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
云南农业大学
一、名词解释
1、种子商品:是为满足种子消费,通过育种者育成,得到国家有
关部门推广准许的、企业生产的、符合国家良种标准的种子。
2、种子市场:是指对种子具有购买意向且有购买能力的人群的消
费需求。
3、种子经营:是在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面向市场,
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利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合理组织品种研发、种子生产、销售,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全部经济活动过程。
4、种子管理:是种子企业在整个经营运转中,通过计划、组织、
激励、协调和控制手段,为集体活动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
造氛围,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5、种子产业(种业):是与种子经营相关的企业或部门的集合体。
6、种子经营管理学:是从种子商品的特殊性入手,研究种子商品
生产和交换规律,分析种子市场的供求状况,阐述种子营销组
合理论和策略,利用企业管理系统分析方法,探索种子企业管
理,种子行政管理与执法等种业体系发展理论的一门新兴交叉
学科。
7、育种家种子: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
一批种子。
8、原种: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至第三代种子,按原种生产技
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9、良种:常规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
标准的种子。
10、需求收入弹性:当价格保持不变时,种子的需求量对农户收入
变化的反应程度。
(可能考计算题)
11、供给弹性:是指供应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12、种子市场调查:是以市场及市场营销所涉及的一切因素为对象,
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对市场信息、情报进行系统
的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活动。
13、种子市场预测:种子企业运用各种信息和预测技术,对影响市
场供求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推断,以确定种子商品
供求未来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活动。
14、产品整体: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
15、品种研发:种子公司利用自身的研究基础或借助外部力量,进
行新品种的选育与品种开发相关的技术活动。
16、知识产权:指人类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其实质是法律赋予权利人对科技成果在一定期间内独占支配,
禁止他人擅自利用的垄断权利。
一、选择填空
1、中国种业的形成与发展分为4个阶段:(1)非商品化阶段(2)
部分商品化阶段(3)垄断经营阶段(4)市场化经营阶段
2、全面种子市场概念包括4个方面的含义:(1)种子商品交换的
场所(2)种子商品流通领域(3)对种子有支付能力的需求(4)种子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市场在经济学上有多重含义:(1)商品交换的场所(2)市场是
流通领域(3)市场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4)市场是商品交换
关系的总和
4、种子商品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
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被认为是最有利于资源
配置的类型。
5、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依赖于单位价格的商品性能,即性价
比。
种子商品价值体现在种子商品性能和种子价格两方面,而
种子商品的性能又与种子的使用性能和种子商业性能有关。
6、科学技术是种子市场发展的源泉和竞争核心。
中国是发展中国
家中唯一没有被发达国家著名种子企业完全占领种子市场的国
家。
7、种子用户购种行为的类型:(1)理智型(2)冲动型(3)习惯
型(4)价格型(5)跟随型(6)想象型(7)不定型或疑惑型
8、种子的供给特征:季节性、地域性、风险性、服务性
9、供给弹性的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供给弹性系数是
供应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即价格升或降1%
时,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可能考计算题)
供给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某因素变动的百分比
10、种子市场调查的方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1、种子市场调查的方法: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
12、种子市场预测的常用方法有定性和定量预测法两种。
13、任何作物的市场生命周期都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
衰退期
14、品种研发的不同途径:自主研发、联合开发、购买、引种
15、种子企业知识产权主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商标权。
16、知识产权保护:新品种权、专利权、商标权的保护。
17、种子行政管理法的制定:属国家行政法规的由国务院颁发,如
《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
属于行业部门行政法规、规章的由农业部、林业总局(原林业部)或相关部委联合发布,如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颁发》、《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等。
二、大题
1、当前,我国农业开始面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迈进,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种子产业的经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我国种子产业,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种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2)利用竞合优势,加大种业科技开发和优化资源配置
(3)科技创新,推动种子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4)强化种子品牌意识,确保种子优质精品盒科技含量
(5)重视种植资源的搜集与创新,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2、我国种业应对国际竞争的策略
(1)加快科研育种步伐,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2)通过多种方式整合种子产业链,发挥专业化与整合优势
(3)建设新型种业体系
(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5)加强国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3、种子商品的特殊性
(1)具有生命特性
(2)短期实效性和地域限制性
(3)技术承载的密集型
(4)生产周期长,科技附加值高
(5)产品研发风险性大
(6)市场需求弹性小
(7)供给的不稳定性
(8)种子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9)政策风险
(10)种子国际贸易的监管
4、种子商品经营的完整环节及作用
(1)市场调查(2)确定新品种选育或引进目标(3)培育或购买目标品种
(4)对未审定的品种及时参加区试和申报审定或品种保护的工作(5)新品种示范推广(6)选择制种基地
(7)营销方案决策(8)与客户订立供销合同
(9)种子生产(10)种子收购
(11)种子质量检验(12)种子加工及包装
(13)种子储存(14)客户验收,封样及种子质量检验(15)售后服务(16)按供销合同催款、结账
(17)订立下一年的供销合同(18)种子售后的技术服务和信息反馈
5、科技对种子市场推动的主要表现
(1)科技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品种的生产能力
(2)种子质量控制技术
(3)种子贮藏加工技术
(4)种子经营与市场管理
(5)科技进步有助于规范种子市场
6、种子用户购种行为的产生过程(1)形成需求
(2)产生购种动机
(3)搜集种子信息
(4)选择比较
(5)购种决策
(6)种后评价
7、种子用户需求特征
(1)多层次性和多样性
(2)流行性和时间性
(3)可引导性和发展性
(4)替代性和连带性
8、种子市场供给主体的特征(1)独立性、自主性
(2)平等性、竞争性
(3)开放性、规范性
(4)服务性、盈利性
9、种子市场调查的内容
(1)市场环境调查: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地理
(2)市场需求情况调查:市场需求量、市场需求结构、市场需求趋势、市场份额调查、种子外贸出口需求情况调查
(3)购种者的调查
(4)品种使用和评价的调查
(5)种子市场供给情况的调查
(6)种子流通渠道的调查
(7)种子市场竞争情况的调查
10、种子市场预测的作用
(1)选择最优决策和制订计划的基础和前提
(2)确保种子生产、经营按计划进行
(3)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1、种子市场细分的原则
(1)明确种子市场细分的对象
(2)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3)细分市场必须是企业可以进入的
(4)细分市场必须使企业可以获得效益
(5)细分市场应该是相对稳定的
12、种子核心产品营销策略
(1)垄断经营策略
(2)品种领先策略
(3)品种跟进策略
(4)填充市场空白策略
(5)品种多样化策略
(6)优质取胜策略
13、种子有形产品及附加产品经营策略
(1)优良品观策略
(2)品牌及商标策略
(3)包装策略
(4)方便购买策略
(5)优质服务策略
14、品种研发的作用
(1)品种是种业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2)新品种是种子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重要因素
15、品种研发目标确定的步骤
(1)环境分析
(2)市场调查与分析
(3)企业SWOT分析
(4)市场定位
(5)产品定位
16、申请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的条件
(1)具备生产的隔离和培养条件
(2)有无检疫性病虫的种子生产地点
(3)具有相适应的资金、生产和检验设施
(4)具有相应的专业种子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7、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的条件
(1)具有相适应的资金及独立民事责任能力
(2)具有种子贮藏、检验种子质量、保管技术的人员
(3)具有相应的营业场所、加工包装、储藏设施及种子质量检验的仪器设备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