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篇一:灵宝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灵宝市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应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精神、《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新增监测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掌握我市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我市制定慢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上级评估卫生及相关政策和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一)监测点的确定我市本次被确定为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新增监测点。

(二)调查对象及抽样1. 调查对象:为调查前12个月内在我市居住6个月以上且年龄大于18岁的居民。

2.抽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首先向省CDC慢病所提供我市乡镇(街道)情况,由省CDC慢病所抽取4个乡镇(街道)。

第二阶段提供我市被抽取的4个乡镇(街道)辖区行政村(居委会)情况,省CDC慢病所在每个乡镇(街道)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共计12个行政村(居委会)。

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每个小组至少50个居民户。

在做完家庭问卷调查后根据KISH表抽定每个家庭1个人作为监测对象,共计监测600人。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本次监测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

(一)询问调查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调查。

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不能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

1. 家庭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并在个人问卷调查之前完成。

依照调查问卷对抽取到的户逐户进行调查。

60岁以上人群健康相关问题由家庭中60岁以上成员自己回答2. 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食、身体活动状况及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健康问题。

(二)身体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

(三)实验室检测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和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有糖尿病史者不服糖)。

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

血糖检测在灵宝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做,其它血液样本在调查现场进行离心和分离并按要求保存,在1个月内送至国家指定的医学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四、现场调查(一)调查前准备1.宣传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向居民详细介绍、讲解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意义和目的,争取调查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依靠被抽到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村医及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组长等基层组织,做好预约,确保调查对象按时到现场做调查监测。

本次调查以疾控中心艾地慢科人员为主,从中心各个科室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年轻职工担任调查员。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参加调查工作。

2.调查场所:家庭调查逐户入户进行。

个人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集中到调查场所统一进行。

调查场所应满足调查所需条件,包括要设置身份核实登记区、身体测量区、采血区、口服葡萄糖区、问卷调查区、休息娱乐区、问卷回收及礼品发放等区。

调查场所应配备临床医生一名,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便于急救。

(二)现场实施1.对抽取到的调查户逐户进行家庭问卷调查,按照KISH表确定调查对象并预约调查对象按时参加集中现场调查。

2.要提前一天考察选定、布置好现场调查场所。

调查体检时间:当天7-11时。

调查对象到达现场后,按照附件4的程序进行调查体检。

3.检验人员完成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检测,其余血样按照规定送国家指定的医学检验机构。

4.结果反馈。

现场调查结束后2周内,以调查村(居委会)为单位,将身体测量、血糖检测结果反馈给调查对象。

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在收到省CDC 通知后1周内反馈给调查对象。

五、数据录入和备份数据录入工作应与现场调查工作同步进行。

每周安排专人录入上一周完成的调查问卷和血糖检测结果。

每完成50份问卷,应将所录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每天应对录入的数据及时进行本地备份,防止意外丢失。

六、质量控制1.现场调查前期的质量控制:根据中国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工作手册由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从中心各科室中选择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工作认真负责的年轻职工担任调查员。

由参加过国家和省级培训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对参加调查人员统一进行规范培训,培训后进行测试,闭卷笔试和测量考核必须达90分以上才可定为调查员,笔试和考核不达标者淘汰重新选择调查员。

明确各类调查员职责。

组织召开各乡镇(街道)卫生院、防保站等相关人员会议,收集乡镇(街道)、村民小组(居委会)户数和人口基本数据,将不符合要求户和空关户去除后汇总、核实后上报交由上级抽样。

准备调查物资。

开展现场预调查,对方案、问卷等进行验证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严格按照抽样要求完整的登记家庭成员信息,严格按照KISH 表法确定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至少预约3次才可放弃,户置换率应控制在10%以下。

2.现场调查中的质量控制:调查问卷、资料和工具等要专人管理;调查队负责人全面监控、协调、组织调查现场工作。

对身体测量、问卷调查等进行全面质控。

根据需要及时召开现场总结会,收集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身体测量区设置质控员一名,负责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的质控;问卷调查区设置质控员一名,负责问卷调查的质控;血糖采集区设置质控员一名,负责提醒调查对象服糖后2小时再次采血及实验室方面的质控;合理布置调查现场,有醒目、清晰的调查流程图,各个检查区域标志明确。

血压、腰围、采血要设立单独房间,测血压间要有保暖设备,温度控制在21℃左右。

测腰围要分男女间,设置男女测量员。

每次测量保持2名测量员进行测量。

问卷调查时严格按照顺序询问,不得有遗漏。

准确的解释描述调查的问题避免诱导。

问卷调查员每完成一份调查表要立即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质控人员对每份调查问卷当天进行核查并签字,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

现场调查采血严格按照采血规定进行血样采集并做好血样处理、运输、交接、保存。

3.调查完成后的质量控制:由专人负责问卷、质控等表格的收集,整理、保存。

按照要求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被调查者。

数据录入要做到二次录入,误差小于5‰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

七、时间安排2013年11月24日-11月27日,参加国家、省培训。

12月调查前准备。

2014年1月1 -25日(农历腊月25)前完成入户家庭问卷调查。

2月6日-25日现场调查。

3月1-10日数据收集、篇二: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xx县2016年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现在以至今后我县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工作。

2013年我县首次开展了1200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但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行为因素的改变,我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次在我县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工作中,2013年的监测数据已经不能科学的指导我县慢性病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县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提供辖区内具有代表性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并结合市级要求,特制订了《2016年xx县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掌握我县慢性病患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估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向市级提升,为今后xx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打好基础,按照xx市疾控中心《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2015年xx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方案通知的函》的要求,我县拟开展600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第一章概述1、基本情况xx属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处xx 市东南部,面积39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8个镇、18个乡、296个村(居),户籍人口万。

全县有苗族、土家族等1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是xx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

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xx地貌的主要特征。

xx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常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均蒸发量毫米,年均气压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

xx市xx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40个,包括11个中心卫生院、25个普通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所)350个;民营医院3个,个体诊所(含门诊)30个;其它内设医疗机构3个。

全县医疗机构实际开发床位1627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422人,执业(助理)医师809人,注册护士579人,乡村医生391人。

2、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既是独立的疾病又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尽管慢性病危害严重,但是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却都很常见。

导致慢性病的根源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酒和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等。

这些因素长期积累导致高血压、高血糖、不健康血脂、超重、肥胖和肺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最终可导致心脏疾病、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

统计结果显示,约有80%的心脏病、脑卒中、Ⅱ型糖尿病及40%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定期锻炼以及不吸烟达到避免。

为了掌握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现状及趋势变化,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xx市疾控中心的指导和xx县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于2016年10-12月组织完成了600名xx县常住居民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xx县依托此次项目工作对xx县人群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现状及其危险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建立慢性病数据库,动态地掌握xx 县居民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行为危险因素,科学制定和评价xx县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3、研究目的和意义掌握我县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主要慢病患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确定疾病预防控制优先领域、制定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价卫生相关政策和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信息。

(1)掌握xx县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2)掌握xx县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平均水平及变化趋势;(3)掌握xx县超重、血压升高、糖耐量减低、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率及变化趋势;(4)掌握xx县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5)了解xx县心梗事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病情况及流行趋势;(6)为制定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评估卫生和相关政策及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