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化学实验中分液漏斗有诸多用途,请按要求回答:(1)用烧杯、分液漏斗、导管和铁架台组装了一套制取NO气体的简易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
该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如下步骤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a.如图2所示,向分液漏斗C中加入约20mL的浓氨水,用连有直角导管的橡皮塞塞住上口;b.将C放入B中,水浴加热(70 ℃)一段时间;c.迅速将连有直角导管的橡皮塞拔出,塞上插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向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形成喷泉。
①为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需要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3中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是分析化学中重要的试剂,某学习小组欲探究其分解产物。
(1)甲组按照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关闭止水夹并加热A中的硫酸亚铁铵固体至分解完全,检验其分解产物。
①装置B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放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硫酸亚铁铵的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乙组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和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硫酸亚铁铵分解的产物中还。
3和SO2有SO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用装置的字母表示)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2后,关闭止水夹再点燃酒精灯,通入N2硫酸亚铁铵固体于A中,通入一段时间N取适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H中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将一定量的硫酸亚铁铵在500 ℃时隔绝空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检验其固体产物,请设计实验证明:此固体产物不含二价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
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
青蒿素是有效的抗疟药。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
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青蒿进行干燥剪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的分子式,将28.2 g青蒿素放在硬质玻璃管C中充分燃烧:①装置E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装置F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该实验装置可能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装置实验前/g 实验后/gE 22.6 42.4F 80.2 146.2青蒿素的最简式是________。
(4)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
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__(填字母)具有相似的性质。
A.乙醇B.乙酸C.乙酸乙酯D.葡萄糖E.溴乙烷4.某校化学课外学习小组在实验探究中发现将镁粉投入氯化铵溶液中,两者立即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经检验该过程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成的气体可能为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①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检验上述实验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用校准过的pH传感器测定纯水的pH,发现纯水的pH总是在7.30左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0.2mol·L-1氯化铵溶液的pH为5.90,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对实验中产生这两种气体的原因进行了假设,请你完成下面的假设。
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是氯化铵溶液中的铵根离子造成的。
实验探究选用了三种溶液:氯化铵溶液、盐酸溶液、醋酸铵溶液。
这三种溶液分别和镁粉进行反应,实验过程、现象和实验图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图像实验一:镁与0.2mol·L-1氯化铵溶液反应反应明显,有气泡产生实验二:镁与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不明显,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实验三:镁与0.2mol·L-1醋酸铵溶液反应反应明显,有气泡产生实验结果分析:①上述探究实验二选用的盐酸为______(填字母)。
a.1 mol·L-1b.pH=1.0c.0.2 mol·L-1d.pH=5.90②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对比,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合理性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CO(NH 2)2+2NaOH +NaClO===Na 2CO 3+N 2H 4·H 2O +NaCl实验一:制备NaClO 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配制30%NaOH 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__(填标号)。
A .容量瓶B .烧杯C .烧瓶D .玻璃棒(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内混合溶液中NaOH 的浓度。
请选用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酚酞试液1-0.100 0 mol·L 溶液、2FeCl 溶液、2O 2H 提供的试剂: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 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
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 ℃馏分。
(4)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__(填标号)。
溶液2)2CO(NH .A B .NaOH 和NaClO 混合溶液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
0.100,用25.00 mL 溶液,移取250 mL 固体,加水配成3NaHCO ,加入适量5.000 g 称取馏分左右。
6.5 保持在pH 溶液滴定。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2I 的1-0 mol·L O)2H +4HI +↑2=N ==22I +O 2·H 4H 2N 已知:( 。
_______________左右,原因是6.5在pH 能控制溶液的3NaHCO 滴定过程中,(5) 的质量分数为O)2·H 4H 2(N ,馏分中水合肼18.00 mL 溶液的平均值为2I 实验测得消耗(6)________。
6.氰化物有剧毒,冶金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物的废水,其中氰化物以CN -等形式存在于废水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含氰化物的废水处理进行研究。
Ⅰ.查阅资料:含氰化物的废水破坏性处理方法。
利用强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为无毒物质,如以TiO 2为催化剂用NaClO 将CN -氧化成CNO-(CN -和CNO -中N 元素均为-3价),CNO -在酸性条件下继续与NaClO 反应生成N 2、CO 2、Cl 2等。
Ⅱ.实验验证:破坏性处理CN -的效果。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密闭系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CN -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取一定量废水进行加热蒸发、浓缩。
步骤2:取浓缩后含CN-的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 mL(设其中CN-的浓度为0.2 mol·L-1)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打开甲上的橡皮塞和活塞a,使甲中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a。
步骤5:打开活塞K,通一段时间N2,关闭活塞K。
步骤6:实验完成后测定干燥管Ⅰ(含碱石灰)的质量m2[实验前干燥管Ⅰ(含碱石灰)的质量m1]。
回答下列问题:(1)在破坏性处理方法中,在酸性条件下NaClO和C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丁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说明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干燥管I中碱石灰增重1.408 g,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