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萨伊定律的引申含义:
1.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2. 在长期中,经济的均衡会实现充分就业。
3. 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具有完全的弹性或伸缩性。(现实是这样的吗?工会的存在)
(二)货币数量论——(分析通货膨胀) 1. 交易数量说:(费雪方程式)

MV=PT M:货币流通量, V:货币流通速度,P:价格, T: 商品数量 其中, V:货币流通速度,被定义为名义产出水平除以货币总量,也就 是单位货币在一年中的流通次数,所以MV就表示名义产出量,PT也是。 交易方程是一个会计恒等式,按此逻辑,会有下式成立: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
(2)区别: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 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的资产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 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 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 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M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商品数量T和价格P给 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 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要在拥有 货币(无利息)和其他资产形式(证券、债券有利息)之间进行权衡。 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 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
1 PT ,后者为M=kPY。 V
假如把费雪方程式中的T代替成等同于剑桥方程式中的Y,即用商品数 量等同于收入量,再把V视作既代表货币流通次数,又代表与收入水平 对应的流通速度,即,就容易产生这样的看法: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 式是两个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三节 凯恩斯革命
(2)方法方面:
凯恩斯放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个量分析方法,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即:总量分析。他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就 业),特别是总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并强调,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主 要因素是投资部分。只有当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增加时,产出才会增加, 失业率才会下降。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一个社会的经济现状和变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和福利。然而, 要衡量某一个事件的经济影响却并不容易。 1、当2008年底,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行4万亿的经济刺
激计划时,你也许会问,这种政策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就业会增加吗?
2、当中央政府在2010年4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 生活在京、广、沪等地的人们对高高在上的房价都产生了一种期待, 房价真的会大幅度下降吗? 3、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诱因是什么?会到来什么后果?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三节 凯恩斯革命
(1)理论方面: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 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一般来 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 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从 长期看,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投资的诱惑力。由于人们投资与否的 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此时才有利可图),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能 同比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 流动偏好规律: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 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手头有点钱心里踏实),它决定了货币 需求。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 碍投资。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 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 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 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 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三节 凯恩斯革命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凯恩斯 的《通论》与亚当· 斯密的 《国富论》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1)理论方面: 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抛弃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观点。 他认为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缺陷,而总需求不足、失业等现象就是这种状态的反应。 他相信高失业率和生产资源闲置有可能长期并存,并提出了“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定律”:需求会自己创造供给,供给是需求的函数,社会的总产出和就 业量取决于总需求。 基本观点: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 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 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 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 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 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 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 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 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位于充分就业点上)
2. 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M=kY=kPy M:不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而是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量 P:价格 Y: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y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额(这个“鹅”是什么鹅?就是传说中经典的 现金余额)占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是围绕长期经济增长(Long-run Growth)和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总量及其变化时必须要借助一些总量指标, 如总产出、总收入、总需求、总投资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根本目标都是要在既定的经济制度下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是一个经济社会的 总量问题、整体性问题。 例如,宏观经济学要回答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是否全部被生 产部门所利用?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资源 闲置现象?如何减少这种现象?
再如,决定一个社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在价格水
占到40-50%。各班指定班长或者课代表,留下联
系方式。
第9周或第10周,期中考试。
杜绝迟到早退。
保持课堂安静,杜绝大声喧哗。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第三节

M V P T M V P T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V是由一些制度上的因素决定的,可以看做常数。
T是由资源和技术决定的,也可以看做常数。 M P M P 由上式可以看出,价格P的变动幅度取决于货币量M的变动。 货币量M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货币量M的减少将导致通货紧缩。
隐含五个假定: 1. 所有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 2. 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3. 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具有完全信息。 4. 交易仅发生在所有的市场确定了均衡价格以后。 5. 经济主体的预期是稳定的。
1776年,亚当· 斯密《国富
论》,“看不见的手”。
(一)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1. 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2. 市场经济可以自我调节,因此国民经济不会普遍生产过剩,只会在 个别部门出现暂时的失衡。 3. 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可能脱节。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宏观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部性整体不是一个概念。
地方政府把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也要
“搞一点宏观调控”。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增加 对市场干预的随意性。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概念的提出:挪威人(拉格纳· 费里希)在1933年首次提出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三节 凯恩斯革命
(3)政策方面:
凯恩斯反对“放任自由”,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他提出三项政策主张: 1. 政府预算应该“逆经济风向行事”。如果存在大规模失业,则应该增 加赤字。 2. 降低实际工资并不必然创造更多就业,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3. 货币政策如果不借助相应的财政政策,则不可能终止大规模失业。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研究的途径:借助一些总量指标。 但要注意避免“合成谬误”。(1+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在一致性。(根本目标、界限模糊) 总结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要点
1936年,梅纳德· 凯恩斯出版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用全新视角构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