作。

②相见礼仪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

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

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

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3、商务礼仪到澳大利亚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3-11月。

澳大利亚是一个讲求平等的社会,不喜欢以命令的口气指使别人。

他们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为一起进过餐,生意就好做了。

澳大利亚人文明有礼,乐于助人。

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话,人们即使互不相识也会打招呼和问候。

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滚在地上,周围的人会马上帮忙捡起来,送还你的手上,还会有人给你找来一个好的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什么可以救急的替代品,这就是澳大利亚。

4、旅游礼仪澳大利亚不流行小费,但服务人员如果为你提供了额外的服务,可给适当的小费,数目不宜多。

到商店里买东西不要讨价还价。

坐车不系安全带是违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带。

大部分旅馆的电话拨0是外线,拨9是旅馆总机。

4、服饰礼仪男子多穿西服,打领带,在正式场合打黑色领结,达尔文服是流行于达尔文市的的一种简便服装。

妇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穿裙子,在社交场合则套上西装上衣。

无论男女都喜欢穿牛仔裤,他们认为穿牛仔裤方便,自如。

土著居民往往赤身裸体,或在腰间扎一条围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讲究些,披在身上。

他们的装饰品丰富多彩。

5、主要禁忌澳大利亚人对兔子特别忌讳,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人们看到它都会感到倒霉。

与他们交谈时,多谈旅行,体育运动及到澳大利亚的见闻。

五、文化艺术土著和非土著艺术家们对澳大利亚所带来的令人充满幻想的挑战作出了回应,他们创造了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与文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所有形式的表演艺术包括舞蹈、音乐和戏剧在澳大利亚都有热烈的追随者。

近年来澳大利亚的表演艺术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准。

澳大利亚舞蹈以热情奔放、题材广泛而著称。

主要剧团如澳大利亚芭蕾舞团和悉尼舞蹈团定期在各地巡回演出,节目丰富多样,既有澳大利亚制作也有国际保留节目。

澳大利亚舞蹈编导和舞蹈家露西·盖林以及吉迪文·奥巴赞奈克创作的前卫作品在夜总会和其它非常规演出场所的演出吸引了新的观众;体育表演团体如“墙上之腿”等亦常在室内或室外进行表演。

澳大利亚出了大量诗人和小说家,使澳大利亚文学成为当代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过去的25年中,澳大利亚故事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得到普通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澳大利亚电影在全世界家喻户晓。

如《我光辉的事业》(1979年)、《鳄鱼邓迪》(1986年)、《枯燥的跳舞厅》(1993年)和《玛丽欧的婚礼》(1995年)等影片已成为澳大利亚的文化使者。

从这些电影我们可以预见澳大利亚电影业的未来将更加令人鼓舞。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激励着澳大利亚的传统,印证了澳大利亚文化精彩、多面、生动和不断演进的特性。

澳大利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元化国家,它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和震撼,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仅限于书面上的介绍,我想,当我们有一天真正走进它的时候,我们才会亲身感受到它的精彩与多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