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必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N 14 O 16 S 32 Ca 40 Cu 64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实验中使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清水漂洗根尖B.苹果、梨等组织细胞,都含有较多的糖,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C.在脂肪鉴定时,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之后,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D.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先加斐林试剂A,再加斐林试剂B 2.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当核膜消失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的关系可表示为图中哪一项()3.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
用相同剂量。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紫外线波长存活率(%) 突变数(个)(nm)260 60 50~100280 100 0~1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C.280mn;酵母菌存活率高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4.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数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数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数量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的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5.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甲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高温 缩B .乙图中该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向光侧为A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背光侧可能为B 对应的浓度D .丁图中若B 表示5片新鲜土豆片放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气体变化,则A 表示8片新鲜土豆片放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气体变化6. 当航天飞机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空气的剧烈摩擦,飞机尖端的温度可达1000℃以上,为了防止高温将它烧毁,科学家给航天 飞机的相应都部位安装了可靠的保护层。
制作保护层的材料是( ) A .合成塑料 B .合成纤维C .镁铝合金D .新型陶瓷和碳纤维的复合材料7.下列反应属于不同主族元素间置换反应的是( ) A .2Na+2H 2O=2NaOH+H 2↑ B .2Mg+CO 2点燃2MgO+CC .SiO 2+2CSi+2CO ↑ D .Fe 2O 3+2Al 2Fe+Al 2O 3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淀粉溶液与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最终生成蔗糖B .鸡蛋白溶液与福尔马林混合析出沉淀后加水,沉淀溶解C .糖类、油脂、蛋白质、乙酸、乙醇和水等都属于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D .让一束强光通过蛋白质溶液与淀粉溶液,均能出现丁达尔效应9、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细微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推理正确的是()已知类推A 将Fe加到4CuSO溶液中将Na加到4CuSO溶液中B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2244H e H-++=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质溶液)222444H e OH H O--++=C 用惰性电极电解4CuSO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2CuCl溶液D 将少量的3CaCO粉末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23222CaCO H Ca H O CO+++=++↑将少量的3CaCO粉末投入到足量的醋酸溶液中23222CaCO H Ca H O CO+++=++↑10.在试管中注入某浅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红色加深。
则原溶液可能是()①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②滴有石蕊的NH4Cl 溶液③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④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2H2(g)+O2(g)=2H2O(1) △H=—571.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B.将pH试纸浸在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再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测该溶液的pHC.铁器上镀银,必须把铁器接电源的正极,银接电源负极,用含银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做电解液D.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中,锥形瓶用水洗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12.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l0-18mol2·L-2;CuS:Ksp=1.3×10-36mol2·L-2;ZnS:Ksp=1.6×10-24mol2·L-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B.将足量CuSO4溶解在0.1mol·L-1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 ×10-35mol·L-1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Cu2++H2S=CuS↓+2H+不能发生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如图所示,轻绳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 点,下端悬挂一个重为10N 的物体A ,B 是固定的表面光滑的圆柱体。
当A 静止时,轻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300,B 受到绳的压力是( ) A 、5N B 、10N C 、53N D 、103N14、一质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对该质点施加力F ,力F 随时间t 按如图所示的正弦规律变化,力F 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
在0~4s 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s 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 B 、第2s 末,质点的动能最大 C 、第4s 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 D 、第4s 末,质点的动能最大15、如图所示,O 是波源,a 、b 、c 、d 是波传播方向上处于平衡位置的四个质点,且oa =ab =bc =cd =2m ,开始时各质点均静止在平衡位置,在t =0时刻,波源O 开始沿y 轴正方向做简谐振动,振幅是0.1m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λ=8m 。
当O 点振动的路程为0.5m 时,有关a 、b 、c 、d 质点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质点正在沿y 轴负方向运动B. c 质点正在沿y 轴正方向运动C. b 质点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D. d 质点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16.如图所示,A 、B 、C 为等腰棱镜,a 、b 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垂直AB 边射入棱镜,两束光在AB 面上入射点到D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 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在真空中,a 光光速大于b 光光速B .a 光光子能量小于b 光光子能量。
C .a 光通过棱镜的时间大于b 光通过棱镜的时间D .a 、b 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a 光发生全反射临 界角大于b 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17.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为在同一平面内的同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火星轨道半径r 1=2.3×1011m ,地球轨道半径为r 2=1.5×1011m ,根据你所掌握的物理和天文知识,估算火星与地球相邻两次相距最近的最短时间间隔约为(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18、如图所示,抛物线C 1、C 2分别是纯电阻直流电路中,内、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随电流变化的图线,由该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源的电动势为4VAOOBC PabB .电源的内电阻为1ΩC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值为8WD .电源被短路时,电源消耗的最大功率可达16W第Ⅱ卷必考部分第Ⅱ卷必考部分共9题,共157分。
19、(18分)(1)(6分)下表是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所记录的部分数据:① 若要利用1、2、3三组数据探究电阻与材料电阻率的关系,请将第2、3组中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的数据分别填入表中的指定位置;② 若要利用4、5两组数据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请将第4组中的长度和第5组中材料电阻率的数据分别填入表中的指定位置。
(2) (12分)现提供如下器材,测量定值电阻x R (约ΩK 5)的阻值a .两相同电流计1G 、2G (A μ50,内阻约ΩK 4)b .电阻箱1R (Ω9.9999~0)c .电阻箱2R (Ω9.99999~0)d .电源E (电动势约V 3,内阻不计) f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Ω20)e .开关两个,导线若干①由于电流计量程很小,需要先将它们进行改装。
某同学设计了用半偏法测电流计内阻的电路如图,实验过程如下:先将2R 调为最大,然后闭合1K 、2K ,调节1R 、2R ,保证 满偏,使 半偏(填写元件符号)由此测得电流计2G 的阻值 ②若测得电流计内阻为ΩK 2.4,要将2G 改装成量程 为V 3的电压表,需串联的电阻值为③采用改装后的电压表并用伏安法测量待测电阻阻值,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20、(15分)一汽车行驶时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迅速正确地使用制动器在最短距离内将车停住,称为紧急制动,设此过程中使汽车减速的阻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只与路面有关。
已知该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紧急制动距离为25m ;若在相同的路面上,该车以相同的速率在坡度(斜坡的竖直高度和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坡度)为1:10的斜坡上向下运动,则紧急制动距离将变为多少?(g =10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第Ⅳ象限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从y轴正半轴上的M点以速度v0垂直于y轴射入电场,经x轴上的N点与x轴正方向成60°角射入磁场,最后从y轴负半轴上的P点与y轴正方向成600角射出磁场,如图所示。
不计粒子重力,求(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2)粒子从M点运动到P点的总时间t;(3)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
22、(20分)如图所示为我国“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到进入月球工作轨道的过程示意图。
在发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加速和变轨,卫星沿绕地球“48小时轨道”在抵达近地点P时,主发动机启动,“嫦娥一号卫星”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由v1提高到v2,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了从地球向月球的飞越。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114小时飞行到达近月点Q时,需要及时制动,使其成为月球卫星。
之后,又在绕月球轨道上的近月点Q经过两次制动,最终进入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