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房间》的教学案例
育红小学东力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分类的必要性)
(一)以拍手儿歌做铺垫:
1 《起床》儿歌。
(略)
2 问题串:
师:妈妈为什么笑了?
生:我学会穿衣服了;我学会叠被子了;我能自己按时起床了…
师:老师为什么笑了?
生:我们上课做的端正;我们儿歌说的整齐;我们表现好…
3师小结:上了一年级大家学会了好多新本领,老师当然为你们高兴。
不过,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过很多难为
情的时候,对吧?(同学们笑了)
(二)动画贴题:
1出示幻灯片(关于动画片的人物镜头):爱发火的小莉妈妈今天会和大耳朵图图之间发生什么新故事呢?
2出示幻灯片(图图没有整理前的房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呈现问题:
1 看到图图的房间,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东西多;图图不爱
整齐;生活习惯不好;衣服都没叠;太乱了…)
2 猜猜这回小莉妈妈头上会不会“着火”?图图是不是很难为
情?
3 出示幻灯片(超市画面):小莉妈妈带图图去超市干什么呢?
4 假如自己是图图,来到超市会怎么想:(妈妈给图图买衣服,
买玩具,买好吃的等,可是不符合情理,难道表现不好还要
奖励?)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验分类过程)
(一)感受分类的意义:
1 认真观察幻灯片里的超市情境,想一想图图此时的感受。
(和
超市摆放的物品比起来,自己差远了。
真惭愧!)
2 大家一起夸夸超市的摆放好吗?(真整齐;很美观,方便购
买等。
)
3 让我们一起也帮图图整理一下房间:用什么方法呢?
4 点拨:学学超市的摆放。
(再看幻灯片里的超市)
5 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6 汇报交流:(让学生上台指着说)
7 师小结:像超市摆放东西一样一类一类地放在一起,这种方
法叫做分类。
(板书:分类)
(二)明确分类的关键:
1 要把物品一类一类放在一起,首先确定类别很重要。
(分类
的标准)
2 大家一起说说刚才整理房间时,我们都用到了那些类别。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师生一起板书:整理房间(玩具类,衣物类,文具类等。
)
4 电脑检验同学们的整理结果。
(太整齐,太漂亮了。
)
5 渗透教育:我们也要养成自己整理东西的好习惯。
(学着整
理自己的书包和自己的玩具等。
)
(三)挑战分类能力:
1 给出类别分一分。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
2 自己确定类别分一分。
(放在冰箱里的,放在衣柜里的。
)
三、生活中的分类。
(体会分类的用途。
)
1 给教室里的学生分类。
(按性别,按小组,按年龄大小,按
个子高矮,按体重大小,按兴趣爱好等等。
)
2 出示老师收集的一些分类资料。
(学校各教研组分类,乘坐
公交车卡分类等。
)
3 学会整理后的图图写了一篇日记.。
(垃圾分类:回收的,
不可回收的,有毒的。
)
四、学习收获汇报,(分类方法的掌握)
1 分类就是把相同类别的物品放在一起的过程。
2 分类时确定类别(分类标准)很关键。
3 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广泛。
五、布置作业:
1 实践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并说说整理的理由。
2 向家长汇报今天的学习收获及感受。
六、板书设计:
分类——整理房间确定类别玩具类(分类标准)衣物类
文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